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177|回复: 1

评《离骚》“巫事活动形式构成”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9 1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离骚》“巫事活动形式构成”说

《离骚》“巫事活动形式构成”说是黄崇浩1985年在《巫风对〈离骚〉构思之影响》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凡是《离骚》内容转折递进之处,都是以巫事活动形式为关节,从而开成一个悠长的连环,使这篇抒情之作具有宏伟的结构。”揭示了《离骚》结构的形式来源,提供了一个民俗学的视角,有助于《离骚》研究的深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揭示了《离骚》结构的独特性和屈原浪漫主义的根源。屈原生活的时代,北方随着理性的觉醒,已不语怪力乱神,而南方楚国却巫风盛行,《离骚》植根于这样的文化土壤之中,必然要浸染巫风的特色,从而使屈原组织文辞时具有不同与北方的独特性。由此我们也找到了《离骚》的浪漫主义的根源,从另一方面说,黄氏学说使我们看到了《离骚》的结构形式也是其植根巫风文化的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方法。
二、有利于揭示屈原情感发生和抒发的规律与特征。因为任何一个仪式或巫术,本身不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和生命体验,人能在其中体验到生命的激情,使主体性得到张扬,但另一方面人的生命激情又是在仪式及其节奏中释放。由此可知,《离骚》以巫事活动形式来结构诗篇不仅有助于诗人从仪式中激发原始的生命的冲动和诗意的激情,也有助于诗人规范自己的奔涌而出的情感波涛,在规定的仪式和节奏中激荡澎湃而不至于泛滥无序,当然这其中也有诗人的主体能动性。
三、有利于我们从这一视角进一步深化,解决《离骚》中双重抒情主体的问题。巫的重要职能就是沟通人与神,巫要通过各种仪式将神祗吸引到自身范围,在这种仪式中,巫一方面表现为神祗,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宗教主体的人,仪式的意义形成于两者的统一。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离骚》中出现两种抒情主体——现实中的具有人的品格的抒情主体和幻化的具有神的品格的抒情主体,而这两重主体又有机地统一于诗歌的结构(巫术仪式)中,也有助于我们通过这一人神之间冲突求合的仪式(结构形式)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理解屈原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总之,黄氏对《离骚》结构的论述,是从文化土壤中分析其结构,有着厚实的根基,可以说他提示了《离骚》的主结构,对《离骚》研究的影响是很大的。虽然黄氏没有从结构的论述中展开,但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离骚》的结构之窗看到宏阔的巫文化背景,让我们能够从文化与民俗的角度来解决《离骚》中存在的争议问题。但是屈原也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楚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对巫术仪式有着自己的理性自觉,他采用的巫术活动形式,很明显是为了自我抒情的需要而进行了某些改造。由于他接受的文化影响的复杂性以及文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所以黄氏的结构学说不能涵盖其他视角的结构分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 22: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zhjianwen216 的帖子

不敢苟同。最基本的zhjianwen216兄所说的“北方随着理性的觉醒,已不语怪力乱神,”也不过是孔子一家不语怪力乱神,虽然,当时各诸侯国中巫风是以楚地为最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17 02:20 , Processed in 0.08003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