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80|回复: 2

《唐语林校证》点校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4 11: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1979年至今,中华书局陆续出版了《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数十种,这些史料笔记大多选择了较好的底本,由专家精心校勘,并采用新式标点,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尤称精湛者如周勋初先生校证本《唐语林》。《唐语林》是一部笔记体唐代文史资料集,向来为研治唐代文史的学者所重,惜此书一直没有质量过硬的点校本,“学者以其材料可贵,都想援用,但又因其杂乱异常而不敢贸然从事”,[1]直至周先生《唐语林校证》出版,大家这才敢于大胆使用此书。之所以如此,周先生“对《唐语林》中的每一条条文作了校雠和考核,对五十种原书一一作了研究,对滥入此书的条文作了追踪,可以说是对唐代笔记小说作了认真的研究”,[2]真可称得上是“惨淡经营”,其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实至名归,也难怪程千帆先生称周先生的工作是救活了一本死书。该书嘉惠学林,于此可见一斑。但也正是由于点校工作之繁琐,参考资料之繁芜,千虑一失,在所难免。笔者通读全书后,对其中的标点、考订偶有一些愚见,不敢自是,今摘取数则,写示如次,请方家指正。

     

      太宗九成宫,还京,有宫人憩川县官舍。俄而李靖至,县官移宫人于别所而舍太宗闻之,怒曰:“威福岂由等?何为礼等而轻我宫人!”即令按验官属。魏徵谏曰:“等,陛下心膂大臣;宫人,皇后贱隶。论其委任,事理不同。又等出外,官吏访阙廷法式朝觐,陛下问人疾苦。等自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不可不谒。至于宫人,供养之外,不合参承。若以此罪,恐不益德音,骇天下耳目。”太宗曰:“公言是。”遂舍不问。[3](第61则)

按:“又靖等出外”一句当标点为:“又等出外,官吏访阙廷法式;朝觐,陛下问人疾苦。”《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征传》亦记此事,此句曰:“又靖等出外,官吏访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4]又《新唐书》卷九十七《魏征传》所叙与之略同,“方大臣出,官吏咨朝廷法式;归来,陛下问人间疾苦。”[5]“朝觐”,两《唐书》均作“归来”,而“归来”正与“出外”相对,则“官吏访阙廷法式”与“陛下问人疾苦”自属两事,故“朝觐”属下句为宜。这句话是说像李靖这样的大臣外出之时,地方官吏正可以向他们咨询朝廷之法式(法式,法制、制度义。这里似应指一些朝廷新近的政策等),而等他们归来朝觐皇帝时,皇上又能够通过他们了解民间疾苦。也正是由于他们这种联系地方与中央的重要作用,湋川县的官吏才敢于不顾得罪皇上,把宫人转移出官舍以招待李靖等人。校记曰:“访,原书作‘仿’。”[6]原书指《大唐新语》,两书关于此条的记载大致相同。依文意,“访”是。又《新唐书》作“咨”,益证“仿”误。故依《唐语林校证》体例,校记应曰:“访,原书作‘仿’,当据本书改。”

附及,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有“请圣安”条曰:“京官奉使过省会,及外府都督将军提镇,例于公所齐集,望阙行礼,恭请圣安,归时则寄请圣安,虽中途相遇,有停舆行之者。按《大唐新语》卷一云:‘靖等出外,官吏仿阙廷法式,朝觐陛下,问民间疾苦。靖等自有(笔者按,应为“当”)与官吏相见,官吏亦不可不谒也。’则此礼唐时已行之。”[7]此处所引《大唐新语》标点亦误。依此标点,“问民间疾苦”句的主语反成了地方官吏,这显然不合情理。又,联系前文,此处所叙若为平步青所言之“请圣安”礼,则太宗实不当因官吏招待李靖、怠慢了宫人而生气,因为其行为毕竟是尊重皇权的一种表示,太宗还不至于牺牲自己的尊严来维护一个小小的宫人。由此益可见作“仿”之滞碍难通。


      宣宗密召学士韦澳,屏左右,谓曰:“朕每与节度、观察、刺史语,要知所委州郡风俗物产,卿采访撰次一书进来。”即采十道四藩志,撰成,题曰处分语,自写面进,虽子弟不得闻。……[8](第134则)

按:“十道四藩志”当加篇名专线。《十道四藩志》,《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作《十道四方志》,卷五十八《艺文志》第四十八“地理类”记“梁载言《十道志》十六卷”。[9]《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梁载言传》亦曰:“梁载言,博州聊城人,历凤阁舍人,专知制诰。撰《具员故事》十卷、《十道志》十六卷,并传于时,中宗时为怀州刺史。”[10]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地理类”曰:“唐《十道四番志》十卷,唐太府少卿梁载言撰。其书广记备言,颇可观。载言不见于史,又有《具员故事》,题‘凤阁舍人’,及《梁四公记》,亦云载言所录。”[11]诸书所记,名称稍异,实为一书。  


       梁公以度支之司,天下利害,郎尝阙,求之未得,乃自职之。[12](第162则)

按:此句当标点为:梁公以度支之司天下利害,郎尝阙,求之未得,乃自职之。宋佚名《新编翰苑新书》前集卷十六引《唐职林》曰:“梁公以度支而司天下利害,部常缺人,求之未得,乃自职之。”[13]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四十八《臣职》“梁公自职”条:“唐职林:梁公以度支之司系天下利害,部常缺人,求之未得,乃自职之。”[14]由句意可知,“司”字在本句中当是动词,主管、掌管义。


      杜淹国初为掾吏,尝业诗。文皇勘定内难,咏斗鸡寄意曰:“寒食东郊道,飞翔竞出笼。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埽阵,利距屡通中。”文皇览之,嘉叹数四,遽擢用之。[15](第178则)

按:首句当标点为:“杜淹国初为掾吏,尝业诗。”唐刘肃《大唐新语》卷八《文学》第十八亦有类似记载:“杜淹为天策府兵曹,杨文干之乱,流越巂。太宗戡内难,以为御史大夫,因咏鸡以致意焉。其诗曰:‘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方丛。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16]杜淹,《旧唐书》卷六六、《新唐书》卷九六均有传,生平与《大唐新语》所记略同。附及,笔者在参考《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许德楠、李鼎霞点校的《大唐新语》时,在其序言中亦发现典型的专名号误用,其序言曰:“洎唐虞氏作,木火递兴,虽戢干戈,质文或异。而九丘八索,祖述莫殊。”[17]其实,“唐虞氏”当析作“ 氏”,盖传说中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九丘、八索”乃中华名族之古老典籍,应分别加篇名线。《尚书》序言曰:“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之书也。”[1] [18]


       (案:此下原阙二字)云:“张燕公文逸而学奥;苏许公文似古,学少简而密。河朔刺史冉府君碑,序金城郡君云:‘蕣华前落,藁瘗城隅。天使马悲,启滕公之室;人看鹤舞,闭王母之坟。’亦其比也。……” [19](第259则)

按:“张有河朔刺史冉府君碑”句当标点为:“河朔刺史冉府君碑,序金城郡君云:‘蕣华前落,藁瘗城隅’、‘天使马悲,启滕公之室;人看鹤舞,闭王母之坟。’亦其比也。”《河朔刺史冉府君碑》见《张燕公集》卷十六,题作《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中有:“蕣华旋落,藁瘗城隅。以证圣二年正月合葬于河南定鼎原,礼也。天使马悲,启滕公之室;人看鹤舞,闭玉女之坟。”[20]可知《唐语林》所引数句实不相连属矣。


      尚书白舍人初到钱塘,令访牡丹。独开元寺惠澄近于京得此花,始栽植于庭,栏围甚密,他亦未知有也。时春景方深,惠澄设油幕覆其上。牡丹自东分而种之也,会稽徐凝自富春来,未识白公,先题诗曰(略)。寻到寺看花,乃命徐生同醉而归。时张祜榜舟而至,甚若疏诞,然二生未之习稔,各希首荐焉。中舍曰:“二君论文,若之斗鼠穴,较胜负于一战也。”遂试长剑倚天赋余霞散成绮诗。既解送,以为先,其次耳。张祜诗有:“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多士以陈后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比,徒有前名矣。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虽綦毋潜云“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此二句未为佳也。又有观猎四句及宫词,白公曰:“张三作猎诗以拟王右丞,予则未敢优劣也。”(诗略)白公又以宫词四句之中皆偶对,何足奇乎?不如徐生云:“今古常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赋曰:“谯周室里,定马守帷中,分。如我明公荐拔,岂惟偏党乎?”……[21](第437则)

按:“始栽植于庭”句,校记曰:“始栽,原书作‘栽始’,当据本书该。”[22]“原书”指唐范摅《云溪友议》,《唐语林》此条所记原出《云溪友议》卷中“钱塘论”。“栽始”实不误,该句句读应为“独开元寺僧惠澄近于京师得此花栽,始植于庭”。“栽”指“植物的幼苗”,此义古书常见。如杜甫《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仇兆鳌注:“桃栽二字连用,犹俗云桃秧,乃小桃之可栽者。桤栽、松栽亦然。”[23]“花栽”当亦复如是,唐诗中其例甚多。如元稹《花栽二首》(一作《买花栽》)其一曰:“买得山花一两栽,离乡别土易摧颓。”贾岛《早春题友人湖上新居二首》(一作项斯诗)其一曰:“每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罗邺《春日偶题城南韦曲》曰:“韦曲城南锦绣堆,千金不惜买花栽。”秦韬玉《亭台》曰:“为向西窗添月色,岂辞南海取花栽。”又徐铉诗题《和贾员外戬见赠玉蕊花栽》、刘昭禹诗题《送人红花栽》等皆是其例。“张祜诗有”句,校记曰:“张祜,原书中间衍一‘曰’字,当据本书删。” [24]原书“曰”字非衍,存“曰”标点当为:曰:“诗有‘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多士以陈后主‘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比,徒有前名矣。金山寺诗曰:‘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虽綦毋潜云‘塔影挂青汉,钟声和白云’,此二句未为佳也。”《唐诗纪事》引《云溪友议》此条,即作:祜曰:“祜诗有‘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25]故有“曰”无“曰”不妨两存。“定游、夏于丘、虔”句,校记曰:“丘,原书误作‘立’。”[26]原书实不误,立、虔乃分别指文立、李虔。《晋书》卷九十一《儒林·文立》载:“(文立)蜀时游太学,专毛诗、三礼,师事谯周,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27]由此可见,《晋书》本以文立为颜回,以陈寿、李虔为子游、子夏,徐凝以文立、李虔为游、夏,疑为范摅误记。《云溪友议》具有重要的诗歌史料之价值,此毋庸置疑,然其失于考订,舛谬讹误者亦复不少,《四库全书总目》对此已多有辩正,此条亦可看做一例。另,“金山寺诗”标点为“金山寺诗”为宜,此诗《全唐诗》卷五百一十题作“题润州金山寺(一本无题字)”。[28]由《全唐诗》的题目可知,“金山寺”三字不是诗名,前又有“题”字,故把它处理成地名为是。


李相绅大梁日,闻镇海军进健卒四人,一曰富仓龙,二曰沈万石,三曰冯五千,四曰钱子涛,悉能拔橛角牴之戏。翌日,于球场内犒劳,以老牛筋皮为炙,状瘤魁之脔。坐于地茵,大柈令食之。万石等三人,视炙坚粗,莫敢就食,独五千瞑目张口,两手捧炙,如虎啖肉。丞相曰:“真壮士也,可以扑杀西域健胡。”又令试牴戏,仓龙等亦不利,独五千胜之。十万之众,为之披靡。于是独留五千仓龙等退还本道。语曰:“壮儿过大梁,如上龙门也。”城北门常扃,锁不开,开必有事,公命开之。……[29](第490则)

按:末句当标点为:城北门常扃锁不开,开必有事,公命开之。“扃锁”这里是关闭、锁闭义,不当分开。如唐李绰《尚书故实》云:“京城佛寺,率非真僧。曲槛回廊,户牖重复。有一僧室,当门有柜,扃锁甚牢。”[30]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四“玉溪生”条记李商隐《九日》诗曰:“《古今诗话》云:‘李商隐依令狐楚以笺奏受知,后其子绹有韦平之拜,寖疏商隐;其后重阳日,商隐造其厅事,题此诗,绹观之,惭恨,扃锁此厅,终身不处。’”[31]宋郭彖《睽车志》卷二曰:“陇州汧源县公宇,一夕堂门已扃锁,忽有妓女数人执乐器游于庭下。”[32]宋赵汝鐩《野谷诗稿》卷六《郊行同张宰》诗曰:“拟访一僧共茶话,禅房扃锁出游方。”[33]《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唐纪三十六乾元元年曰:“黄州有巫,盛年美色,从无赖少年数十,为蠹尤甚,至黄州,宿于驿舍。刺史左震晨至驿,门扃锁,不可启,震怒,破锁而入,曳巫于阶下斩之,所从少年悉毙之”[34]等,皆是其例。


       太和九年,仇士良诛王涯郑注。上或登临游幸,虽百戏列于前,未尝少悦。往往瞠目独语,左右不敢进问。题诗云:“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更于殿内看牡丹,翘足凭栏,诵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开者如语,合者如咽。”久之,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泣下。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词,声态宛转,曲罢,锡以金臂环。乃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女。元济败,因入宫。”[35](第570则)

按:“诵舒元舆”一句当标点为:诵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如愁,仰者如悦’、‘开者如语,合者如咽’。”舒元舆《牡丹赋》见《文苑英华》卷一四九、《全唐文》卷七二七。《唐语林》所引数句《英华》作:“圻(笔者按,应为坼)者如语,合(一作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36]《全唐文》作:“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37]可知《唐语林》所记之语序与原文有异,故标点时需将其分开。不然,以原标点,让人误以为四句乃一气连属矣。



[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 期有李南晖《<大唐新语>校札》一文,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故本文特予拈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5 1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zhongl 发表于 2019-11-4 18:59
《唐语林校证》等点校商榷,有此论文。

我是原文作者。本不打算在此上传,因急需一个文件,我又无换书卡,下载不了,论坛规则不太清楚,以为发帖会能获得,就发了一帖试试。新手一枚,请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9-11-4 18: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语林校证》等点校商榷,有此论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6:36 , Processed in 0.079179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