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77|回复: 2

《清史稿》林纾严复辜鸿铭列传【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0 14: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纾严复辜鸿铭列传[1]

林纾[2],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3]。光绪八年举人。少孤,事母至孝[4]。幼嗜读,家贫,不能藏书。尝得史、汉残本[5],穷日夕读之,因悟文法,后遂以文名。壮渡海游台湾[6],归客杭州,主东城讲舍[7]。入京,就五城学堂聘,复主国学[8]。礼部侍郎郭曾炘以经济特科荐,辞不应[9]。

【注释】

[1] 林纾、严复、辜鸿铭同是福建籍的译坛泰斗,被学界公认为中国近代三大翻译家。但相比较而言,林纾以翻译外国小说出名,严复长于译介西方思想文化名著,辜鸿铭则由于传播中华国学典籍而享誉海外。选文出自《清史稿》卷486列传二百七十三文苑三,介绍了林纾等三位名家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林纾:(1852-1924)原名群玉,学名徽,别署冷红生、六桥补柳翁,晚年又号践卓翁、蠡叟。光绪八年(1882)中举后,屡试不第,遂放弃举业,专治古文。以教书为生,先后就教于福州苍霞精舍、杭州东城讲舍、北京金台书院、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正志中学、孔教大学等校。戊戌变法前,积极投身维新运动。五四运动前,由于刘半农、钱玄同有意合演的双簧戏,沦为“反对白话文”的所谓守旧人物。张俊才《林纾评传》指出他对陈独秀等全盘西化过激行为的反对姿态,实与新文化运动构成了有机互补关系。如今,林纾因他的古文成就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大师,同时也因绍介西学而被视为新文学的不祧之祖。一生著述甚富,撰有《闽中新乐府》、《畏庐诗存》、《畏庐文集》(续集、三集)、《春觉斋论文》、《文微》等;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林译小说丛书》多达180多部;另有创作小说《剑腥录》、《畏庐漫录》、《技击余闻》等,传奇《合浦珠》、《天妃庙》、《蜀鹃啼》等多种。在书画界成名早于齐白石,被推为“旧京画史”的巨擘(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 [3] 畏庐:林纾弟子刘永祺1893年在龙潭精舍后浩然堂右侧为他所筑的房子,后被林纾用作名号,取义“畏天而循分”,见《畏庐记》。闽县:清代县名,属福州府。[4]少孤:十九岁这年是林纾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丧葬接踵”。先是年迈的祖父去世。未几,父亲自台湾病重归来,卧床四十天后一命归天。紧接着,老祖母受不了丧夫失子之痛,也溘然长逝。事母至孝:林纾中举后曾有台湾某公重金聘他任参佐,但因其母不甚赞成,林纾就坚决谢绝,自言不忍远离老母(《贞文先生年谱》)。[5]史、汉:《史记》、《汉书》。林纾因为家贫,只能用节省下的零花钱购买旧书残本来阅读。[6] 壮游台湾:林纾十六至十八岁时到台湾帮做生意的父亲记帐。[7]主东城讲舍:1898年5月底,林纾南下杭州,应邀在东城讲舍任教,主讲《史记》、《汉书》。东城讲舍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冬,学者邵章将杭州东城讲舍改为杭州藏书楼。[8] 五城学堂:清代北京城区划为中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五区,以五城命名的五城学堂是北京最早兴办的一所中学。奏请学堂兴办的京兆尹陈璧,保举林纾和天津王肖泉二人分别担任国文、西文总教习。[9]辞不应: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诏开经济特科,命部院大臣荐才赴试。林纾的同乡、礼部侍郎郭曾炘(字春榆)曾以林纾入荐,但宦情已淡的林纾写了《上郭春榆侍郎辞特科不赴书》,委婉而坚决地推辞,因此终身未能入仕。

生平任侠尚气节,嫉恶严。见闻有不平,辄愤起,忠恳之诚发于至性。念德宗以英主被扼[1],每述及,常不胜哀痛。十谒崇陵[2],匍伏流涕。逢岁祭,虽风雪勿为阻。尝蒙赐御书“贞不绝俗”额[3],感幸无极,誓死必表于墓,曰“清处士”[4]。忧时伤事,一发之于诗文。

【注释】

[1]德宗以英主被扼:光绪主张变法强国,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的阻挠破坏,被幽禁至死。[2]十谒崇陵:从1913年4月12日第一次前往易县梁格庄拜谒光绪陵墓,到1922年止,林纾前后拜谒光绪陵墓共达十一次之多。“然每一临池,辄唏嘘不自已”。他将自己绘制的一幅谒陵图交付子孙,“永永宝之,俾知其祖父身虽未仕,而其爱恋故主之情有如此者!”[3] “贞不绝俗”额:1922年旧历十月,宣统举行结婚大典。林纾不顾体弱多病,精心绘制了四镜屏呈进。宣统为此特书“贞不绝俗”匾额并拿出宫中用袍料褂料等赐谢林纾。[4]誓死必表于墓:宣统的赏赐令林纾感戴不尽,他在《御书记》表示:“布衣之荣,至此云极。一日不死,一日不忘大清。死必表于道曰:‘清处士林纾墓’,示臣之死生,固与吾清相终始也。”处士指的是隐居家中,藏其才德,未出外做官的士人。

为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文、广雅,无他书矣。其由博反约也如此[1]。

【注释】

[1]由博反约:林纾从小无书不读,尤其是三十一岁中举后,从李宗言兄弟的玉尺山房借阅书籍不下三四万册。但当他开始以传统古文为基本的研读对象时,其他杂书概闲置不阅,如福建省兴化府知府张僖在为《畏庐文集》写的序言中说:1895年,四十四岁的林纾应张僖之聘,赴兴化校阅试卷,“居府治‘梅花诗境’中。经月旦夕论文,稍检其行箧,则所携者《诗》、《礼》二疏、《春秋左氏传》、《史记》、《汉书》、韩柳文集及《广雅疏证》而已。畏庐谓古今文章归宿者止此”。

其论文主意境、识度、气势、神韵[1],而忌率袭庸怪,文必己出。尝曰[2]:“古文唯其理之获,与道无悖者[3],则味之弥臻于无穷。若分画秦、汉、唐、宋,加以统系派别,为此为彼,使读者炫惑莫知所从,则已格其途而左其趣。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4],无复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唯积理养气,偶成一篇,类若不得已者,必意在言先,修其辞而峻其防,外质而中膏,声希而趣永,则庶乎其近矣。”纾所作务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5],而其真终不可自閟[6]。尤善叙悲,音吐凄梗,令人不忍卒读。论者谓以血性为文章[7],不关学问也。

【注释】

[1]论文:《畏庐论文》,又名《春觉斋论文》。意境:《畏庐论文·应知八则》说:“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识度:“识者,审择至精之谓;度者,范围不越之谓”。气势:“文之雄健,全在气势”。神韵:林纾所论只有“情韵”、“神味”,当为“神味”。他认为“神味”是“行文之至境也”。[2]尝曰:见《国朝文序》。[3]理:指义理。道:指孔孟之道。[4]隳(huī)突:奔突、冲撞。[5]抑遏掩蔽:苏洵《上欧阳内翰书》称韩愈文章“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鳖蚊龙,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意思是说韩文有气势而又能敛气蓄势。光绪辛丑(1901),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入都,林纾送了几篇古文向他请教。吴汝纶读后大为赞赏,称道林纾的文章为“抑遏蔽掩,能伏其光气者”。[6]閟(bì):掩蔽。[7]以血性为文章:张僖《畏庐文集·序》说:“畏庐,忠孝人也,为文出之血性。”

所传译欧西说部至百数十种[1]。然纾故不习欧文,皆待人口达而笔述之[2]。任气好辩,自新文学兴,有倡非孝之说者,奋笔与争[3],虽胁以威,累岁不为屈。尤善画,山水浑厚[4],冶南北于一炉,时皆宝之。纾讲学不分门户,尝谓清代学术之盛,超越今古,义理、考据,合而为一,而精博过之。实于汉学、宋学以外别创清学一派[5]。时有请立清学会者,纾抚掌称善,力赞其成。甲子秋,卒,年七十有三,门人私谥贞文先生[6]。有畏庐文集、诗集、论文、论画等。

【注释】

[1]说部:相对于经史子集四部正规典籍而言的小说书的别称。[2]口达而笔述:林纾与通外文的口译者合作翻译时,负责将原文意思转换为文言文。[3]奋笔与争:指林纾一人单枪匹马与《新青年》集团,围绕提倡白话文是否要废古文而展开的争论。为了说明道理,林纾先后撰写了《论古文之不宜废》、《致蔡鹤卿书》、《论古文白话之相消长》。针对对手双簧戏的侮辱,他还发表了泄愤的小说《荆生》、《妖梦》,引发《新青年》众怒声讨。[4]山水浑厚:林纾长于山水画。他师承福建“诗书画三绝”艺术家谢琯樵高足陈文台26年,深得历代文人画的精髓,并融通加以变化,不惟可与乃师等量齐观,且较之更“青出于蓝”。其画20年代在琉璃厂订的润格之高,就是齐白石也比不上,可见在京城的知名度。[5]清学:以“实事求是”为标榜的清代学术,顾炎武被称为开山始祖。清末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清学史作了梳理、研究。[6]贞文:朱羲胄《貞文先生年譜》说:林纾“既卒之百日,门人会而私谥曰贞文”。马其昶之子根伟复信给林氏弟子说:“《逸周书·谥法解》:‘清白守节曰贞,勤学好问曰文’,以谥畏老,尤称生平。” 宣统也曾赐林纾“贞不绝俗”匾额。


国学新读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79-185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5: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复[1],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2]。早慧,嗜为文。闽督沈葆桢初创船政[3],招试英俊,储海军将才,得复文[4],奇之,用冠其曹,则年十四也。既卒业,从军舰练习,周历南洋、黄海。日本窥台湾,葆桢奉命筹防,挈之东渡诇敌[5],勘测各海口。光绪二年,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砲台建筑诸学[6],每试辄最。侍郎郭嵩焘使英[7],赏其才,时引与论析中西学术同异。学成归,北洋大臣李鸿章方大治海军,以复总学堂[8]。二十四年,诏求人才,复被荐,召对称旨。谕缮所拟万言书以进[9],未及用,而政局猝变。越二年,避拳乱南归[10]。

【注释】

[1]严复:(1854—1921年)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的主要贡献是第一个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他翻译的《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对当时知识分子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严复的翻译严谨、考究,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界也影响甚巨。[2]侯官:侯官县1913年与闽县合并为闽侯县。今属福州。[3]船政:鸦片战争后,朝廷派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在福州设立船政局,开厂造船。左后来又被调往西北,离任前力请丁忧在家的沈葆桢接办船务。沈葆桢(1820-1879)从1866年10月担任船政大臣之后,8年共造11艘兵舰和5艘商船,装备了中国第一代海军舰队。[4]复文:严复报考马尾船政学堂,作《大孝终身慕父母论》的考题时,一气呵成,感情充沛,完卷后不觉哭出声来。沈葆桢见有人扰乱考场,令衙役逐出。待阅毕严复卷子,见是难得的佳作,又马上令人召回,当面取为魁首。[5]诇(xiòng):侦察。[6] 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砲台建筑诸学:1877年到1879年7月,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入格林威治海军学院学习算学、化学、海军战术、枪炮营垒等。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7]郭嵩焘:(1818-1891年)字伯琛,号筠仙、玉池老人,湖南湘阴人。1877年起,任清政府驻英法公使。1878年8月被清政府召回。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外交官。《郭嵩焘日记》1878年2月2日记道:“格林里治肄业生六人来见,严又陵(宗光)谈最畅。”[8]以复总学堂:严复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90年升为总办(校长)。[9]拟万言书:1898年光绪帝命严复来京觐见,阐述变法主张。并按圣旨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10]避拳乱南归: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严复离开天津,避居上海。拳:义和团又称义和拳。

是时人士渐倾向西人学说,复以为自由、平等、权利诸说,由之未尝无利,脱靡所折衷[1],则流荡放佚,害且不可胜言,常于广众中陈之。复久以海军积劳叙副将,尽弃去,入赀为同知[2],累保道员。宣统元年,海军部立,特授协都统,寻赐文科进士[3],充学部名词馆总纂。以硕学通儒征为资政院议员。三年,授海军一等参谋官。复殚心著述,于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4]。

【注释】

[1]脱靡所折衷:如果不加以折中协调。[2]入赀(zī)为同知:捐纳财产而获得同知的官衔。[3]文科进士:宣统元年十二月七日(1910年1月17日)清廷的游学毕业生考试放榜,录取31名,严复被赐予文科进士出身。[4]朅(qiè)辞:有力的语言。

其《天演论》自序有曰:“仲尼之于六艺也[1],《易》、《春秋》最严[2]。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为本隐之显者[3],观象系辞,以定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4]。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5]。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也。外籀云者,援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二者即物穷理之要术也。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6],名、数、质、力四者之学而已[7]。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律,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例三[8],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而《易》则曰:‘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其为天演界说曰[9]:‘翕以合质,辟以出力[10],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于全力不增减之说[11],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12]。而‘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13],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14]。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15],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16]。”凡复所译著,独得精微皆类此。

【注释】

[1]《天演论》:亦译为《进化与伦理》,英国学者赫胥黎宣传进化论的著作。仲尼:孔子的字。[2]严:尊重。[3]本隐之显者:根据隐微的卦理,推断明显的人事吉凶。[4]推见(xiàn)至隐:从明显的人与事推知隐微的道理。诛意:指责其动机不良。[5]内籀(zhòu)之术:归纳法。外籀之术:演绎法。[6]御蕃变:掌握事物的复杂变化。[7]名、数、质、力四者之学:名学,论理学、逻辑;数学;质学,化学;力学,物理学。[8]奈端动之例三: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9]以天演自然言化:依据自然界的演进来议论变化的道理。界说:定义。[10]翕以合质:敛聚可形成物质。辟以出力:分散可释放能量。[11]全力不增减之说:能量守恒定律。[12]凡动必复之说:牛顿的力学第三定律。消息:消减增长。《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13]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变化不存在,乾坤就近乎止息了。[14]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指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等主张的“热寂说”。该说认为如果整个宇宙各处的温度差别消失,一切变化都将停止,宇宙就趋于“热寂”(死灭)状态。[15]徇:同“殉”,此处指追求。[16]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反而在西学中找到了认识(我国)古代学术的作用。

世谓纾以中文沟通西文,复以西文沟通中文,并称“林严”[1]。辛酉秋,卒,年六十有九。著有文集及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等。

【注释】

[1]并称“林严”:康有为《题万木草堂图》诗云:“译才并世数严林,百部虞初救世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9-4-10 15: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有辜汤生[1],字鸿铭,同安人[2]。幼学于英国,为博士[3]。遍游德、法、意、奥诸邦,通其政艺。年三十始返而求中国学术[4],穷四子、五经之奥,兼涉群籍。爽然曰:“道在是矣!”乃译四子书,述春秋大义及礼制诸书。西人见之,始叹中国学理之精,争起传译[5]。庚子拳乱,联军北犯,汤生以英文草《尊王篇》[6],申大义。列强知中华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张之洞、周馥皆奇其才,历委办议约、浚浦等事[7]。旋为外务部员外郎,晋郎中,擢左丞。

【注释】

[1]汤生:辜鸿铭英文名Tomson的音译。 [2]同安:辜氏祖籍福建厦门同安,1857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个华侨世家。 [3]学于英国:1867年前后,辜鸿铭 11岁时,收他为义子的英国橡胶园园主布朗夫妇回苏格兰老家,携之同行,带他到英国读书。1877年春(20岁),获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是中国完成全部英式教育的第一位留学生。尔后取得德国柏林一所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数年穿梭求学于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等著名大学,汤生凭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奋,获得了包括文、理、哲、工等多科在内的十几项文凭,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十种语言,成为一位大器早成的博学青年。 [4]年三十始返而求中国学术:1885年,辜氏入张之洞幕府担任洋文案。他的国学是留欧十一年回来改弦更张后自修补习的,时年已而立。幸有总督大儒张之洞收下他这个门徒,亲炙中国文化。辜鸿铭在他的引导下,一头扎进儒家经典,钻研六经子史。 [5]争起传译: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该书1915年在北京出版后,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丹麦著名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在《辜鸿铭论》中称他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从来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被西方如此认可,并得到这样高的评价。 [6]《尊王篇》:该书于1901年在上海出版,是辜鸿铭自和义和团运动以来,陆续发表于《日本邮报》等报刊上的系列英文政论文章结集而成的合集。封面上有赵凤昌亲笔手书的中文书名《尊王篇》。 [7]浚浦:经两江总督周馥聘请,辜鸿铭担任了五年的黄浦浚治局督办。

汤生论学以正谊明道为归,尝谓:“欧、美主强权,务其外者也;中国主礼教,修其内者也。”又谓:“近人欲以欧、美政学变中国,是乱中国也。异日世界之争必烈,微中国礼教不能弭此祸也。”汤生好辩,善骂世[1]。国变后,悲愤尤甚。穷无所之,日人聘讲东方文化,留东数年,归。卒,年七十有二[2]。

【注释】

[1]好辩:辜鸿铭雄辩滔滔,亦诡辩滔滔,其雄辩与诡辩如山洪暴发,势不可扼,难以阻截,当之者莫不披靡,不遭灭顶之灾不得解脱,英国作家毛姆和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都曾领教过他的历害。他经常将孟子的那句名言挂在嘴边:“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矣”。骂世:五四运动的时候,辜鸿铭曾在日人所办的英文报纸《北华正报》上发表文章,大骂学生运动,说学生是暴徒,是野蛮人。胡适文学改良的主张甫一问世,他马上又讥刺说是改良为娼。 [2]日人聘讲东方文化:1924年他应日本大东文化协会的邀请赴日本讲学。1927年秋,辜鸿铭从日本回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4:49 , Processed in 0.1262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