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191|回复: 0

马连良与余叔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6 15: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来自: 爱晚红枫网(www.hnubbs.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hnubbs.com/thread-273211-1-1.html

1919年2月,梅班改组为“喜群社”,正式邀请余叔岩加入,其时梅班共有三个老生:王凤卿、高庆奎、余叔岩。余叔岩加入后,陆续演出八大锤、桑园寄子、打渔杀家、洪羊洞、坐楼杀惜、一捧雪、铁莲花、阳平关、奇冤报、失街亭、三击掌、连营寨、黄金台、骂曹、九更天、打侄上坟、捉放曹、审头刺汤、战樊城、葭萌关、武家坡、战太平、太平桥、碰碑、下河东、锤换带、泗水关、南天门、宫门带、打登州、会稽城、一门忠烈、打棍出箱等,至四月上旬辍演,当年7月喜群社再次出演新明大戏院,余又陆续添演戏凤、盗宗卷、战宛城、胭脂褶、天雷报、南阳关、五截山、卖马、打严嵩、战蒲关等剧,至当年十月辍演。
此次余叔岩复出所演剧目,基本包括了老生各行当的戏,以显示其继承谭派的心志,其中一些做工念白戏,如桑园寄子、坐楼杀惜、一捧雪、铁莲花、九更天、打侄上坟、审头刺汤、南天门、宫门带、打棍出箱、戏凤、盗宗卷、胭脂褶、天雷报、打严嵩、战蒲关等,与马连良的代表作相同。从演出时间看,这些剧目早在1915、16、17年马连良坐科时就已经频繁演出了,而此时余叔岩尚处于蛰伏期,后来马连良出京,余叔岩开始活跃于票界与堂会,但从马连良重新在广和楼登台起,两人仅在一场堂会中同过台,而且以上剧目中,象铁莲花、九更天、宫门带等戏,余以后演出场次很少,有的就再没演过,而从始到终,这些都是马连良的代表作,故而所谓“马连良的戏路以做工老生为主,是受余叔岩影响”的观点是虚晃的。
从舆论评价来看,1915年以来,对于马连良的表演风格,当时剧评家们一致公认他是“贾洪林第二”,很早就以念白、做工戏著称了,这和他自己——“性之所近,偏重于做派戏”的供述是符合的,所谓他的做工戏“全以余派为基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而且象胭脂褶这出戏,当时已经绝响舞台十多年,经观众提议,经萧、蔡两位老师传授,马连良使之重现舞台,而且一演再演,深获好评,后来余叔岩向魏锡斋学演此剧(吴铁庵此戏也是魏传授的),难道就不是受马连良的激发吗。
当时的余叔岩,表演上也有许多不足,舆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比如1919年2月他和梅兰芳排演的打渔杀家,许多地方,比如和教师爷比武,脱衣摘帽那组身段,就不如高庆奎干脆利落,要知道,余叔岩也是逐步登堂入奥的,那有一步登天的道理。直到1921年6月4日,他从上海、汉口回京,在三庆自挂头牌开始,那才真正有身份呢,马连良观摩他的戏,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这也和马连良自己的供述对上号——通过观摩来借鉴、丰富自己的表演。所以还是那句旧话:余叔岩只是马派艺术体系这棵大树的众多根系的一支而已,看不到余叔岩,固然不客观,但纠枉过正,则更加不客观。 本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6 15:47 , Processed in 0.07940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