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95|回复: 0

四小名旦之宋德珠(王德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7 17: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京剧继1927年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确立“四大名旦”之后,青年旦角演员不断涌现。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有识之士和广大热心观众遂发出倡议,评选“四小名旦”。经过一番细心筹划,于1936年秋天由北京《立言报》主持,专门接待各界投票。投票结果前四名是:李世芳得票5800张,毛世来得票5000张,张君秋得票4800张,宋德珠得票3600张,成为当年轰动一时的京剧“四小名旦”。这“四小名旦”演艺超群但风格各异——李世芳唱做俱佳,有“小梅兰芳”之称;毛世来深得“花旦大王”筱翠花的真传,擅演《十三妹》等剧;张君秋博采众长,创立了“张派”艺术;宋德珠工刀马旦、武旦,以武功和“出手”见长,世称“宋派”。

  宋德珠的“宋派”艺术自上世纪30年代后期确立,几十年来不断发展,在中国的京剧史册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宋德珠(1918~1984)原籍天津,1918年农历十一月三日生于北京。1930年12岁时入同年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戏,自此进入梨园之门。

  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于1930年由焦菊隐创办。这所戏校的原名叫“中华戏曲音乐院戏曲分校”,其实,中华戏曲音乐院南京分院也在北平。中华戏校的校址原在崇文门外木厂胡同,金仲荪出任校长后,戏校即迁址到北平沙滩椅子胡同。出钱办戏校的是张公权,由当年留法勤工俭学发起人李石曾出面。1935年焦菊隐去法国后,由金仲荪任校长。中华戏校与以往的科班有很大不同。焦菊隐一方面吸取科班教学的经验,聘请名艺人传习业务,一方面对戏校的体制、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革新。戏校定为八年制,所开课目齐全,重视文化教育。宋德珠生前,笔者曾多次采访他。他说,中华戏校的确是新型戏校,当年与戏校并存的“富连成”科班学生都穿长袍,戴帽头,显得老气横秋,而中华戏校则不同,男学生冬天一律是黑色中山装,披斗篷;夏天穿白色中山服,铜扣子,戴大檐帽,不准留头发。女生一律是月白色上衣,黑裙子,留短发,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林道静那种打扮。宿舍内也非常讲卫生,不像科班学生大伙儿在一个大炕上滚,那样有病易传染;戏校是每人一张床,被褥一律套上白单子,干净而整齐。对这所新型戏校,社会各界都很称道,常有人来参观,其中还有不少外国人。宋德珠说,注重文化学习是中华戏校的一大特点,外语、数学都学,他晚年还能说英语、法语,这就是当年所学。

  中华戏校拥有一大批艺术资历和造诣深厚的教师,如王荣山、包丹亭、丁永利、高庆奎、冯蕙琳、王瑶卿等;文化课教师有著名学者华粹深、吴晓玲、剧作家翁偶虹等。华粹深解放后一直在南开大学中文系担任戏曲史课,并兼任天津市戏校校长。

  宋德珠常说,学艺是个苦事,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舍得吃苦。他说他在中华戏校学习时,就像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一直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才休息,每天排满十六七个小时的功课。比如练跷工,从早到晚把跷绑在脚上,晚上入睡时才能卸下来。那时学戏,最讲究苦练,天越热、越冷,练得越狠。他练“打出手”专门在大风天练,这样练时虽不好掌握,但练出来的功瓷实,演出时无论条件多差,舞台多小,都能适应。戏校一年才放七天假,平时也不准回家。他的一身武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在戏校,宋德珠先从阎岚秋、朱桂芳、张善庭等学习刀马旦、武旦戏,继从余玉琴、郭际湘、诸如香、王瑶卿学花旦、青衣戏,并曾向程砚秋、荀慧生、于连泉(小翠花)问艺。在校期间,就常为程砚秋配戏。当年他(饰小青)与程砚秋(饰白素贞)、俞振飞(饰许仙)同台演出的《断桥》,成为珠联璧合的梨园佳话。这幅剧照,至今还常登于各类戏曲书上。

  在中华戏校学习期间,宋德珠已是出类拔萃的一位,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据同窗王金璐介绍,宋德珠扮相很媚,身条、腰身比女学生还苗条,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表演上,宋德珠的跷工最好,“打出手”更是一绝,既稳且帅,入学第三年,就能演许多戏。他经常与至今健在的王金璐合演《夺太仓》、《取金陵》、《翠屏山》、《宏碧缘》、《刺巴杰》和新戏《平阳公主》等。

  1932年9月16日,中华戏校学生在北京东安市场内的吉祥戏院举行第一次公演。这天的戏码是《南天门》、《泗州城》、《游六殿》、《长坂坡》。这次演出以“德”字辈为主,宋德珠主演《泗州城》,饰演水母娘娘一角,武打稳、准、狠,轻、帅、美,14岁的他即引起轰动。

  《立言报》继1936年秋评选“四小名旦”之后,于同年底又发起了一次“童伶选举”。当年“童伶选举”的条件,必须是正在坐科的学生,实际上只有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校的学生。投票截止日期是1936年12月31日。1937年1月10日公布选举结果:李世芳得票最多,18414张,当选为“童伶主席”。下边分生、旦、净、丑四行的冠亚军:王金璐当选为生行(武生)冠军,得票10922张,亚军是叶盛长(小生),第三名是黄元庆,第四名是傅德威。旦行冠军是毛世来,得票12560张,亚军是宋德珠,第三名是侯玉兰,第四名是白玉薇。净行冠军是裘世戎,亚军是赵德钰,第三名是洪德佑,第四名是沈世启。丑行冠军为詹世辅,亚军为殷金振,第三名是艾世菊,第四名是赵德普。并定于1937年1月17日颁奖。

  宋德珠从中华戏校毕业后,旋即组织“颖光社剧团”,领衔在北京、天津、武汉、长沙、上海及南北各地演出。京剧界有个传统,大都由青衣、闺门旦或老生挑班,个别的也有净行挑班,而以武旦演员挑班,自宋德珠始,时有“红珠”之称。抗战胜利后,宋德珠因病在家休养。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组班演出。1954年加入沈阳京剧团,为该团领衔主演。1959年春调任长春京剧院院长,是年秋回北京,是年底加参河北省京昆剧团,除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外,也参加一些演出。1964年夏天,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在北京举行,自此全国各剧团都开始编演现代戏,传统戏遂在舞台上销声匿迹。宋德珠只好退出舞台,完全投入剧团的教学工作。1974年起正式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

  宋德珠从艺几十年,以自己扎实的功底和艺术实践,创建了别具一格的“宋派”艺术,在京剧界独树一帜,颇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青睐。

  1939年,他应上海黄金戏院之聘,领衔演出。同班的二牌老生,是“杨派”老生的创始人杨宝森;铜锤花脸是自创“裘派”的裘盛戎;架子花脸是自创“袁派”的袁世海。第一天打炮,在杨、裘、袁合演的《失•空•斩》后面,宋德珠上演《金山寺》大轴戏,曲子霞飞,出手雷动,只一个“大刀下场”,台上亮相5分钟,台下也喝彩5分钟,被誉为“钉在台上纹丝不动的白娘子”。在一次义务戏中,仍由宋德珠的《金山寺》演大轴。周信芳、林树森、袁世海合演的《战长沙》,列于《金山寺》之前。从此,众望所归,“领袖武旦”风靡一时。宋德珠就是这样以天资横溢的才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美学观点,在舞台上使“宋派”武旦的风格——脆、帅、敏、捷,美、媚、娇、柔,刚、挺、劲、锐,辩证地融化在他的艺术血液里。他主演的《扈家庄》、《杨排风》、《蝶恋花》、《百鸟朝凤》、《美人鱼》等剧,亦莫不体现这种独特的风采。

  宋德珠自1964年息影舞台,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虽然未再登过台,但可以安心地教学生练功,他的基功、把子功、“打出手”尚有用武之地,这对时年四十六七岁的宋德珠还有些精神上的慰藉。1974年宋德珠调省艺校后,当时艺坛上还是“八大样板戏”为主宰,他只好教基功,教武功,将他的绝活儿点点滴滴渗透到教学中,这对学生的艺术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现在活跃在舞台上的张艳玲、魏青英等,都是他那时教的学生。宋德珠明白,不让排传统戏可以,但基功不能不要,这是演员演好各类剧目的基础。有一次他上课,有的学生穿着皮鞋进排练场,他就严厉地对学生说:“先去换鞋,再来说戏!”

  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艺术复苏的春天,传统戏不久解禁,“宋派”艺术在剧坛上又开始重放异彩。不过,这时宋德珠已步入花甲之年,再登台表演,已不大现实,他遂把全部心血公开地而不是像刚到艺校时那样遮遮掩掩地倾注到培养接班人的事业上。1982年12月,宋德珠与著名“红生”表演艺术家李洪春,在北京收慕名而来的香港两位京剧演员为徒。

  1984年他临终前,还在医院的病床上为苏州京剧团的胡芝风讲述表演经验;为看护他的弟子——山东省京剧团的牟玉凤传授《打青龙》唱腔,真正实现了他平常说的“我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走的时候什么也不带走”的诺言,体现了一位正直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高尚品德。

  至今京剧界还在传说着:如果跻身于“宋派”行列,那将是武旦演员的幸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4:13 , Processed in 0.0772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