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79|回复: 1

本草春秋:中药里的中国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2 06: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年11月21日 08:33新闻午报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renwu/200811/1121_2665_888870.shtml


《本草春秋》写的不是中药的历史,而是用中药写的历史,是一本用当归、远志、甘草、人参等中药串连起来的历史散文集。史书、药书对照来看,同样发黄的纸页上,竟能找到不少彼此印证的章节。



鱼腥草 勾践复国的功臣

鱼腥草遍布南方,只要阴湿处都很常见,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痈的作用。

我们吃鱼腥草,就算最能保持原气味的凉拌法,也要加一些调料,如醋、盐、糖,讲究些的还要拌上些香油、蒜末、淮扬干丝什么的。但摆在勾践君臣面前的鱼腥草,却应该是不加任何调味的。


因为他们要的,原本就是鱼腥草强烈的腥臭。《吴越春秋》记载,勾践为吴王夫差尝粪诊病之后,嘴里一直有异味,也就是口臭;为了不让大王尴尬,范蠡便命令左右侍者大臣都去采鱼腥草吃——要臭大家一起臭,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嘛。



现在绍兴还有蕺山,说便是当年勾践君臣采食蕺菜——鱼腥草的别名——的地方,山上至今还生有很多鱼腥草。


以鱼腥草乱味掩饰口臭的说法,不如另一个解释更合理:勾践采食鱼腥草,是他不得不带领臣民满山遍野寻找可以果腹的东西。鱼腥草,便是帮他们渡过难关的救命野菜代表。


勾践被释放回国后,越国连年遭灾。最严峻的是,人口严重不足:据《史记》记载,越国战败之时余兵只剩了五千——不是有句老话,三千越甲可吞吴嘛。虽然越国不算很大,但方圆至少也有几百里,那么一块地盘上只剩下几千青壮。遍野都是尸首,幸存的也大多是奄奄一息只吊着一口气,触目是衣衫褴褛皮包骨头的老弱妇雏。如此且不提报仇复兴,想保住性命就得逼着大家绞尽脑汁找吃的去。


身边哪里还有比鱼腥草更多生、更易寻、采了一茬只要一阵雨又出一茬的野草呢?据说鱼腥草的别名“蕺菜”,就是“饥菜”——救饥之菜的文雅叫法。


作为古今中外忍辱负重的第一楷模勾践,归国后的那一番苦行是谁都得为之感动泪下的。“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中这几句话,应该没有丝毫夸张。勾践吃的应该是自己采的野菜,自己采的鱼腥草。


也不仅仅是鱼腥草吧,那段最困难的时期,勾践简直成了神农:民间传说他采食野菜时多次中毒,有次竟然吃得连整个脸都肿了。


一位君主肿着脸耕田挖野菜,这种表率的震慑是极为强大的,越国也就更加有了凝聚力。终于, 大败于夫差的22年后,勾践达到了他这一生的巅峰。之后的越国给后世所有人的印象都是阴暗的,压抑得简直令人窒息。好像勾践在灭了吴国后,多年采食野菜的毒性聚集在一起骤然发作了。


各国派来朝贺的使节轮流上前向勾践敬酒。酒过三巡,殿上的满朝文武越发欢畅。勾践微微笑着,眼光却越过众人的头顶望着殿门之外,他不自觉地举起了雕花银箸,随意挑了一箸菜肴。但甫一入口,勾践便失去了笑容,皱了皱眉头,一脸冷峻。这一切,被范蠡看在眼里。他知道那是一箸鱼腥草,侍者按照多年的习惯,在今天的宴会上也为越王供上了一份。范蠡忽然想起那个典故,纣王用了象牙筷,箕子便叹息大王从此要开始豪奢淫佚了;那鱼腥草可是上天赐给越国度过危机的功臣啊……


勾践率领国人复了仇,并为越国留下了那么一种极其宝贵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至今绍兴还被人称为“报仇雪恨之乡”。







甘国老 大唐“良药”狄仁杰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


这是辛弃疾词《千年调》的上阙。大约是南宋淳熙十二年吧,辛弃疾好友,江西转运使郑汝谐的宅第落成,其中一阁取名为“卮言”。卮言,源于《庄子》,指的是随人意而变,缺乏主见之言。这位郑大人其实是个力主抗金的热血男儿,辛弃疾曾称他“老子胸中兵百万”,如今却为小阁取了这么个名。


这词是讥讽那种俯仰随流、八面玲珑的世俗小人的,甘国老指的是一种最著名的中药——甘草。


甘草,入药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解毒,但这些作用还不是甘草最重要的。甘草独一无二的功效是调和诸药。古人早云:“(甘草)调和众药有效,遂有国老之名”;陶宏景还特地解释了此名:“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调和草石而解诸毒也”。


当然,甘草的寒热随人是为了使各种不同特性的药物能得到和谐统一,综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治疗中发挥出更好的功效;便是它的甜味,也多少能缓和汤剂的苦涩,便于病人入口。药界的国老,甘草做得名副其实,劳苦功高。





人间朝堂上肃然端坐的国老呢?

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国老,《礼记》中便有“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的记载;但翻遍二十四史,其中最有名望、分量最重的国老,或许当属大唐狄仁杰


女皇武则天不可一世,对狄仁杰却十分敬重,常称这位比他小六岁的宰相为“国老”而不叫出他的名字。狄仁杰入见时,她也总是不让他跪拜行礼,还说:“每次看到国老下拜,朕身上也觉得一阵疼痛。”狄仁杰去世,76岁高龄的武则天痛哭失声,伤心地说:“朝堂空矣!”



给女人当差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手下为臣,更是艰难,谁不畏惧则天皇帝的严刑峻法铁腕无情?她可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能下手诛杀的。可狄仁杰,一个仅仅是明经出身的官员——唐科举重进士轻明经,明经出身为人轻视,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居然能赢得这位冷血皇帝如此真心敬重,究竟凭的是什么呢?难道,狄仁杰擅长的,也是甘草那样的调和功夫吗?



狄仁杰是出名的嫉恶如仇,仅凭着耿直正气是很难成为国老的,毕竟历史上如唐太宗那样的明君不多,何况喜怒无常的武则天?


狄仁杰有着极其出众的智慧。早在大理丞位上,狄仁杰便显示出了杰出的才能,短短一年判决了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无一冤诉,从此他断狱如神的名声大振。荷兰人高罗佩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部著名的侦探小说,风行全球,“Judge Dee(狄法官)”成了欧美家喻户晓的东方神探,足以与福尔摩斯、波洛平起平坐。


当他国老的地位不可动摇时,他终于可以出手施治了。首先,他尽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化解女皇的暴戾之气,引导她向正义的方向靠拢;其次,他在出色地履行国老的职责、整顿朝纲大济庶民的同时,仔细寻找人材,为王朝培养正气。


武则天永远无法与李家决裂。随着年龄衰老,另一个令她夜夜失眠的难题出现了,这皇位,传给谁呢? 狄仁杰看在眼里,心中可能暗暗好笑,但他还是慢慢等着。终于,机会来了,一日武则天召狄仁杰等来解梦,说:“朕连夜梦到双陆游戏不胜,意味着什么呢?”仁杰不假思索答道:“双陆不胜,无子也。这是老天给陛下示警呢!太子为天下根本,根本动摇,天下危矣。听说陛下想立武三思为后,姑侄与母子谁亲呢?陛下如果立庐陵王(被废徙于湖北的中宗李显,武则天亲生儿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如果立了武三思,他的家庙可不会祭祀姑母啊。”


事前,狄仁杰早已不露声色地做了工作。武则天男宠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看着武则天一天天老迈,心中越来越惶恐。他们向智者狄仁杰请教“自安计”。狄仁杰告诉他们,只有一个方法能长保富贵:那便是劝皇上将李显迎回洛阳,立为太子;若能立此奇功,一旦李显继帝位,便有了迎立之功,任何灾难也不会降到头上了。


一日,武则天专门召狄仁杰来商谈太子事,说到动情处,狄仁杰呜咽不已。武则天背过身去,悄悄拭了拭眼角,沉吟片刻,柔声道:“还你太子!”


帏幕缓缓拉开,现出了同样泪流满面的李显——武则天终于把被放逐多年的儿子接回朝中了!狄仁杰一愣,随即欣喜之极。


这一刻,史书记载:“卒复唐嗣”,史家由此称狄仁杰为“唐室砥柱”。


两年后,狄仁杰病重。能为大唐培育元气,他感到很欣慰。但他似乎能看到那最后的一暮:一个孤独的老妇人蜷缩在深宫一角,听着门外传来狂喜的乐声,那是新皇登基的锣鼓号角。他甚至能猜到把这位妇人送入深宫的人是谁。张柬之,对,一定是他,这个襄阳老头子,他是自己用在武则天身边的一味重药,药性刚猛。他清楚记得自己向武则天固执地推荐这位老人的情形,直推着武则天把他任命为候选宰相方才罢休。






摘自《本草春秋》 郑晓锋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发表于 2008-12-29 2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还把甘草称为药中之王,把丹皮比作花王,是从宋朝的八贤王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22:55 , Processed in 0.10087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