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690|回复: 16

[独撰] 槐轩全书【刘沅 清光绪致福楼重刊本】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8 1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丛书名】:槐轩全书
【作   者】:刘沅
【版   本】:清光绪致福楼重刊本
【格   式】:pdf
【清晰度】:很清晰
【书  影】:如下

【提   要】:》堪古代文中第一部通三教之哲學,闡發三教之精微而揭示人真且形成完整學術體系的哲巨著;是傳統文化尤其是巴蜀文化中未被開發藏。
     《槐》由於料散逸即使專門研究沅的者也已難見其著作全貌散逸各沅著作被視為無價孤本”——一切使沅深厚特的學術光芒和跨越古今的文化建樹難世所知。沅可古代者中以至善、至和天人合一的學術境界去探求儒家哲、道家哲、佛教哲所具有的共同交且自成系卓有成就之第一人。
     《槐》所具有的精深燦爛具一格的學說魅力已引起者的趣。在學術沅的研究段的出版完整的《槐疑具有重要的文化保存和值。
沅不但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學,著作等身名震而且他對現實世界神秘主世界交匯點的探求,對至善、至和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心追求十分符合今人的精神需求因此《槐》具有跨越古今的文化建和人生智慧它是濃縮傳統文化精華,視歷的珍文化遺產.



[ 本帖最后由 風輕揚 于 2008-6-9 20:5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6 12: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谢谢!
发表于 2008-12-22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出版影印本太贵了

多少钱?
发表于 2008-12-3 1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敘示子_劉沅

朱筠清兄的槐轩全书好像少了一本,虽不大,但我认为还是比较重要的,现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10-28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啊!

最近在看刘咸炘的《推十书》,因此对刘沅产生兴趣。2006年出版影印本太贵了。
发表于 2008-6-7 23: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书,正想研究这个,现在图书馆因地震闭馆,进不去啦,只能先看看电子版的啦。至于我校所藏之书,不让看,本学期地震前我在那里编目的时候才看到,当然偷拍也很困难,开馆了试试再说。

[ 本帖最后由 太阳以北 于 2008-6-7 23: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5-16 07: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阳以北 于 2008-5-2 01:43 发表
吾校有此书藏本,乃是咸丰至光绪间刻本,一套全。
先生有时间时,辛苦上传哪,谢谢。
发表于 2008-5-2 21:2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阳以北 于 2008-5-2 01:43 发表
吾校有此书藏本,乃是咸丰至光绪间刻本,一套全。


兄若得闲暇,可以扫描制作上传,不愧美事也。
发表于 2008-5-2 01: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校有此书藏本,乃是咸丰至光绪间刻本,一套全。
发表于 2008-4-9 19: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沅与槐轩学派   

  清代四川学者刘沅,是历史上少有的被人奉为教主的学问大家,其著作《槐轩全书》,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融道入儒,会通禅佛,体大精深,鸿篇巨制;又创立槐轩学派,名震一时。
  三次名落孙山
  刘沅,四川双流人,字止唐,一字讷如,号清阳居士。出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卒于咸丰五年(1855年),享年八十八岁。刘沅祖籍湖北麻城,其远祖在明末入蜀避乱,先定居眉州,后又避匿峨眉山,辗转流离。到了清代初年刘沅高祖刘坤一代,刘家始定居四川双流。
  刘沅之父刘汝钦好读书,精于易学,有著作《笔记》传世。他曾在清代名将岳钟琪部专办粮草,随军队四处征战。退役归家之后,注重对子刘濖、刘沅的教育,送他们进私塾、入县学,望子成龙。
  刘沅生而颖悟,沉潜嗜学,随父兄读书,七岁成诵。他爱书如命,民间传说,道光年间,刘沅家里收藏几万本书。有一次,强盗犯境,阖城居民出逃,唯有刘沅端坐书房,不为所动。强盗来了问:“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为何不跑?”刘沅回答:“书是我的命,书没有了,要这命有何用处?”强盗听毕,肃然而退。这个传说虽未必真实,但是他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刘沅爱书的个性。
  年轻时候的刘沅,理想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一心所想,也无非是科举仕途一路。刘沅的这条道路,初期颇为顺畅。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他以冠军入为双流县庠生, 又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被选拔为贡生。但是次年父亡家贫,刘沅无心仕进,便在家乡双流县开门课徒,以收入支补家用。其间,刘沅继续参加科举,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选拔明经,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由拔贡中试举人。他虽屡次乡试中榜,但皆念高堂老母,形孤体弱,不愿离去。
  同时,刘沅顺畅的科举之路也到此为止。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三次参加会试,但是三次皆名落孙山。这令从小接受父亲教诲,秉承儒家理想的刘沅备感失落,也渐渐坚定了留守成都侍奉母亲的决心。
  嘉庆元年,刘沅之兄刘芳皋中进士出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刘沅随之北上,一则为兄作伴,二则游山玩水,以消解名落孙山之苦。弟兄二人途经湖北当阳县紫柏山时,刘沅遇到了他一生当中的第一个奇人——静一道人。静一道人的详细情况,史无明文,根据刘沅的记述来看,他或许是位隐居于紫柏山的道人。静一道人向他讲解养身之道和儒家某些观点,临别还赠以一部《道德经》。刘沅“讶其与吾儒同”,发现道家修养理论与儒家道德似有相通之处。不管道家养生与儒家是否真的相通,至少初步接触道家养生的刘沅是这么理解的。这次巧遇,对即将而立之年的刘沅无疑起到潜移默化作用。这也是刘沅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儒家理论和道家养生学联系起来,初步窥探到了这两者之间千丝万缕的学术联系。这次奇遇,可以说为刘沅一生的学术奠定了重要的基调。刘沅日后留心道学,自成一说,在学术上开辟了一条“贯通儒道”的道路。
  成都建槐轩
  刘沅“仰承庭训”。易理之学,算是刘家的家学。刘沅曾祖刘嘉珍因力弱而好读书,祖父刘汉鼎则好读《易》,曾著有《易蕴发明》一书。刘沅之父刘汝钦则精于易学,洞澈性理。刘沅关于融道入儒的思想,关于追求纯一即《大学》止至善的思想,主要渊源于此。刘沅一生成就,除了家学渊源和自己的聪敏苦学外,他一生中所遇的两个奇人也居功至伟。第一个奇人是前文提到过的静一道人。另外一个则是野云道人。尤其是后者,更是改变了刘沅的人生命运,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学术走向。
  刘沅在京逗留不久即告别兄长,回到家乡双流县,专心讲学侍母。不料先是两个侄子病亡,接着自家坟地被豪邻侵占,母亲为此忧愤发病。一惊一气之下,刘沅竟也病卧床榻,忧心不已。诸事不顺,少年时本已身体羸弱的刘沅更加疲惫,年纪轻轻就已像七八十岁一样多病,自知命不遐长。嘉庆三年(1798年),刘沅病体稍愈,一次偶在本地彭家场集上遇一位卖药老人,“形容殊异,心爱敬之,求示延年之方”。这就是野云老人。野云老人给了刘沅治病药方,还向他阐述圣贤之言“仁者寿,大德必寿”等,嘱咐他存心养性。刘沅见老者不凡,顿有所悟,遂拜其为师,自此在老人指导下静心服药和锻练,还学会野云老人静心养性之内功。不两年刘沅病体完全好转,且日趋强健。野云老人所传的根本即“存神养气即存心养性”,其实质是道教的内丹术与儒家修身两者的融合。
  野云老人教导刘沅时间将近八年,当时刘沅三十六岁。此后刘沅更益励修,身体日壮,从五十九岁至八十岁生八子。后来他感慨说:“回思平生辛苦备尝,几如再世,使不遇野云老人,早归大暮。”刘沅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羸弱,几番临死,得授野云老人之教后,竟然在晚年连得八子,将近九十才逝世。此番经历,使刘沅对道家养生的丹道思想至为信从。这也决定了他的学术体系中道家丹道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嘉庆十八年(1813年),刘沅从双流县柑梓乡三圣村(旧名云栖里)祖宅移居成都南门淳化街(又名三巷子,1959年修建锦江宾馆时拆除殆尽),自建房屋,新立门户。因新宅院中有株百年老槐树,浓荫掩映,雍穆恬静,刘沅遂名宅曰“槐轩”。此后四十二年,他一直在此讲学治学。他有教无类,教学报酬不计多寡,家贫学子,无钱一样可以就学。教学内容,除了传统经史书籍之外,还教学生练“坐功”,即静心养性之功,晨夕宴坐,平心存性,以强健身体。刘沅在成都淳化街设馆讲学四十年,门生弟子遍布西南各省,世称“槐轩学派”(简称“刘门”)。刘沅也被誉为“塾师之雄”,当时学子均以“槐轩门人”自豪。刘沅在世之时,其学术已经远播他省,被人尊称为“川西夫子”。刘沅的学术在近现代四川国学界有深远的影响,近代陈寅格、梁漱溟、蒙文通等国学大师皆服膺其学。
  道光五年(1825年),清廷授刘沅文职正二品资政大夫(散阶)。道光六年(1826年),礼部下文,时年六十余岁的刘沅又被选授湖北天门县知县。但刘沅淡泊功名利禄,早绝仕进之念,托辞居家为亡母守孝,乞假还乡,不久即获准改授国子监典簿放归。清国史馆《刘沅本传》说他“安贫乐道,不愿外任,改国子监典簿,寻乞假归,遂隐居敎授”,一直到咸丰五年(1855年)去世。
  刘沅与成都
  刘沅传经讲学,数十年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光绪年间,刘沅之子刘梖文及门人刘芬等人集资创办守经堂,选集刘沅著作二十二种刻印成《槐轩全书》发行于世。槐轩,乃刘沅居所之称,因为他在成都和双流的居所,都有古槐。《槐轩全书》内容之宏富,方法之独特,论述之精深,为当世所罕见,堪称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传统文化中罕见的会通儒释道三家精要并具完整学术体系的珍贵文献。而刘沅可谓历代学者中以至善、纯一和天人合一等哲学范畴来阐扬儒释道三家本原,尤其是儒家元典精神的“大儒”。他的学说,对于今人来说,是极富学术价值和文化思想价值的。
  作为一个学问家和一个宗教家,刘沅的学术和宗教事业都后继有人。刘沅教业的真正继承者是第六子刘梖文,在刘梖文掌教的二十余年间,“刘门教”从初期创立的理论缔造阶段,发展到扩充教门、进行宗教实践活动的阶段。除了一些例行的斋蘸和法会外,还进行了一些大规模的慈善活动,在巴蜀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沅学术上的继承者是孙子刘咸炘。刘咸炘对其父刘梖文的教业不感兴趣,他专攻学问,学术上融文史哲于一炉,虽在壮年去世,但是著作已经等身。著名学者梁漱溟、陈寅恪、蒙文通都对他推崇备至。蒙文通称他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
  刘沅晚年喜致力于公益,集资筹办慈善事业,修复祠庙。如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主持修葺成都武侯祠,重新审定树立祠内文臣武将塑像。现在,武侯祠内47尊蜀汉历史人物塑像中,有25尊是在刘沅的主持下重塑的,至今人们所见仍为刘沅调整后的风貌。还为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几处名胜古迹挥笔题咏,留下一首首锦绣诗文。刘沅还在祠内留下了33通碑碣,除两廊每尊塑像前的小石碑计28通外,另有《汉昭烈庙从祀功臣记》碑、《巍然庙貌》诗碑等五通。今天成都武侯祠尚存刘沅撰书的《巍然》等碑石,杜甫草堂尚存刘沅撰书的一块七律诗碑。书法圆润遒劲,取法甚古,风采动人,此外,刘沅还重修了位于成都西郊的黄忠墓。而刘家人自刘沅开始,五代人关爱武侯祠,堪称蜀中佳话。
  清同治年间,经四川总督锡良奏准,清国史馆为刘沅立传,清末翰林院编修伍肇龄在刘家府宅门首题“清儒林刘止唐先生第”,黑底金字,庄严肃穆。 民国时期,簇桥地区“刘门”弟子在簇锦镇修建儒林祠,供奉刘沅。1956年改为省物资局仓库,今已不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4-9 19: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蜀文献集成·《槐轩全书》正式出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巴蜀文献集成”,在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精心组织下,经过二年努力,整理出版了《槐轩全书》增补本。

此次出版的《槐轩全书》共10册,由巴蜀书社出版。

《槐轩全书》的学术价值,主编段渝做了高度概括,他指出:清代学者刘沅的《槐轩全书》,是一部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汇通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融道入儒,会通禅佛,而归本于儒,用以阐释儒、释、道三家学说精微,揭示为人真谛的学术巨著。这部著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博学多方,不仅所涉领域十分广博,而且在学术上和方法上自成体系。其内容之宏富,方法之独特,论述之精深,为当世所罕见,堪称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萧竹疌父先生为《槐轩全书》增补本题词说:“阐三教之精微”。李学勤先生在为《槐轩全书》增补本题词中指出:“双流刘止唐先生于清嘉道间授学川西,一本儒宗,兼通二氏,影响深远。惜其遗著湮没不彰,鲜为人知。” 〔1〕足见 《槐轩全书》确为中华传统文化尚待开发的一座宝藏。

刘沅的学术思想及其渊源大致有四:一是“仰承庭训”。其父刘汝钦,精于易学,洞澈性理。刘沅既承父训,“更求存养之功,内外交修,久而知愚必明,柔必强,仁者寿,大德必寿,圣人穷理尽性,神通造化,非若道流欺世之谈也”〔2〕,他关于融道入儒的思想,关于追求纯一即《大学》止至善的思想,主要渊源于此;二是究心儒学元典,“以孔孟为师”〔3〕,终身以阐扬儒学元典精神为己任;三是受陆九渊、王阳明心学的深刻影响,其主要哲学观点均与两宋理学针锋相对;四是他青年时邂逅野云老人,老人氏李字果圆,“示以穷理尽性内外本末之功……往来启导,七载有余,稍知省躬苦学”,于是苦心研读数十年,“究心圣道,由实践而证之诗书",“而经义则颇为体行,用能略知得失”〔4〕。这就使刘沅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得以进一步精研覃思,终至成为“名震当世”〔5〕的一代“大儒”。

刘沅的《槐轩全书》中,以对十三经的《恒解》所占比重最大。十三经是儒学元典,历代奉为圭臬。关于十三经的学问,自汉以降称为经学,其内涵则与时而变。刘沅将其关于经学的学问称为“圣学”,而绝不称之为经学,意在表明他是回到并站在儒学元典的立场上,用儒学元典精神来阐释经义,并以此把自己同经学家们区别开来。

刘沅的《槐轩全书》,是传统文化中罕见之博通儒释道三家精要并具完整学术体系的珍贵文献,而刘沅可谓历代学者中以至善、纯一和天人合一等哲学范畴来阐扬儒释道三家本原尤其儒家元典精神的“大儒”。他毕生所追求的,便是通过存心养性以达至善、纯一和天人合一的至高人生境界。他的学说,即令对于今人来说,也是极富学术价值尤其文化思想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巴蜀文献集成”第1辑《槐轩全书》增补本卷前题词〔M〕.巴蜀书社,2006.

〔2〕国史馆刘沅本传〔M〕.槐轩全书:卷首〔M〕.

〔3〕〔4〕刘沅.子问:卷二〔M〕.槐轩全书〔M〕.

〔5〕南怀瑾.禅海蠡测〔M〕.
发表于 2007-10-25 23: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槐轩全书》目录及版本:
(一)目录(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刘咸炘亲校大字本):
《四书恒解》14卷; 《诗经恒解》6卷; 《书经恒解》6卷;《易经恒解》6卷; 《礼记恒解》49卷; 《春秋恒解》8卷; 《周官恒解》6卷; 《仪礼恒解》16卷;   《史存恒解》36卷;《古本大学质言》1卷; 《孝经直解》1卷; 《槐轩杂着》4卷; 《正讹》8卷; 《拾余四种》4卷; 《槐轩约言》1卷; 《埙篪集》10卷;《子问》2卷; 《又问》1卷; 《俗言》1卷; 《明良志略》1卷;《下学梯航》1卷; 《蒙训》1卷。
(二)版本源流:
   1、光绪31年(1905)刊行《槐轩全书》:23种,178卷,107册;分为10函/14函2种。注:光绪本比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多《寻常语》1卷。(北京科学院图书馆藏目录)
   2、民国3年——民国33年(1914——1944)刻本:23种,107册。
   3、民国20年(1931)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22种,177卷,106册。为刘沅之孙/民国天才学者刘咸炘亲校大字本,乃其版本之最优者,书品清晰,版式疏琅,校刊谨严。
按:清光绪31年(1905)四川总督锡良奏请朝廷为刘沅立传,奏准。《国史馆本传》所列刘沅著作,除上述外,尚有《豫诚堂家训》、《保身立命要言》等篇,而《正讹》、《子问》、《又问》、等皆未入传,盖因其指斥程、朱而隐讳之。
     又按:《槐轩全书》诸版本今已散逸,即专门之研究者亦未见全貌。兹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为刘氏门人藏于乡村居室夹墙之际中,故数十年后得以保全——使此本成为当今《槐轩全书》公见之全本。
(三)收藏情况:
   1、馆藏:以上三种版本的《槐轩全书》馆藏已无全本,四川省图书馆善本部《槐轩全书》也流失不全。
   2、民间收藏:台湾萧天石《刘止唐与四川刘门道》:止唐先生……其著作之已出版而可考者,计凡28种,都178卷。此外,青城藏经楼书目中,尚约有四五种。各书均为成都致福楼重刊版本。前行政院长黄冈王龄希先生携出部分,黄冈方大心先生及浙江南怀瑾先生均各有部分,均为无价孤本。至于四川来台人士中是否亦有保存者,则无可考。兹特就现存书目之可考者列举之,以供学术界中有心人考察与收集之资料。其书目如左:
《易经恒解》 《诗经恒解》 《书经恒解》 《礼记恒解》 《春秋恒解》 《论语恒解》 《孟子恒解》 《大学恒解》 《中庸恒解》 《大学质言》 《拾余四种》 《正讹》 《法言会篆》 《槐轩约言》 《赤凤髓丹旨》 《性命微言》 《槐轩杂着》 《杂着外篇》 《保身立命要言》 《子问》 《又问》 《埙篪集》 《下学梯航》 《法言外集》 《参同秘解》 《悟真玄要》
    此书已经在2006年9月1日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影印出版《槐轩全书》,其底本为民国20年(1931)西充鲜于氏特园藏本。并在此基础上补充刘沅三部有价值而且今已十分鲜见的著作:《性命微言》(《四库全书续编》有目无书)1种、《医理大概约说》1种、《蒙训》1种 。
    不知道楼主是否能提供《医理大概约说》。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2-22 16: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缺《医理大概约说》,看来也没有阿。
发表于 2008-4-9 19: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沅

[清]字止唐,四川双流人。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拔贡,国子监典簿,辞归奉母。讲学至髦。著《四书恒解》、《史存》等书数十种,尤工书。《益州书画录》 。
发表于 2008-4-9 19: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四川学者刘沅的《槐轩全书》,是传统文化中罕见之博通儒释道三家精要并具完整学术体系的珍贵文献,而刘沅可谓历代学者中以至善、纯一和天人合一等哲学范畴来阐扬儒释道三家本原尤其儒家元典精神的“大儒”。他毕生所追求的,便是通过存心养性以达至善、纯一和天人合一的至高人生境界。他的学说,即令对于今人来说,也是极富学术价值尤其文化思想价值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6 01:37 , Processed in 0.095089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