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44|回复: 3

也来说说关于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9 11: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半夜闲来无事随手就把一本《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实录》走马看花得浏览了一遍,纵览中国古代一流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的实录,有义无返顾自行赴死的,有被外力强行终止生存权利的,还有匪夷所思的意外致死的,真是令人目眩神驰的,也忍不住要来发表一下个人对这些现象的一些看法。   开宗第一卷要提的自然是屈原了,作为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屈原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也开了文人为自己的理想而毅然赴死的先河。“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为了这个“独清”与“独醒”,那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一代大文豪屈原同志就这样面无异色的投入汨罗江的怀抱了。他的死也身体力行了存在主义的“人生而自由”的观点,在一切梦想破灭后,起码还能自主得选择从肉体上将自己消灭的自由。屈原的死到底是没唤醒楚王,历史前进的潮流也不会因为一个文人的死而滞留的,不过屈原却用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名字在中国的文学史与他的作品一起光耀千古,成为古今文人非正常死亡的第一人。
  韩非的死相当得冤,才干过高是该被人嫉妒的,不过因为被人嫉妒而惨遭毒手的,恐怕韩非还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韩非的政治思想帮助嬴政一统六国,而他因为自己在政治上的弱智与迟钝(触动了嬴政的逆鳞)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也正好印证了文人的一大诟病“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对于韩非的死,除了为其冤死而委屈外,能吸取的教训也就是在提升自己学问的同时也多长点政治敏感吧。
  在众多的文人非正常死亡里,李斯的死是最凄惨的,不但被五刑并用,腰斩于咸阳城,还为莫须有的罪名付出了株连三族的代价。更惨的是在赵高严刑酷吏的折磨下,要以六旬高龄的残弱之躯去承受如此非人道的酷刑。都说宦官是很变态的,而赵高更是变态中的变态,落在赵高此等变态极品的手中,其饱受的肉体上的摧残是可想而知的。李斯的生前毁誉参半,而其死又是如此得惨烈,让人不得不为之惋惜。都说李斯是因为贪恋权位,不懂得适时而退而招致来杀生之祸,而且在赵高威逼屈从了立二世为王的阴谋,为虎作伥,这是很有辱文人气节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文人也是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使是贪恋功名富贵也是无可厚非的,死者已矣,再多的文过饰非都已无法还原最真实的李斯了。
  贾谊的死有点窝囊,当哭泣成为一种生活,当忧伤浸满整个身心,那么抑郁而终也是再所难免的。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子,贾谊不可不谓是有大智慧之人,然有此大智慧却也有此小心眼却也是罕见的。对于贾谊的死总觉得有种哭笑不得的尴尬,只可惜了一代才子以如此的形式英年早逝,略带悲凉又略带嘲弄的味道。想起李商隐的那句名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怀才不遇者古今有之,但像贾谊这样选择与林妹妹“泪尽而终”来结束自己生命的的确是不多见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大才之人总是渴望着能兼济天下,却忽视了独善其身的重要,悲哉,哀哉,也都在一声叹息中匆匆收场了。
  虽说司马迁的死一直都千古之迷,但对于他的死倒没有多大的兴趣,所谓的非正常死亡也没有很详实的历史资料可寻。不过一直以来都很景仰司马公的为人,他的《报任安书》更是让我读得声泪俱下,“今虽欲自雕瑑,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只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有如此崇高的人格魅力,又有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流芳百世,至于司马迁是以何种形式辞士的其实都已经不重要了。
  同为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同有一部不朽的史学著作流传千古,班固的受笞辱致死也多少有悲情的成分。且不说他当初依附权贵是否有失文人的节气,不过他在一次又一次得饱受酷刑后,心心念念的还是他未完成的《汉书》,有着这种对自己的事业有如此虔诚的热爱之情,一切的功过是非都已经无足轻重了。所幸的是,在班昭、马续等的努力下,我们今天还是看到完整的《汉书》,我想这也是最能让班固在九泉之下含笑了的吧。
一声叹息换来天下叹息,蔡邕的死总让人很难释怀,如此的旷世奇才、全才却死得如此得委屈的确是值得天下人叹息的。蔡邕因为自己最纯然的一声叹息而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留个世人的思考也是极其宝贵的。我常觉得中国的文人总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的文人不好当,尤其还是古代的就更难当了。蔡邕一身都追求着清白守节的文人风骨,但终究还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我不想在他是否有依附董卓之嫌的问题做过多的纠缠,只是觉得王允的做法的确是过分了,甚至可以说是残忍了。都说文人相轻,倒也是古来有之,韩非因为同学李斯的嫉妒而惨遭阴谋毒害,蔡邕因其才名横绝天下而招惹王充的忌讳,被一声叹息给治了个死罪。对于文人相轻,实在是没必要,文人本身的生存空间就已经很艰辛了,再加上彼此得相轻,那么中国文人的多灾多难势必也要延续下去了。
  嵇康的死是最潇洒的,在身首异处前还要与《广陵曲》再次融于一体,死前还能如此高雅一把恐怕也就只有嵇康了吧。不过相对于嵇康生前的放荡不羁与死前的从容不迫,嵇康获死的因由倒也可悲了点。都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当坦荡荡的君子遇到常戚戚的小人时,自然也是魔更高一尺了。不过嵇康也算是死得其所了,说他“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也却是嵇康狂妄的一大表现。后世有骨气的文人也不少,与当权者不合作的也更多了,但像嵇康这样与统治者抗争到底的铮铮文人倒也是凤毛鳞角。作为“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生时是“龙凤之姿,天质自然”,死前仍是意趣高雅,确有古贤的飘飘仙风,更推崇的还是他临死前说的那句“广陵曲从此将成为绝响”,我们现在为广陵曲成为绝响而感到惋惜,但更多的还是痛惜于将广陵曲演绎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嵇康的屈死。
  最初知道谢灵运还是从李白的诗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中得来,知他是一个好寄情于山水的文人雅士。后来从“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知道了他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的新境界,是山水诗的一代宗师。再后来从“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知道了他系出名门,是堂堂谢家的大公子。再后来从“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是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中知道他因为自己在政治敏感上的弱智与人格上的简单和可爱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代价。不过他临死前还是不忘潇洒一把,要求捐出自己保养多年的美丽胡须,给南海砥恒寺塑罗汉像用。这一点倒也让人很是钦佩,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谢灵运倒也不为失一个真情真性的风流雅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才华让我们无尽的欣羡,王勃的意外身亡也让我们无尽的惋叹。早早地扬名天下,又早早地谢幕退场,王勃留给我们的除了词采华茂、对仗细密、声律严谨的《滕王阁序》,还有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然旷达的意气吧。不知道是不是天妒英才,如此急促得就剥夺了生存的权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常在想,如果上天多给王勃点时间,那还会有《滕王阁序》的辉煌吗,不过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所以《滕王阁序》还是名耀千古,影响深远,,而王勃也用他的短暂的一生为自己书写了最华美的一笔。
  “铮铮铁骨不避死,赤胆忠心老臣心”,一直以来只知道颜真卿是享誉千载的大书法家,没想到他还是一位忠君爱国、万死不辞的贤臣名士。在众多非正常死亡的文人中,颜真卿恐怕是最死得其所的,不可不谓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啊。颜真卿的为人就如同他的书法一样,结构方正茂密,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磅礴,雍容伟壮而又朴实遒劲,而他壮烈的就义也为他完美的道德人格的塑造点上了最动人而又最凝重的一笔。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曲《虞美人》为李煜赢得了后世的无数荣耀与赞誉,也为此招致了杀身之祸。一直以来都爱极了后主的词,记得法国人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后主的词浸满着忧伤,悲愤激越。不过愈是悲切的诗词也愈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无限感慨,大多数人都不会经历像李煜那样的亡国之痛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读后主词时涌上的戚戚哀情。有的时候会在想,或许死对李煜来说才是真正的解脱,生前遭受的种种的屈辱,在他喝下毒药的一刹那都与他凄美绝伦的词一起画上休止符。虽然在肉体上遭到了最终的毁灭,但他作为文人的灵魂却也得到了安宁,是幸亦或是不幸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道得清说得明的。但我们肯定是幸运的,因为一丝宽慰。
  文人为了保全自身文人气节而自杀的很多,但像李贽这样因为不堪忍受牢狱折磨而痛苦不堪自杀的却是绝无尽有的。更悲惨的是,他的自杀并没有很快让他在这个尘世超脱,反而是在饱受了两天身心折磨,无比痛苦得死去。一个在封建时代仍无所畏惧得喊出“宁作真小人,不作伪君子”的李贽以其“异端”的阳明左派思想在中国的思想史上了极其重要的一席,然而,如此激进的思想也势必要招惹来无数卫道者的扼杀与碾碎的。学术界有很多人都在讨论李贽的思想是否激进得有点过了,过分强调了放纵了人欲而忽视了人欲泛滥的后果,不过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李贽敢于挑战一切传统权威的奋进的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他的死也带了很多英雄无奈的色彩。不过李贽倒也是真得豁达之人,他在《五死篇》中就谈到了“吾将死于不知己者以泄怒也”,有感于李贽死也死得如此清明自得,人活到他这个份上也没什么好遗憾了的。
  腰斩水浒终遭斩,金圣叹的死与韩非的死倒都很有戏剧性,所不同的是韩非是在已经喝下毒酒后传来嬴政的赦免旨意,而金圣叹则是身首异处后,康熙的快马赦书也到了,不过一代大才子的脖子上也已经留下了碗大的疤了。在众多文人面对死亡的时候,金圣叹的从容与优雅绝对是我最欣赏的一个。劝慰爱子的那副名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不知道金先生是事前就已经胸有腹稿还是临刑前的即兴发挥,面对一刀下去的残忍还有如此惊人的敏捷才思实在是让人惊叹到无语了。不过更绝的是金先生死前留下的书信: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无遗憾矣。看此,连康熙也不得不感叹道:此大才怪人也,杀之可惜,用之太傲。不过人死终归也只是一钵黄土,对于金圣叹,人们更热衷于他腰斩了水浒传,而他的死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只有那副对联与他死前无比得豪迈、畅达让我久久为之神伤哀鸣。
  龚自珍的卒死恐怕是文人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了,至今关于龚自珍是怎么死的都还没有搜罗到很详实可靠的史料。有说是因为是与他人之妇通奸而被人嫉恨毒死的,也有说是龚自珍是对情人的新情人怀恨在心,害人不成终害己,这也是很有名的“丁香花公案”。但其中的是非曲折并没有因为龚自珍的死而尘埃落定,反而是越演越烈,胆大的先生们因为他们的博闻强志而胆大,于是什么样的版本都出来。懒得看这些热闹,只想说龚先生的思想、文章、诗词是不会因为他离奇的死而被抹杀的。他关心时政,他主张变革,他狂狷不介、不入俗流,他同样也参禅信佛,他也同样会与女人谈请说爱。人之真本色也,想必也该是想龚先生那样的吧,还是最喜他的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成春泥更护花”。
  很多人都为王国维的自杀扼腕叹息,又一文坛的奇才就此陨落,也让后世之人每念及此都神伤不已。王国维是天生的文人,所以他的文字很有与生俱来的灵气,一部《人间词话》更是被奉为古今真正研究词的唯一一本。而先生的投湖自杀也为他传奇的一生抹上了最神秘的一笔,很多人都在研究先生究竟是为了什么而自杀的,众说纷纭,不过我倒比较倾向于陈寅恪先生的说法:王国维之死主要源于对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追求,并非有外力强迫所致。毕竟同样有着高尚人格魅力的陈寅恪的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
  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大多都带上了浓重的政治色彩,大多有着大学问的人其政治的觉悟并不高,而且很多都是在政治上表现出了相当的弱智。可以说,这是大多数文人的悲哀,但话又说回来,作学问本来就是件清白无辜的事情,如果在政治上有太强的洞察力,那也就成了政治家,而不是纯粹的文学家了,所以,他们也算是殊途同归吧,用他们的死证明了自己作为一个文人的最真实的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9 11: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发于个人的博客内,谢绝转载
发表于 2007-12-29 12: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cicilee 的帖子

你应该把文章放在读书随笔版里呀,有金币奖励的!!
发表于 2007-12-29 15: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cicilee 的帖子

哈哈,死有很多种方法,古代文人郁郁不得志,也是很正常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00:44 , Processed in 0.1063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