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453|回复: 2

[集部] 新刊剑南诗稿【宋】陆游.南宋刻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2 23: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新刊剑南诗稿
作  者:[宋]陆游撰
版  本:南宋刻本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大  小:32MB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08-7-20 20: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从王安石学。父亲陆宰,官至京西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十四年(1154),陆游应进士试,礼部定为第一,为秦桧所黜。绍兴二十四年(1154),出仕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等。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孝宗隆兴元年(1163),枢密使张浚任江南东西路都督,屯驻军马,领导北伐,陆游积极参与,任镇江府(今属江苏)通判。调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夔州(今重庆奉节)通判。乾道八年(1172)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军幕,参议军务。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宋史·陆游本传》)。这年三月至九月的半年间,往来南郑(今属陕西)与秦陇抗敌前线,曾亲历战役。淳熙二年(1175),在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中任参议官,与范成大诗酒唱和,颇为相投,言行不拘礼法,自号“放翁”。淳熙五年(1178),奉诏回临安(今浙江杭州),提举(主持)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次年改提举江西茶盐。后曾任严州(治今浙江建德东)知州、礼部郎中等职。淳熙十六年(1189),被人弹劾而罢职,罪名之一是“嘲咏风月”。故他曾说:“予十年间两坐斥,罪虽擢发莫数,而诗为首,谓之嘲咏风月。”于是退居故乡山阴,并以“风月”二字为小轩命名。既是发牢骚,也引以自豪。此后他长期居住在山阴。嘉泰二年(1202),曾一度出山担任史官,但不久就失望而归。病逝于故乡,享年八十五岁。
  陆游与尤袤(一说是肖德藻)、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生当北宋灭亡之际,亲历了丧乱之痛,又受亲友、师长之爱国思想的影响,从小便树立了恢复中原,为国雪耻的大志,毕生坚持不懈。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得时代风云之助,唱出了当时抗战爱国的最强音,也是自北宋以来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最集中的体现。他不仅用诗歌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更表现投身抗战的决心;不仅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敢于抨击投降派的卖国罪行;不仅表现对侵略者的仇恨,也表现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爱国思想和精神不仅贯穿他的一生,更反映在平时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谓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在诗中他多以梦境来展现驰骋沙场,杀敌复国的理想。据清人统计,诗集中纪梦诗达九十多首。如此全面彻底、深刻强烈之爱国主义情怀的表现,在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中不大多见。特别是他那“拥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主义气概,更是少有。这些,都构成了陆游诗歌内容的最大特色。
  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感情浓挚,性格豪放,很具有诗人气质。他有一次乘船江行,中途船坏了,几乎送了性命。朋友为他担心,他回信却说:我还没走过长江路,两岸蒹葭苍苍,大雁出没,风月清绝,山水平旷,一一亲历其境,真是人生一大幸,不必为我担心什么。(韩元吉《送陆务观序》引)在这种危险时刻,诗人所关注的却是能寓于诗的自然景色。他善于发现自然之美,也能敏锐地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剪裁入诗。平日饮酒、品茶、观画、赏花、写字、读书、躬耕等家常小事,都能成为诗材,从中写出自己的豪情、雅兴或感慨。他现存的九千多首诗大多属于这一类。
  陆游诗的风格多样,与题材的多样、感情的丰富和思想的深刻相一致。有的雄阔悲壮,豪迈奔放;有的清新明丽,含蓄隽永;有的充满瑰奇的想象;有的又出以平实的描绘。所以他当时有“小李白”的称号,又被人比之于杜甫,晚年的一些闲适诗还近似于白居易。他于各种诗体都擅长,律诗“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实古来诗家所未见”。古体“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意在笔先,力透纸背”(赵翼《瓯北诗话》卷六)。
  他早年师从曾几,不仅受到曾几爱国思想的影响,还经过曾几的传授,接受了吕本中的“活法”论。这就是他后来所说的“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赠应秀才》)。特别是吕本中“活法论”中强调“悟入”,讲“涵养吾气”,“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等主张对他的影响较深。他的《题肖彦毓诗卷后》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前两句是黄庭坚、徐俯言论的转述,后两句与以“活法”作诗的杨万里所说的“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完全一致。这都提醒我们既要看到其突破江西诗派风气的一面,也要注意他与江西诗派创作精神上的联系。
  陆游是一位非常勤奋的诗人,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小饮梅花下作》),流传下来的作品也达九千三百多首。他把作诗当成每天的功课,据说曾有一次自己统计七十八天中作诗一百首,所以刘克庄说:“昔梅圣俞日课一诗……陆之日课尤勤于梅。”(《跋仲弟诗》)有一次他因生病辍笔,病愈后便作诗感叹说,“三日无诗自怪衰”(《五月初病体益轻偶书》),可见对每日诗歌功课何等重视。以诗为功课,对他的创作起了好的作用,也产生了一些弊病。好的方面是锻炼了熟练掌握运用各种诗体的能力,也使诗歌的语言日益圆熟流转,自然流畅。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都能当机应付,不至于艰苦生涩,就如刘克庄所说:“艺之熟者必精。”(《跋仲弟诗》)可是在缺乏诗思诗情的时候,为了应付功课,为写诗而写诗,就免不了把已经用过的构思、句法、字眼拿来稍加改换,再重新使用,凑题凑数。或者预先准备了现成的典故、对偶、字句等等,要应付功课时就拿出来根据需要排列组合,便可凑成一首。他的诗之所以有立意和字句的重复,这大概也是一重要原因。
  在词方面,有《放翁词》一卷,又《谓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8-26 17: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本很好,可惜只有1-16卷,且中间还缺第5-8卷前半部分,遗憾没有全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00:47 , Processed in 0.082387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