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955|回复: 0

历史上的刘墉与传说中的刘罗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1 13: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墉是山东诸城人,有关他刘罗锅的故事虽已家喻户晓,但史传中其实语焉不详,《清史稿》中仅有388字的简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墉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御赐“海岱高门第”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诸城(今高密逄戈庄)的一个名门望族。从刘墉曾祖父刘必显中进士起,至侄孙刘喜海止,一门出了35名举人,11位进士,两个宰相,有御赐“海岱高门第”之称。
  刘墉远祖务农,家道清贫。始祖弘治年间自砀山迁诸城。四世曾祖刘必显,顺治九年进士,官至户部员外郎,致仕后在五莲山下置槎河山庄隐居,年九十二卒,留有“当官清廉”的祖训。
  刘墉祖父刘棨,18岁中举,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为政清廉,颇有政绩。康熙四十八年,诏选“操守清廉、才具优长之员,天下知府得举者唯刘棨及陈鹏年二人”,遂升任天津道副使。后擢江西按察使,积劳成疾,卒于四川布政使任上。曾迎驾五台山,康熙御赐“清爱”墨宝,刘家自此便有“清爱堂”的称号。 
  父亲刘统勋,雍正二年进士,历任工部、刑部、吏部尚书,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人刚正,名震朝野。任都察院左督御使时,敢于弹劾首辅大学士张廷玉和吏部尚书。先后惩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及朝廷显贵12人,甚得乾隆赏识,是汉臣出任首席军机大臣第一人。 
据《诸城县志》载:刘统勋“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处,服官五十余年,未增尺寸”。乾隆四十一年卒于任上,乾隆皇帝亲自到刘府致丧,见其家徒四壁,感动言“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刘墉又称“刘青天” 

  刘墉幼时在老家读书,后随父迁居京城驴市胡同(今礼士胡同)。乾隆六年乡试中举。乾隆十六年会试,以第六十四名中进士;殿试以前十名进呈,钦点二甲第二名,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一年后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继升侍讲。旋因受父亲株连入狱,逾月获释,降为编修。
  乾隆二十一年,刘墉出任安徽学政,乾隆皇帝赠诗相送“海岱高门第,瀛州新翰林。家声勉永继,莫负奖期深。”三年后调任江苏学政,后授山西太原知府。《山西通志》评价他“丰裁峻整,习掌故,达政体,于吏事以勤慎著称”。三年后迁冀宁道台,次年因原属下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公帑失察去官,发军台效力赎罪。 
  乾隆三十四年,刘墉被重新起用为江宁知府。《清史稿》载“授江宁知府,有清名”。就连著名诗人袁枚也在《送刘石庵观察之江右》诗中赞道:“初闻领丹阳,官吏齐短脰。光风吹一年,欢风极老幼。先声将人夺,苦志将人救。抗上耸强肩,覆下纡缓袖。张口辄诋琪,上手多宽宥。豪强既帖柔,狐鼠亦俯伏。救灾如救焚,除弊如除垢。殷然爱才心,白首还如旧。”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去世,时任陕西按察使的刘墉回籍守丧3年。回京后授内阁学士,先后兼礼部、户部、吏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授湖南巡抚。时值该省大灾,哀鸿遍野,盗案迭出,污吏横行。刘墉微服私访,一面严劾贪官,革除陋习,连撤两名知县、一个知州。一面勘修城垣,开仓放赈,抚恤灾民,并鼓励民间开采峒硝。很快便库银充实,民丰粮足。有《清史列传》记录了他的作为。 
  嘉庆二年,刘墉拜体仁阁大学士。清朝不设宰相职,大学士为最高职务,即民间所谓宰相。嘉庆四年,奉旨查办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和珅案。辅佐嘉庆皇帝整肃朝纲,励精图治,出现了短暂的嘉初盛世。 
嘉庆九年(1805),刘墉卒于任上,享年85岁,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 

“刘罗锅”的传说 

  历史上的刘墉是否是罗锅,史书上并无记载。多数研究者认为刘墉并不是罗锅,因为清代的取士、选官向来是以“身、言、书、判”作为重要标准的。所谓身,即形体,需要五官端正,仪表堂堂,否则难立官威。所谓言,即口齿清楚,语言明晰,否则有碍治事。所谓书,是指既能写一手好文章,又能写一手好书法。所谓判,即思维敏捷,审判明断,便于判案。在这四条标准中,“身”居首位,六根不净之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科考的。刘墉系科甲出身,并且参加过乾隆皇上主持的殿试,必在“身、言、书、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顺利过关。因此绝大多数学者推测刘墉绝不会是“罗锅儿”。
  关于罗锅的来历,主要有三种传说。 
  一说,一回刘墉上朝,乾隆见他叩拜的样子很滑稽,就开玩笑说:“刘爱卿,你往这一跪,不成罗锅了吗?”年逾七旬的刘墉本来背就有点驼,他见皇上当众取笑,就扑通跪下,高呼:“臣谢主隆恩。”乾隆问:“你谢什么?”刘墉回答:“谢万岁封我罗锅二字。按大清律例,皇上封大臣一个字,一年多加一万两俸银,今皇上封臣‘罗锅’二字,每年可多收两万两银子,岂不该谢主隆恩吗?” 
  乾隆见刘墉讨了便宜,便想趁机挖苦一下刘墉,将银子再赚回来,就说:“朕素闻刘爱卿工诗善对,朕现以‘罗锅’为题赋诗一首,你若八步之内和上,朕就给你两万两银子。” 
  赐名罗锅并未冤,
  口在胸膛耳在肩,
  抬头难得观日月,
  侧身才可见青天。
  卧似心字缺三点,
  立如弯弓少一弦。…… 
刘墉不慌不忙,和道:
  驼生脊峰可存粮,
  人长驼背智谋广。
  背驼皆因读书多,
  满腹经纶背后藏。
  文韬武略辅明君,
  背负乾坤保国邦。
  不过,这两万两白银,刘墉可没拿回家,而是全部捐回山东老家救济了黄河水灾,于是“刘罗锅”的外号便流传开来。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刘墉殿试时名列第一,何珅见刘墉弯腰驼背像个罗锅,就取笑他是残疾人,不能当状元。乾隆想试试他的真才实学,就让他以自身为题作首诗,刘墉当场作诗: 
  背驼负乾坤,
  腹内满经纶。
  一眼辨忠奸,
  单腿跳龙门。
  丹心抚社稷,
  涂脑报皇恩。
  以貌取人者,
  岂是圣贤人? 
结果龙颜大悦,钦点刘墉为状元。 
  在诸城还有另一种说法。刘墉是两朝元老,又是嘉庆皇帝的老师,因此被嘉庆皇帝尊称为刘阁老。但诸城方言中“阁”和“锅”音不分,于是以讹传讹,阁老变成了“锅腰”,当地方言叫罗锅就叫“锅腰儿”,于是刘墉也就成了御封“刘锅腰”,后来京城一带的说书艺人翻成北京话就成了刘罗锅。 
当然以上都是传说。袁枚《随园诗话》的批注者舒坤曾说“刘有‘刘驼子’之名”,看来也并非全无依据。再加上民间认为罗锅之人心眼儿多,经说书艺人的演绎,刘罗锅就成为一个文学形象流传开来,和历史人物的刘墉还是有些区别的。 

力查山东巡抚国泰 

  刘墉不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为山东老家办过不少好事。乾隆五十七年,山东大旱,五十余州县颗粒无收,刘墉联络山东籍官员,疏请豁免钱粮,发放赈济。恩准免除两年税赋,广设粥厂,救民于水火。嘉庆三年,山东曹州段黄河决口,年届80的体仁阁大学士刘墉携工部尚书庆桂亲往黄河大堤查勘,将查勘险情和下游河道淤积的情形据实上奏,建议开放引河与堵筑决口,嘉庆皇帝御批“如所议行”,很快便将黄河决口堵住。并当即查办了齐河县民控告知县侵蚀舞弊案,革去治黄不利的河道总督李奉翰顶戴花翎,为山东父老解倒悬之危。但刘墉的主要政绩应是为家乡人民除害、查办山东巡抚国泰一案。此案《清史稿•国泰列传》中有详细记载,可惜几个电视剧中皆未提及,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国泰,富察氏,满族镶白旗人,皇妃伯父,父文绶时任四川总督。监生出身,袭刑部郎中,放任山东布政使,因善于逢迎行贿,又结交朝中宠臣和珅,遂于乾隆四十五年升任山东巡抚。大学士于敏中之弟于易简时任山东布政使,二人依仗皇亲国戚,贪赃枉法,横征暴敛,为害山东多年。史载“国泰纨绔子,婪索诸属吏,征赂诸州县,数辄至千万”。 
  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使,专司弹劾百僚、纠察刑狱之职。在他的支持下,山东道监察御使钱沣弹劾国泰贪纵营私、亏缺库银之罪。乾隆下旨令左都御使刘墉、户部尚书和珅为钦差大臣,率监察御史钱沣,前往山东查实。国泰大案涉及朝廷命官、地方大员30余人,震惊朝野,轰动一时,《刘墉拿国泰》的故事被当时的说书艺人编为大鼓传诵。 

“浓墨宰相”之誉 

  刘墉不仅是一代名相,而且是一位著名书法家。《清史稿》载“墉工书,有名于时”。与成亲王、翁方纲,铁保合称“刘、成、翁、铁”四大家,被公认为“本朝书法之最”,有“浓墨宰相”之誉。 
  刘墉6岁习书,初学董其昌、赵孟頫,继学二王、钟繇,字体“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中年深研颜真卿、苏轼,“笔力雄健,局势堂皇。”晚年潜心北朝碑版,古朴深沉,藏巧于拙。书法兼采众长,独成一家。其书用墨厚重,枯润互映,貌丰骨劲,味厚神藏。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评价说:“论者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 
  清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刘墉学生戈仙舟,拿着刘墉的一幅字去请教岳父翁方纲。翁方纲看后不屑地说:“去问你的恩师,他的书法,哪一笔是古人的呢?”戈仙舟将此语转告刘墉,刘墉笑着说:“我自成我书尔。去问你的岳翁,他的书法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呢?”翁方纲无言以对,传为书坛佳话。 
  刘墉书名远播,时人以求得刘墉墨宝为荣,但刘墉极少以字酬人。刘墉为官清廉,积蓄不多,其妾黄氏善摹刘体,世间流传凡只署“石庵”及用长脚“石庵”印者,多为代笔之作。大英博物馆中唯一展出的一幅书法便是刘墉之作。 
  刘墉膝下无子,侄刘環之官至吏部尚书,经奏请嘉庆恩准,将刘墉生前所著诗词、文章、书法分别搜集整理刻印,有《石庵诗集》、《清爱堂帖》、《刘文清公文集》17卷行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7 06:59 , Processed in 0.0634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