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78|回复: 0

古刹知多少之六:大明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2 08: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城扬州北郊,蜀冈如卧龙般蜿蜒绵亘。名扬四海的千年古刹大明寺,就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千年古刹,历经劫难。唐会昌三年(843),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两年后会昌法难,大明寺未能幸免,庙宇被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然而咸丰三年(1853),寺庙又毁于太平军兵燹。此后,大明寺几经修建,规模渐大。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破四旧为名,要砸烂寺庙内佛像。周恩来总理紧急电谕,命令坚决保护大明寺古迹。地方政府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幸免于难。1979年,寺庙全面维修,佛像贴金,大明寺焕然一新。

沿着数百级舒缓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牌楼前面南而踞的一对石狮格外引人注目,石狮按皇家园林规格雕镌,造型雄健,正头,蹲身,直腰,前爪平伏,傲视远方。它们是扬州名刹重宁寺的古老遗物,60年代移至此处。大明寺的山门殿兼作天王殿,殿内供有弥勒坐像、韦驮天将和四大天王。过天王殿,但见庭院开阔,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东有百年桧柏,西有百年黄杨,中有宝鼎两尊。大雄宝殿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后回廊,檐高三重,漏空花脊。屋脊高处嵌有宝镜,阳有国泰民安四字,阴有风调雨顺四字。大雄宝殿内法相庄严,经幢肃穆,法器俱全。正中坐于莲花高台之上的释迦牟尼大佛,被尊称为大雄。大佛两侧是他的十大弟子中的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佛坛背后是海岛观音泥塑群像。大明寺内僧人甚众,香火不断,游人如织。每年除夕,寺内举行撞钟活动,中外嘉宾咸集,共祈平安多福。

  大雄宝殿附近,有几处著名建筑。1985年建成的藏经楼,二层五楹,轩敞疏廊,屋脊之上阳嵌法轮常转,阴刻国泰民安藏经楼匾额由赵朴初题书,正厅两侧有赵朴初集《金刚经》句题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大明寺庭院东侧有平远楼。此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光禄寺少卿汪应庚初建,楼名取自宋代画家郭熙《山水训》中: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咸丰年间楼毁于兵火,同治年间两淮盐运使方浚颐重建,增题平远楼额,并撰联云:三级曩增高,两点金焦,助起杯中吟兴;双峰今耸秀,万株松栝,涌来槛外涛声。联语造句雄浑,写楼外风景极为切当。

  大明寺名僧辈出,其中唐代律学大师鉴真最为著名。大明寺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历朝历代不乏丽辞华章。山门外东偏壁上,面南嵌着一方石刻,上有擘窠书淮东第一观五字。此碑石立于清雍正年间,由扬州知府高士钥提议,用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赞颂大明寺景观的句意书刻,字由金坛书法家蒋衡书字。北宋时,扬州属淮南东路辖区,著名文学家苏辙(子由)与秦观(少游)畅游大明寺,作诗唱和。秦少游诗末句为: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自此,大明寺景区为淮东第一观而名闻天下。清代,雍正帝曾为大明寺题联:万松月共衣珠朗,五夜风随禅锡鸣。乾隆题联:淮海奇观别开清净地,江山静对远契妙明心。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刻,书写这部心经时,61岁的邓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亲监刻,以示脱俗。此碑书刻精湛,章法雄浑,是邓石如的第一杰作。在大雄宝殿的东廊南壁上,还嵌有邓石如的篆书石刻一方: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亦为邓氏石刻珍品。


[ 本帖最后由 东施 于 2007-7-22 08:3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8 23:47 , Processed in 0.0920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