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836|回复: 0

古刹知多少之二:天童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13 18: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童寺位于浙江宁波市东20公里的鄞县东乡太白山麓,是中外驰名的佛教禅宗古刹。
  从太白山下进入天童寺,首先看到的是小白岭上五佛镇蟒塔。相传为唐建。塔七层,高约30米,六角玲珑,十分古朴挺拔。至今塔前有许多圆形石头,外白内黑,传说是巨蟒所食馒头的化石,当地人称之为“石馒头”。
  从小白岭到寺前,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松成屏,翠盖蔽空,延绵十余里,这就是天童寺十景之一——深径回松,又称“万松关”。
  在这深幽松径中,有一片翠绿的竹林,山风吹过,秀竹婆娑,正是“满山笋老都成竹,一路花香半是茶。”这就是天童寺十景之一的“风岗修竹”。
  再往前行,就到了“清关桥”。清关桥下,溪水潺潺。如雨后观之,溪水从桥上直泻而下,如素练倒挂,“不知多少游山客,认作匡庐瀑布看。”这就是十景中的“清关喷雪。”
  过松径,穿竹林,跨关桥,眼界豁然开阔,“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的天童寺就呈现在眼前了。
  天童寺创建于晋朝,距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历史。据记载,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僧人义兴云游南山之东谷,见此地山明水透,就结茅修持。相传,当时,四周了无人烟,却时有童子日奉薪水,临辞时自称是“太白金星”的化身,是玉帝派遣来护持义兴法师,说毕乃去。自此山名太白,寺曰天童。唐朝时,宗弼禅师将天童寺迁到离东谷一公里之遥的太白峰下,即今天的寺址。乾元二年(759年),肃宗赐名为“天童玲珑寺。”咸通十年(869年),唐懿宗又敕赐“天寿寺” 名。
  天童寺在宋代成为禅宗名刹。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寺僧惟白多次与神宗皇帝研讨佛理;宋徽宗敕赐他“佛国禅师”称号。建炎三年(1129年),禅宗五宗之一曹洞宗著名禅师正觉(109l-1157 年)任寺住持,住山30年,他弘传曹洞宗教义,倡导“看话禅”、“默照禅”,著《颂古百则》、《宏智禅师广录》。1134年,寺内修建了容纳千人的僧堂,继而扩大山门为佛阁,内供千拂。又建卢舍那阁,置五十三善智识像,称千佛阁,寺内常住僧人上千。
  宋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赐“太白名山”四字。绍光四年(1134年),虚庵法师扩建千佛阁,高3层12丈,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天童寺被列为“禅院五山十刹”之第三山。
  1125 年,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1163一l128年)禅师住持天童,弘扬宗风。他在修持上偏重打座。认为参禅是身心脱落,只要打座,离五欲、除五盖,便是和佛祖相见,不用烧香、礼拜、念佛、修忏、看经。当时,日本僧人道元漂洋过海,来天童寺参学,从如净禅师受曹洞宗经,回国后创立了日本曹洞宗,至今不衰。日本佛教界奉天童寺为日本曹洞宗祖庭。
  元朝时,千佛阁改称元宝阁,后毁。至正十九年(1359年),元良禅师重建,供奉万铜佛,左为鸿钟楼,右为轮藏楼。有诗赞道:“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禅师”号。
  明太祖册封天下名寺,赐天童禅寺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万历十五年(1587年),鄞县发生特大水灾,山洪把天童寺冲成一片废墟。祟祯四年(1631 年),临济宗第三十世圆悟禅师(号密云,1566一1642年)住持天童寺,大兴土木,重建殿堂。经过了十年经营,先后修建了佛殿、天王殿、法堂、先觉堂、慈经阁、方丈室、云水堂,应供堂、延寿堂、东西禅堂、新新堂、回光阁、返照楼和客堂等,重开万工池,修造七宝塔,奠定了今天寺庙的布局和规模。
  清朝时,天童寺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常州天宁寺共称为禅宗四大丛林。清朝政府给天童寺大批赏赐,如顺治十六年(1659年),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帑金千两,重40两银印一枚及沉香色道袍及千针纳衣等物。康熙四十四年(1709年),敕赐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皇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释迦、观音像各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敬安法师(185l一1913年)任天童寺住持,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天童被称为选贤丛林,这是佛教丛林制度的一个进步。
  1930年至1936年,现代著名僧人圆瑛法师任天童寺住持,他在升座时宣布了“十二不”,即不贪名、不图利、不营私,不舞弊、不苟安、不放逸、不畏强、不欺弱、不居功、不卸责、不徇情、不背理,并着手整肃寺规,树立道风,修葺殿堂,建树颇多。
  今日的天童寺占地面积7.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所计999间。人称:“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院九州国。楼堂仙阁难相数,广厦千间是天童。”
  天童寺现存的规模,基本上保持着明代格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雄伟高大的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罗汉堂等主体殿堂,依山势而建,逐级高升,气势磅礴。东边是新客堂、伽蓝殿、云水堂、自得斋、立雪轩;西边相对称地分布着客堂、祖师殿、应供堂、静观堂、面壁居等僧房殿堂,与主体殿堂互相呼应。另外按照地形还建有钟楼、东西禅堂、戒堂、如意寮、御书楼、库房、先觉堂、长庚楼、东柱堂等十余处建筑。所有建筑都按照古寺庙建筑形式,重檐叠阁,雕梁画栋,古朴庄严。每座殿堂楼阁均以长廊相连,一入寺门,可通过长廊到达任何一处。这座蔚为壮观的古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精致,主次分明;疏密得体;是汉地寺院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天童寺寺前和山门内,各有一泓澄清如镜的池水,是寺里的放生池。因花费两万多人工开掘而成,称为“万工池”。内外双池水澈见底,须眉可鉴,故名“双镜池”,是天童十景中的“双池印景”。
  寺照壁上有“海天佛国”四个大字,引入注目。照壁后即天王殿。天王殿屡建屡毁,现存建筑由圆瑛法师主持重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落成,近几年重修。广7间32米,深6间24米,高18米。殿正中供奉着欢天喜地的弥勒佛。佛龛的门柱上有一幅由明旸法师书写的对联:
    深具慈忍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诸事;
    广结欢喜缘,满腮含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殿内左右两旁分列着高达7.8米的四大天王塑像。多闻天王、增长天王面深蓝色、广目天王面红色、持国天王怀抱琵琶,面如常人,身着金盔铁甲,神态威武。弥勒佛背面是护法神韦驮。
  大雄宝殿前有两株与殿并寿的苍挺古柏。该殿是明代密云禅师祟祯八年(1635年)重建,高20米,广7间36米,深6间27米,重檐歇山式,是寺内规模最大的殿堂。殿正中供奉着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有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佛高达13.5米,泥塑金身,结跏趺坐在莲花座上,双手向上置于膝上,面容和蔼。迦叶、阿难二尊者侍立在释迦佛两侧。大殿两侧是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泥塑渡金坐像。殿正中悬挂着雍正皇帝御书“慈云密布”匾额。背后是海岛观音壁雕像。
  方丈殿又名大鉴堂,供方丈升座和设大型佛事坛场之用。东边为先觉堂,西为方丈住所——小方丈(又名宝积楼)。
  法堂为讲经说法的场所,高17米,广9间37米,深6间20米,仅次于大雄宝殿。1932年翻建成两层楼,楼上为藏经楼,珍藏经书,供奉清顺治皇帝赐鎏金药师佛铜像。
  东禅堂现辟为文物藏品陈列室,陈列着历代佛教文物和国外佛教徒所赠礼品。西禅堂为全寺僧人参禅修持场所,广7间27.7米,深5间16.2米,中供佛大弟子忄乔陈如尊者,两头设广单,规模之大为各禅寺中少有。
  罗汉堂内有1918年刻制的十八罗汉石刻像,画像出自竹禅和尚之手,摹五代前蜀画家、诗僧贯休《十六罗汉图》,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寺内的宋碑和八指头陀石刻画像等文物保存完好。还有一口明代祟祯十四年(1641年)铸造的千僧铜锅,直径2.36米,深1.07米,重两吨。另有“玲成天凿”、“太白生云”、“南山晚翠”、“东谷秋红”、“西润分钟”、“平台铺月”等景观。
  天童寺与日本佛教界的交往很密切。日本佛教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目前日本曹洞宗有信徒八百万,有寺庙15000座,该宗每年组团前来天童寺朝拜祖庭。1980年11月,天童寺云水堂后院内落成了《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0 15:38 , Processed in 0.0774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