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247|回复: 0

[转帖] 剧坛巨人程砚秋 (苇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8 17: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剧坛巨人,大家总不能忘记程砚秋,他后来的身材,更使和他久别或仰慕他艺术的观众们大吃一惊。他每一出场,台下定必哗然,但只要他一开口,喧声即归于宁静,这就是程砚秋的魅力。   
    四大名旦中,梅兰芳年事最长,荀慧生、尚小云次之,程砚秋最小。论年龄序,应当是梅荀尚程,但大家习惯称梅程荀尚;虽然他们四位在一九三一年合灌“四五花洞”唱片时,程唱的是第四句,但大家依然公认程是仅次于梅的第二位人物。   
    程砚秋早年很消瘦,他的发福是在他中年以后的事。他是旗人,为英树琴相国之后程砚秋为英和之后,和号树琴,字煦斋(一七七一——一八四○)隶满洲正白旗,为清名相,贤声著一时。三传至砚秋父,供职内务府,民国后冠汉姓。父早死,始券与荣蝶仙为徒。,民国后始改姓程,排行第四,事母至孝。他的夫人是名旦果湘林的女儿,果湘林是余叔岩的姐丈,他们名伶之间,互通姻娅,是极寻常的事情。   
    程砚秋的第一个师父是荣蝶仙,荣是王瑶卿的弟子,所以最早程是尊王为太老师的。一九三○年,王瑶卿五十生日的征文启中,列名者男女弟子二十二人,第一名为荀慧生,第二名为程砚秋,由小门人升格,实际上王瑶卿对程砚秋的启发极大,程砚秋得到王瑶卿的玩艺也最多。   
    程砚秋初名艳秋,号玉霜,他在二十岁那年到上海去,就有人送他“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的嵌字联。对他生平帮助最大的人,谁都知道是顺德罗瘿公罗瘿公遗嘱曰:“讣告式云:显考罗公瘿公,悼于中华民国某年月日,疾于某处,不喜科名,官职前清已取消,述之无谓也;民国末入仕,未受过荣典,但为民而已!如公府秘书,国务院参议上行走及顾问谘议之类,但为拿钱机关,提之汗颜,不可陈及。殓葬式:殓用僧衣最适宜,清封不适用,民国制服所不喜,今生不能成服生天,期之来生耳!碑文式:诗人罗瘿公之墓。最好请陈伯严先生书之,不得称清诗人,盖久已为民西之民矣。平生文词皆不足示人,惟诗略有一日之长,可请刚甫定正。印送以为纪念,亦不亟亟,以精美为主,哀启不必附送,无可足言也,此数纸可印送。程君艳秋义心至性,照拼古人,慨然任吾身后事,极周备,将来震艮两子,善为报答。甲子八月初四日晨,罗瘿公倚枕书,盖极支离矣!墓地能得香山最佳,恐办不到,否则西山平近处亦适宜也。八月十八日夜半瘿。”此遗嘱系断续写成者。。罗本来也是梅党健将,有鉴于捧梅的人太多了,于是别具慧眼,又被他发掘出一个程砚秋来。编排课程,延师督教,文字揄扬,编撰剧本,都要罗操心,甚至于还亲自把笔教程写字。罗瘿公死后,程砚秋有一挽联,传诵一时:“当年孤子飘零,畴实生成,岂惟末艺微名,胥公所赐;从此长城失恃,自伤孺弱,每念篝灯制曲,无泪可挥。”实是充满感情的文字。一九二六年,程砚秋为罗瘿公营葬香山,特请散原老人书“诗人罗瘿公之墓”碑文,并请曾刚甫选定瘿公诗集,都是遵照罗的遗嘱办的。次年又鸠资梓板刊行罗瘿公遗著“菊部丛谭”。   
    程砚秋的唱腔低回婉转,他的嗓子有一段演变过程,当他十六岁倒仓的紧要关头,幸得罗瘿公把他从荣家接出来回家休养。虽然每天吊嗓练功,却只是遛嗓子,唱低腔,净吊二黄戏,一直休息了两年,方才复原。嗓子虽然出来了,可是同时又生出一种脑后音来,就跟有块东西挡着似的,不能拔高,也不能落低,否则就有冒调、走音;有人把他的脑后音称为鬼音。但程砚秋继续用功,又练出一种虚音,遇到拔高的时候,就用虚音来领路,既可以用虚音稳住脑后音,又可以用虚音领起高音,同样能获得精彩的效果,所以内行又称他的虚音为救命音。   
    程砚秋的嗓子,本来不够天赋,全是练出来的,所谓功夫嗓;譬如脑后音,这种音对老生、花脸是有利的,可是唱小嗓的最怕它,但经过他的刻苦锻炼,把不利变为有利,练出来别有特色。这儿又不能不提王瑶卿了,王瑶卿根据程砚秋的嗓音条件,用以腔就字的新法制曲,才成为程腔。唱程腔有个基本公式,就是吐字——行腔——归韵,要做到吐字真,行腔稳,归韵准,才合乎程派唱法的规范。俞振飞曾说:唱昆曲的叶堂正宗有所谓橄榄腔的,两头尖、中间大,正和程的唱法不谋而合。   
    程砚秋的唱法讲究劲头,唱程腔必须注意二黄要刚,西皮要柔。他认为旦角二黄腔的基本旋律偏于悲凉,西皮腔属于明快。因此唱二黄腔便须棱角毕露,使其悲凉幽静的本色若隐若现,唱西皮腔更要外显柔和,锋芒内叙;这样才能达到刚柔相济、疾徐有致的效果,听来也就圆润悦耳了。   
    程砚秋的念白,也下过很大的功夫,不仅讲究四声韵律,还吸收了老生的念法,多用湖广音。一九三五年他去过四川演戏,他欣赏四川人念的“鱼”字,阳平低念,就用在“汾河湾”的“鱼镖、鱼羹”上。他的念白,除了字正以外,还讲究口风,吐字有力。有些学程的为了找程味而把字嚼掉,在台下只听得一片呜咽之声,变成不知所云了。
    一九三二年元旦,程砚秋废艳秋之名,并改号曰御霜。此前,郑太夷就对玉霜两字有意见,认为此二字出自放翁诗“玉兔捣霜供换骨”,命意欠佳,从此程艳秋就正名为程砚秋!   
    程砚秋早年的剧团名为鸣和社,成员有郭仲衡的老生,王又荃的小生,周瑞安的武生,文亮臣的老旦等,其时有位女演员新艳秋不惜重金,收买程的剧本。说也可怜,至今京剧剧本还没有版权可言。这班剧团成员,见利忘义,不但出卖剧本,而且纷纷脱离,倒戈相向,造成所谓“鸣和社倒戈”事件,程砚秋一怒,解散鸣和社,此后程再组剧团改名为秋声社!   
    一九三二年,程砚秋单枪匹马到欧洲考察戏曲音乐,到一九三三年四月方才归国。先到苏联,后转法、英、德、意、瑞士等地,历十四个月,中间还在日内瓦世界学校教过一个月的太极拳。程砚秋从二十一岁开始就学武术、击剑、太极拳,他在“春闺梦”的出梦中,有许多水袖功夫,看起来很别致,也很繁难,都是从太极拳里化出来的。   
    程砚秋早年演戏,极注重配角,尤其是和青衣对手的小生。虽然曾经请到程长庚的孙子程继仙助阵,但程继仙只能唱老戏,无法将程砚秋的新戏一一学会。因此程砚秋又很费力地把在上海的俞振飞说服,要俞正式下海,并因俞是票友,票友下海,例须拜内行老师,特为介绍俞向从不收徒弟的程继仙执弟子礼,这是一九三四年的事。   
    一九三○年,北平戏曲学校成立。九月开课,学生分为德、和、金、玉四科,造就人材不少。程砚秋为该校的主持人,校名累更,程始终维持,一九三八年更出任该校董事长。一九三七年,程有组剧团赴法国表演之意,团员内定有俞振飞及戏校毕业学生宋德珠、王金璐、关德咸等,准备演出的剧目有“王宝钏”、“白蛇传”等,由于薛平贵一角须要一人到底,俞振飞在“别窑”时唱昆曲小生,“同窑”时改皮黄老生,恪于梨园行规,又拜杨宝忠为师。后来俞振飞陪程砚秋唱“梅妃”的唐明皇,照例唱老生,好在他有昆曲冠生底子,髯口是挂惯了的。   
    程砚秋念旧,成名后班中常用他的开蒙老师荣蝶仙,直至荣老死。他在上海时,每演“金钻记”,必用一位久在上海的老艺人盖三省,盖唱彩旦,声音响堂,动作夸张。某年,戏院方面没有把盖三省的公事谈好,程还亲自到马立师一带,访寻盖三省的住处,当面邀请,盖感动至于泣下。程后来拍“荒山泪”电影,又用侯喜瑞、钱宝森、贾多才等老伶工做配角。   
    程砚秋的水袖功夫是有名的,他参考武术中三节六合的动作,把抖袖的劲头放在肩、肘、腕上。程派的抖袖不用胳膊甩,也不用膀子抡,而是先从肩上使劲,再把劲运到肘,然后及于腕,这时袖子才抖起。只有这样抖袖才能美观,达到古人所谓长袖善舞的意境。程砚秋的水袖尺寸是衣袖长约过手四寸,水袖本身有一尺三寸,这样长短,在他运用起来很得劲,但别人用起来,就嫌长一点了!   
    程砚秋关于水袖的运用,曾经根据他个人的经验,归纳成为十个字,即勾、挑、撑、动、拨、扬、掸、甩、打、抖。这十个字里面,用劲的地方各不相同;运用的时候还得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组织成各种不同的舞蹈姿势。例如他在一九五六年拍摄的舞台纪录片“荒山泪”,一共用了两百多个水袖动作,但不是孤立地这儿一个,那儿一个,而是贯串起来运用的。程砚秋在水袖上有这么深的研究,但是他从不单纯卖弄���他曾说:我练三百遍水袖,也不一定在台上用一次。好比他演“武家坡”,只有四次舞水袖,第一次舞水袖是在薛平贵念“还不失落大嫂你的书信呢”,用手拍王宝钏的左肩,王用右手的水袖扬起打下去,念“你要站远些”!第二次舞水袖是在王问完“她哪有银钱赔马呀”后,两手摊开,表示怎么办?薛抓她的左手,王摆脱了,抽回左手,同时用右手水袖打过去,接着扬起水袖,回转身去。第三次舞手袖是在王宝钏脱身下场时,程砚秋迅速地迈出横步,右手舞起水袖在空中划一圈,就地抓土,再扬起水袖,迷了平贵的眼,转身下场。第四次舞水袖,是在进窑时,将水袖舞起,一前一后,蹲身转进,紧接关窑门等动作,一共只有四次。他曾说:需要用水袖的,就要用得漂亮,但是在台上却只能来这么几下,因为戏里面需要用这几下,多用了就显得寒碜啦!
    程砚秋在舞台上有许多掩护肥胖的办法,多用支前腿、存后腿、斜身的身段,和老生或小生同场,必站得较后较偏,不使自己突出。外形虽胖,但功夫仍在,好像“碧玉簪”、“朱痕记”的腾身一跃,“春闺梦”、“锁麟囊”的跑圆场,既快且稳。服装方面,避免镶滚,采取大花。演“玉堂春”,他把罪衣袄裤,改为淡蓝帔,元色坎肩,白裙子,免得露出一双大手,设想周到,用心良苦!   
    程砚秋在一九四二年,由上海回北京,在车站上被路警所辱,发生殴斗,一怒之余,回家出售戏衣,以示不再登台。并且下乡归农,在京郊青龙桥耕田读书,这段事迹,可歌可泣,与梅兰芳的蓄须辍歌,并为美谈。田汉曾有诗曰:“留须谢客称梅大,洗黛归农美御霜”,就是指的这两件事情。   
    程砚秋生平讲信义,重言���,他答应了一家戏院的邀请后,可以把这一期的戏目全部订好,按着次序唱下去。热心公益,对于名正言顺的义务戏,例必参加,但嫉恶如仇,对于勉强他唱的或是他不愿唱的义务戏,则贴“三娘教子”,作为消极抗议。   
    程砚秋有很好的酒量,每遇良朋知己,例必尽兴方休,但任凭怎样饮法,上得台去,依然文风不动,观众绝对看不出他曾饮过酒,这与他的体力特强有关。爱吸雪茄,常在后台扮好了戏,抽支雪茄烟。叶浅予曾经为他画过一幅速写,刊某杂志上。   
    程砚秋善书,习张猛龙、龙藏寺碑,余暇不多,有人求书,往往请人代庖,在上海时,友人葛中超兄(夏梦之舅父)即曾代司笔札。程欣赏书画的程度极高,名演员采用敦煌壁画作守旧,只有他一人而已!   
    程砚秋后期的新戏,像“荒山泪”、“春闺梦”、“锁麟囊”等,唱做繁重,集于主角一身,曾记得我第一晚看“荒山泪”后,和他同饭;名演员戏罢之后,这餐饭最重要,我说:“像今天这样的新戏,随便什么人把你的本子拿得去都没有用,谁唱得了呀!”砚秋大笑,许我为知音的人,亲笔题照相赠,保存至今。   
    程砚秋在“荒山泪”舞台纪录片中,有许多新的创造,他第一个采用让青衣穿上富贵衣。唱腔方面,又增加了两点特色,其一是五个字的散板,普通的散板不是七字句,便是十字句,只有言菊朋唱“浣纱记”中,有五个字的散板,他们二位一生一旦,在京剧音韵方面可称双绝。其二是陈氏责打儿媳他唱的乾哭头“老婆婆慢动手暂息雷霆”,胡琴一直到最末一个字,方才开始伴奏。程在“英台抗婚”中首先采用了这一个唱法后,又用到��荒山泪”中去。“锁麟囊”中的“忙把梅香低声叫”,是参照老生戏“打鼓骂曹”的“我把蓝衫来脱掉”的腔化出来的;还有“公子命敢不遵把珠楼来进”的拖腔,是从老生戏“洪羊洞”的“倦杨靠枕”变过来的。不着痕迹,若不道破,很难猜透。   
    程砚秋的琴师,早年为穆铁芬,中年是周长华,晚年名钟世章。司鼓者白登云,经理吴宦琴,管事高登甲,都跟了他几十年。夫妇相敬如宾,生三子一女,无继家学者,长子永光,今在瑞士。程于一九五八年三月九日卒于北京,距今十一年余了,他逝世时只有五十四岁,实在太早了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6 15:38 , Processed in 0.07440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