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2

明清鱼鳞总图汇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0 09: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清鱼鳞总图汇考
——以徽州鱼鳞图册为中心

汪庆元


摘要:
鱼鳞总图创制于南宋。李椿年、朱熹先后设计了登记土地资料的图帐、鱼鳞图。史籍凡称“鱼鳞图”即鱼鳞总图。明清县、乡、都的总图虽属不同层级,但均为地形示意图。《明太祖实录》所载“鱼鳞图册”是对各地呈进“鱼鳞图”和“鱼鳞册”的统称。“图”与“册”形式有别,作用不同:图是一幅或数幅总括土地丘块的地形图,册由数以千百计的独立丘块(分图)汇编成册。鱼鳞总图在既定的土地区划单位内挨次绘图,地块的空间分布具有连续性,其作用是标绘土地区段各号田土形状和位置,便于业户土地确权在田野的认定。
关键词:明清鱼鳞图册  总图  分图  徽州

一、        前  言

鱼鳞图册,是鱼鳞总图和鱼鳞分图的统称。鱼鳞总图是总括土地丘块的地形图,史籍一般称“鱼鳞图”,明清原件有的作“摊佥册”“圩形图”。鱼鳞分图绘制独立地块的地形,文献有“鱼鳞清册”“鱼鳞细册”“鱼鳞册”“鳞册”“流水册”“流水图”“鱼鳞细图”等名称。明洪武年间推行鱼鳞图册制度是整顿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明万历清丈重新编制鱼鳞图册,其规则为清代沿用。在明清经济史、土地制度史、赋役制度史、通史、文化志、土地资源、土地法学、地籍管理著作中,对鱼鳞图册均有不同程度的论述。
鱼鳞图册分为总图和分图是今人所创概念体系,史籍未见“鱼鳞总图”和“鱼鳞分图”之名。王毓铨等指出,“‘鱼鳞图册’乃鱼鳞总图和清册的统称”。 “清册”即装订成册的鱼鳞分图,登记业户独立的土地丘块。元末明初称作“流水鱼鳞册”, 明万历原件有的刻印“鱼鳞清册”之名。明清钤印鱼鳞清册一般贮藏于县库。 明清文献对县、乡的总图记载不甚明确。唐文基说,洪武时期“总图以乡为单位绘制”,“分图按每块土地的形状,如实地加以简单描绘”。 明清鱼鳞清册(分图)原件现存数千册,相关资料不难见到。 “鱼鳞分图以业主的独立地块为单元绘制”已是常识。 但也有一些论著认为,“总图以乡为单位”,“分图以里为单位”。 这是在鱼鳞总图中分层级,所指“里”的“分图”是相对于乡的“总图”而言,不是独立地块。明清县、乡、都的鱼鳞总图原件未见,具体面貌不清楚,现在所见原件是以“图”“圩”为单位的总图。周绍泉等据明万历徽州鱼鳞总图原件指出,“万历鱼鳞图册已臻完备,总图中既有一图的鱼鳞总图,又有分为几个部分的详图”。 所称“一图的鱼鳞总图”是一幅地形示意图,“详图”为多幅标注编号的土地区段图。栾成显说:“鱼鳞总图是以某一字号为单位,标绘该鱼鳞字号所属各号田土形状和位置的一种文书。” 徽州编制鱼鳞图册,在都以下每“图”编一个鱼鳞字号,因此“以字号”就是以“图”为单位。苏州地区“图以领圩,圩以字拆”, 编制鱼鳞字号以“圩”为单位。
鱼鳞总图创制于南宋。南宋总图原件无存,史家发掘史料就“鱼鳞图”实施的时间、性质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南宋砧基簿与鱼鳞图的关系亦有相关论述。尚平认为,朱熹绘制鱼鳞图是由“砧基簿发展而来的合图”。 所谓“合图”意即鱼鳞总图。但砧基簿是土地归户册,所登记的业户田土“散在诸乡”,李椿年“以本户诸乡管田产数”造砧基簿。因此不可能将每户分散在“诸乡”的砧基簿合成以保为单位的鱼鳞图。朱熹画鱼鳞图“分方造帐”,是在“保”的土地单位内挨次画图、编号。李椿年先清丈“画图”后造砧基簿,朱熹“画鱼鳞图、砧基簿”,也是鱼鳞图在先,因而以砧基簿“合图”之说似难成立。南宋砧基簿所“画田形丘段”为独立地块,不能称作鱼鳞图。“鱼鳞图”的特征是“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 为鳞次栉比之图,即鱼鳞总图。
近年学界对明清鱼鳞图册所见土地租佃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有所深入,但关于鱼鳞总图尚未见专文探讨。此前涉及鱼鳞总图的论述主要基于文献记载,各家解读略有差异,有些分析可能并不确切。通过明清真实图册的实证研究,可具体分析鱼鳞总图所见地籍管理的精细化,亦可加深对明清鱼鳞图册制度的理解。本文主要就明清徽州鱼鳞总图及清代长洲县鱼鳞总图原件进行考察,以期厘清其面貌。

二、鱼鳞总图的起源
鱼鳞总图约在南宋绍兴十三年就已出现,李椿年推行经界法,编制“图帐”之“图”即总图。汪大猷参与其中:“事毕,躬纳图帐。” 李椿年所制“一保之图”与土地帐合称“图帐”,“图”为总图,标绘地形和位置,“帐”登记土地数据。绍熙元年,朱熹在漳州推行经界法,设计鱼鳞图,依次为一县之图、一都之图、一保之图。其“图帐之法,始于一保”:保“图”的山川、田宅、顷亩“各得其实”,而县与都“图”只求“大界总数”。朱熹强调“官为置纸雇工,以造正图、正帐”, 所言“图帐”是合称。开禧元年,汀州知州陈公铸《上经界利害剳子》说:“则须开具图帐,置造砧基”。 当时攒造土地文书的一般程序,是先绘图建帐再造砧基,每户砧基汇聚成册,则为砧基簿。
南宋“砧基簿”为土地归户册。“砧基”本义如砧板之小块田基,登记产权及相应的田税数额。其每页登记田土丘块并绘制地形,与鱼鳞分图类同,因而有学者将砧基簿与鱼鳞图册等同视之。南宋绍兴十二年,李椿年在平江府推行土地经界,先清丈“画图”,然后由业户“自行置造砧基簿”:
今画图,合先要逐都耆邻保在关,集田主及佃客,逐丘计亩角押字,保正长于图四止押字,责结罪状,申措置所,以俟差官按图核实。稍有欺隐,不实不尽,重行勘断外,追赏钱三百贯。因而乞取者,量轻重编配,仍将所隐田没入官。有人告者,赏钱并田並给告人。如所差官被人陈诉,许亲自按图覆实:稍有不公,将所差官按刻,取旨重行窜责;如所诉虚妄,从臣重行勘断。……既而椿年又言:今欲乞令官民户各据图画了当,以本户诸乡管田产数目,从实自行置造砧基簿一面,画田形丘段,申说亩步、四至,元典卖或系祖产,赴本县投纳、点检、印押、类聚。
此前学界解读这段史料的重点在砧基簿,而对“画图”一节语焉不详,或与砧基簿混为一谈。 葛金芳已据以指出,在置造砧基簿前,“画出田产分布图”。 分布图即鱼鳞总图。细究其义,李椿年“今画图”可分两个层次:田主“逐丘计亩角押字”,是土地丘块之图;“保正长于图四止押字”为“保图”。这里虽未出现“鱼鳞图”之名,但与朱熹“画鱼鳞图”前后相接。李椿年须有“总图”所标土地位置和帐册的详细数据,才可能作为官差核实田土、业户置造砧基簿的依据。“画图”是绍兴经界的主要成果,地主及佃户均参与其事,图成,差官按图核查,赏罚分明。所言“各据画图了当”,即据既有之“图”置造砧基簿。
砧基簿经官攒造由业户收执。陈宓说:“官民户各以见在田产经官造砧基簿,定其乡村、计其亩步、标其界至、著其产钱。此四者,砧基簿之大略。” 产钱即田税。 砧基簿具有土地定位、计数、标界、记税的作用。南宋砧基簿有跨区域登记田产的事例。元刊《新安旌城汪氏家录》记载了徽州汪泳置买田产、办理砧基簿的事。汪泳,字伯游,乾道五年郑侨榜进士,官至湖州知府。他在故乡休宁旌城村设立义庄,又在平江府吴江等县置田产五百余亩。家录载:
义庄田土,录其地名、水色、亩步,经有司印给砧基。……其田产之数,自旌城附近田园、池塘、地山、屋宇等入外,再置到田租六百六十秤,并已入近千秤。又平江府吴江等县已有田五百七十四亩,中分一半,计二百八十七亩,其租所入,每岁米三百一十石三斗六升,每升十合。别经吴江等县印给砧基,立户置籍。仍每岁分付管掠干人别项桩管,从输纳官赋、帮给干仆之余,具实数申宅点检诣实讫,关报旌城义庄照会。岁之籴价,乡与浙同,则粜而收券,乡比浙贵,则航米以归。惟其所便。其砧基作三本,一留官,一留庄,一留宅参照。会续有置买产业,仍依上中分一半入庄,一半以遗其后。却俟闻官批,入用印取,余本对批照用。时则嘉定八年(1215)四月二十三日也。
汪泳以田租收入作为休宁义庄基金。他在休宁的田租收入“近千秤”(每秤稻谷约20-30斤)。又在吴江等县置产,增加287亩田租,取得官府“印给砧基”。说明砧基簿不仅登记业户本乡的土地,还可跨区域登记田产。
歙县槐塘程氏家谱载:元末程日、程堡兄弟,“至于晚年,遭时不利,兄弟俱为红巾寇所执,悉以所蓄金银赎之而免,诗文徐灭。二家惟存分产合同,略云:各得田地三十余顷,及续置砧基簿籍,标以‘天地玄黄宇宙’字,每字百号,每号或一亩或五七亩,多或百亩者亦有之。” 元代徽州少数地主占有土地以千亩计,砧基簿以《千字文》编字。砧基簿是一户的田土文簿装订在一起,一般不便于拆分。元代土地交易砧基簿与鱼鳞册(分图)配合使用,在徽州契约文书中有载:
见居池州府贵池县兴仁乡一保谢安得、安常,今有承祖山地一片,坐落祁门县归仁十都八甲,土名大坞口,元(原)与谢显淑等相共,本宅合得一半,计山三角,系经理吊字二千一百八十四号。其山东至岭,下至田圳头,西至岭,下至圳口路及田,南至田,北至降。今为无钱支用,情愿将前项四至内本家合得分法墓林山地,尽行立契出卖与祁门县十都同分人谢子诚名下,面议时价中统宝钞三十贯文整,其钞并契当日两相交付。……其上手祖墓砧基文簿,与别产相连,不及缴付,日后赍出,不再行用。
这是元至正十一年的卖山赤契,业主谢安得原籍祁门县,后移居贵池县,有祖产“山三角”,计税为0.75亩,售价中统宝钞30贯文。该山地既注明了鱼鳞册字号“系经理吊字二千二百八十四号”,又申明祖墓砧基文簿因“与别产相连,不及缴付”,以后不能再作为产权证据。
宋元砧基簿、流水册(分图)形制不同,但登记土地丘块的数据相同。明初砧基簿演变为“户由”。明丘濬说:“国初户部给散民间户由之制,每户给与户由一纸,略仿前元砧基遗制,将户口、人丁、田产一一备细开具无遗。……官府稽其图册,民庶执其凭由,地讼庶几息乎。” 明初户由为登记人丁、田产的凭证,官府据“图册”稽核可减少土地诉讼案件。丘濬强调产权关系明晰是社会法制建设的基础。元代余姚州核田为后世文人称道。清代袁栋称刘辉核田是“实心为民”,又说“乌由,今谓之方单也。” 晚清缪荃孙说:“今之田单起于元时,记其田之形、计其多寡以定其赋。” 从元代乌由到晚清“执业方单”,数百年来业户的土地凭证传承有序。而官府“图册”是业户地权认定的依据。
朱熹继承李椿年“绍兴年中已行之法”,以“县图”“都图”但取大概,而“保图”细化的做法,是鱼鳞总图技术的重要发展,其“图帐”对后世攒造鱼鳞图册具有范式意义。明代河北威县县令钱术“仿朱晦翁漳州图帐,为则壤画界”; 清代苏州仍以其均平赋役“经界意”编制鱼鳞图册。 南宋“图帐”与明代“图册”性质相同。
三、明代鱼鳞总图考
(一)明代鱼鳞总图考辨
元末明初,史籍记载“图”与“册”的形式不同,凡称“鱼鳞图”即鱼鳞总图,“流水册”即鱼鳞分图。明中期海瑞对“鱼鳞图”和“流水图”有明确描述并绘制图样。 “鱼鳞图册”之名始见于《明太祖实录》被广为征引的一段话:
(洪武二十年)戊子,祭大社大稷。浙江布政使司及直隶苏州等府县进鱼鳞图册。先是,上命户部核实天下土田,而两浙富民畏避徭役,往往以田产诡讬亲邻、佃仆,谓之铁脚诡寄。久之相习成风,乡里欺州县,州县欺府,奸弊百出,谓之通天诡寄。于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上闻之,遣国子生武淳等往各处,随其税粮多寡,定为几区,每区设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躬履田亩以量度之。图其田之方圆,次其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编类为册,其法甚备。以图所绘,状若鱼鳞然,故号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是明初史官对鱼鳞图和鱼鳞册的统称。所言“图其田之方圆,次其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编类为册”,是指鱼鳞册,即由单个田土丘块的“分图”汇编而成。而所谓“以图所绘,状若鱼鳞然”,当指鱼鳞总图。明洪武鱼鳞总图原件已不可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有明万历休宁县鱼鳞总图完整的原件,“总图”上没有(写不下)业主姓名和田土四至,只有土地编号和挨次编排“状若鱼鳞”的图形。史官以“编类为册”指鱼鳞册,以“状若鱼鳞”说鱼鳞图,综合了“图”与“册”的称谓。
洪武四年,中书省差官丈量田土,金华县编制鱼鳞图和流水册,其县、乡、都的土地区划和丈量过程如下:
盖县统乡十有二。乡统都,上乡七,中乡四,下乡三。都统保,大率十。乃令都择一人焉为量长,保择一人焉为里长。都以五十步为率,筑堠一焉,表其都之界。保以三十步为率,筑堠一焉,表其保之界。……以金华县丞钟弼董东南乡,以浦江县丞杜彦董西北乡。侯(王纲)乃出诣诸乡,即寺观以次舍,裹糇粮以食饮,冲冒暑雨,跋涉阡陌,履亩而申量焉。各乘其形之方圆、曲直长短,绝彼补此,尘累微积,以足亩数,乃以今昔之度准之,有余者增之,不及者减之,岸溪而啮于水者蠲之,山林园池而垦筑耕稼者收之。量既周,乃裒诸所表,为鱼鳞图,为流水册,册以会赋,图以会田。
知县王纲率领县丞钟弼等人在野外作业二百多天完成清丈造册。以上记载区别“流水册”和“鱼鳞图”的量词:“册以帙计者四百五十有三,图以幅计者如册之数”,流水册装订成“帙”453册,鱼鳞图以“幅”计453。图、册皆录有副本。明初金华县有12乡,45个都,约450个保。金华县洪武时期田土总数未见,“成化八年黄册,官民田土共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顷六十六亩”, 即1326966亩,以450保计,每个保约有田土3000亩。每个保一幅鱼鳞总图涵盖的田土亦如此数。《明太祖实录》载浙江、苏州“等府县进鱼鳞图册”,其中就应包含金华县洪武四年攒造的鱼鳞图453幅,流水册453帙。通过金华县的事例可知,史官所言“鱼鳞图册”确是综合了“图”与“册”的统称。
洪武鱼鳞图为地形分布示意图,有的绘制不甚精确。歙县槐塘村程昌寿,“性善而直,和睦乡闾,战兢自持,以承先业。洪武中充里书,值丈量田土,以画鱼鳞图。或者难之,公曰:仿兮佛。众以其言为当,至今以为口实。” 程昌寿“画鱼鳞图”的技术不能令人满意,只能仿佛而已。浙江永康县,“洪武中遣监生分核天下土田,县分十乡,乡分四十七都,都分十保,保各有界。按其田地山塘而核其实,有鱼鳞图以分丘段、流水册以淸亩分,有类姓册以齐户管。于时令具法严,人知遵畏,图、册明信,罔敢匿情。” 这里说得很清楚,“鱼鳞图以分丘段、流水册以淸亩分”,“图”与“册”作用不同。洪武鱼鳞总图不登记“亩分”,实录所指“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四至”的内容登记在鱼鳞册。
正德年间,范永鑾在江西贵溪县清丈土地,整理地籍:“取洪武中鱼鳞图籍为之准,而民役之善方田并善算法者。亲诣都图,即寺观以为舍,裹糇粮以相随,履亩而丈量。沙崩水陷者减之,池筑地辟者增之。量之既周,仍画为鱼鳞图,定为流水册,册以记其租税,图以记其号、段。” 江西鱼鳞册(分图)登记田土亩分和税额,鱼鳞图(总图)标注编号与田地丘段。明代鱼鳞总图以“幅计”,或称为“一纸”。晚明陈仁锡在《答咨访赋役》中建议清查田土:“仍画鱼鳞图一纸,填注图内,候亲临之日,一同业户投递,从首区沿丘履亩,挨次查考”。 “鱼鳞图一纸”在手,走向田野挨次查考田亩虚实,这就是鱼鳞总图的作用。明代州县官员“沿丘履亩,编号绘图”, 是核实田亩、整顿田赋的有效途径。
明代图与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图,标明土地分布地理位置,主要以保、里(图)、圩为单位绘制。册,登载土地数据、业户信息及税额。册载独立地块之分图与土地数据相比,其作用处于次要。从元末明初徽州鱼鳞册原件看,有的“每号均不绘田土形状,根本没有图形一项”。 但其所载土地、业户资料可供统计分析,作为一个都保的原始数据资料,十分难得。
明代以县、乡、都为单位的“鱼鳞图”均为总图。《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常州府武进县明代鱼鳞总图的情况:
万历十年奉旨通县丈量。旧制,丈量之法有鱼鳞图。每县以四境为界,乡都如之。田地以丘相挨,如鱼鳞之相比,或官或民,或高或圩,或肥或瘠,或山或荡,逐图细注,而业主之姓名随之。年月买卖,则年有开注,人虽变迁不一,田则一定不移。……是年丈量,尝造鱼鳞图,闻之每图实费数金,推求缮写,不啻再三,总而藏之在官。
万历十年武进县重新攒造鱼鳞图册归县库收藏。追述明初县、乡、都均有“鱼鳞图”(总图),但记述比较笼统,未区分“示意图”和“详图”。其中说到“逐图细注”,表明当时既有以县“四境为界”的总图,也有登记“细注”内容的鱼鳞册(分图)。而县、乡、都之图当是如朱熹“但取大界总数”的示意图。万历十一年武进县实征各则田地1723356亩, 人户6788户, 在一县及乡都的鱼鳞总图上,无论如何登记不下如许土地及人户占有的详细资料。南宋李椿年绘制“一保之图”已无地可展,何况一县之图?
顾炎武又引《镇江府志》记载的明初鱼鳞总图和分图:
洪武二十年,核实天下地土,遣监生丈量,画图、编号,名鱼鳞图。……鱼鳞图者,田仍为母也。田有区段,各有四至,内开某人见业。乡有封界,又有大四至,内计为田若干,自一亩以至万亩,自一里以至百里,各以邻界挨次而往,造成一图,则一县之田土,山乡、水乡、陆乡、洲田,与沿河有水利常稔之田,其间道路之所占几何,皆按图可见。
以上一是“区段”之图,有四至和业户姓名,如浙江余姚,元末田“一区”面积一亩左右,这是“分图”。也有地方区段“详图”达百十亩者。二是“乡”图,有大四至,为总图,田多至“万亩”。而所谓一县田土、山水等皆“按图可见”,这是“县总”的地形示意图,不可能将全县上万业户和数以百万亩计的田土数据登记在一张图上。
明隆庆六年和州知州康诰著《丈田方略》,对鱼鳞总图与分图的设计是:
窃照丈量之法,未易稽核,宜于每里每都各画一总图,备载本里都田亩、山圩、民房、桥道之形。如本州四十一里,造册四十一本,首各画一图,具四十一图,图开各乡名于册首,画某乡民人田丘亩段。其所造册,须刊刻一板,用薄竹纸一张印刷,上书某里某都,民某,民田或官田一处,坐落某地名,东至某田,西至某田,南北亦如之。明白开载,原田若干亩,用价若干买到某田,或承佃某绝田,或系祖遗田业。余空半幅,书画田形。丈量之日,步算已明,即于图下书弓口、亩数,后书年月日,四至,佃户,里、老、书、算手姓名,庶不混淆,易于复量矣。
康诰的设计定然参考了所见过的鱼鳞图册实物。鱼鳞总图附在册首,每里“各画一总图”,“具四十一图”。“分图”登记田土丘块和业户信息,并在“余空半幅,书画田形”,这与现存明代鱼鳞清册上所绘单个田土丘块的图形一致。
明代文献对鱼鳞清册(分图)有清晰描述,王星华《含烟小记》“均地鱼鳞凡十四则”记载明代山东寿光县的“鱼鳞细册”:
此鱼鳞者,细如发,密如网。……每路各备扛连纸册十本,每本一百张,本面用厚壳,上注社名及社长等名,送官内宅用印上号,即分给社长领去。如丈一丘完,登时眼同注定印册。其地形方圆、长短、湾尖,各画一图,图上编顺号,号详上戴下履,图旁注业主,图下注四面弓口,积算明白,注定几亩几分几厘几毫,即此便是鱼鳞细册。
鱼鳞细册即鱼鳞清册(分图)。其装订成册,每本(册)一百张,封面用厚纸。丈量“一丘”,根据地形“画一图”,按顺序编号,登记内容有业主、弓口、积算、税亩几分几厘。
史载以县、乡为单位的鱼鳞总图比较笼统,而以保、里(图)为单位的鱼鳞总图细致具体。笔者认为,县、乡鱼鳞总图是简明地形示意图,县的“总图”即如明代地方志所载“山川水源图”“隅都图”之类,不存在详细登载一县业户姓名和田亩数字的所谓鱼鳞总图。文献记载沿江地区明代每里“册首各画一图”,与清代苏州鱼鳞图册实物相同。而明代徽州鱼鳞总图独立成册,反映两地实施过程中的地方性特点。
(二)明万历鱼鳞总图考述
明初鱼鳞总图原件未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万历休宁鳞字号鱼鳞摊佥册》计33幅图,已经影印出版。首页为休宁县十二都一图的地形示意图。

图1  “万历休宁鳞字号鱼鳞摊佥册”地形示意图
图中“田”300余块,房屋30余处,道路30余条,山岭近200座。周边绘旗杆,标明“图”的四至,可识者6处:右上角,旗帜标“七都界”;右下边,旗帜标“三图界”;左上角,旗帜标“祁门界”;左边两旗帜,标“三十都界”。一个“图”的四至涉及图界、都界、县界。万历《休宁县志》载:“十二都,共二图,缺二,鳞、潜号。双溪口、渠口、珰坑街。” “鳞”是十二都一图鱼鳞图册所编字,出于《千字文》“鳞潜羽翔”句。
万历休宁县‘鳞’字号鱼鳞总图首页,阡陌纵横,山石名物,村落民宅,清晰可辨。通过文献可略考其实。
1.山石名物。右上七都界址处标注“棋盘石、石门古寺、石礄”。 石门古寺始建于唐代。县志载:“石门岩,在白岳山西,又名石桥岩,高二百仞,周二十三里,石壁千尺。……元和四年,刺史韦绶感梦置精舍,名石门寺。” 石门古寺现已无存,“石桥岩”依然横跨二山。
2.村落民宅。图中以房屋图形标明的村落有:双溪街、郝坞、霓湖、行坑、岩坑、排岭、程坑、梓溪、庙降、方坑、汪坑、西坑、黄充、谷林、上干、麻榨、店里、黄土培等18处,地处山谷,略有田地。其中双溪街、郝坞、霓湖3处聚落,田亩相对集中。
其一,双溪街,画7处民宅。徐霞客《游白岳山日记》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二月初一日,“过双溪街,山势已开。五里,山复渐合,溪环石映,倍有佳趣。三里,由溪口循小路入,越一山。二里,至石桥岩”。 双溪街山环水绕,与石桥岩相距数里。
其二,郝坞,画3处民宅。明初汪桂由休宁西门始迁西乡十二都,“雅尚林壑,乃择郝坞之胜以就居焉”。 《汪氏家谱》“郝坞始祖”载:“七十三世桂公,字仲芳,博学工诗文,隐居郝坞,遂家焉。万历庚子,输赀赞造宗祠,御史吴琼有传。”
其三,霓湖,画3处民宅。霓湖朱氏为徽州大族,宋初朱通,字济川,“始迁霓湖” 。明抄本《休宁霓湖朱氏族谱》四卷,明朱金、朱桂纂修,现藏南京市图书馆。谱载:“新安朱氏第三世名通,字济川,迁休宁十二都太平里霓湖市,山势衰延,其下有湖若霓,下饮,故名霓湖。”霓湖处于山麓,适宜农耕定居。
首页之后是鱼鳞总图之“详图”,登记田、地、山、塘所在的土名、编号。鱼鳞总图又名“摊佥册”,从字面看,一是指形制,“摊”即展开;二是地权归属,“佥”为佥业,即在册登记的土地由业主“佥业”归户。“详图”第一图右上书“(鳞字)一号起至一百二十八号止”,这是万历所编字号。元代上虞县编制鱼鳞总图:“每田一区,亩至百十,随其广袤高下形势,标其号若干,画为之图曰鱼鳞”。其与此万历休宁县区段鱼鳞“详图”何其相似。
现存徽州土地买卖契约,有明代休宁县十二都一图“鳞”字号的,其中有的契约土地编号、土名在万历鳞字鱼鳞总图中可找到相对应的位置。据12份卖地赤契,万历编鳞字,土名有:岩坑、郝坞、韩家坞、黄干坳、扛桐坞、方丘坞、霓湖、排岭、下坑、李家坞。这些土名在万历鳞字号鱼鳞总图中均能找到。如万历十二年《休宁县朱钟等卖田赤契》所卖二号田,土名排岭,编号“今奉例鳞字七百九号”、“今鳞字七百十号”。 所谓“奉例”是指万历九年奉朝廷之命清丈造册。
《万历休宁鳞字号鱼鳞摊佥册》是目前仅见完整的明代鱼鳞总图。总图首页标注山石名物、村落民宅,清晰可考。33幅“详图”中每号田土均分布在具体土名中,一个“图”的土地编号完整无缺。其“图”的界址明确,土名322处,丘块4941号,地籍单元的数据信息完备。《明清徽州社会经济资料丛编》(第1集、第2辑)12份明代卖地契所见,其鱼鳞字号、土名能在“鳞字号鱼鳞总图”中找到具体位置,注明“四至自有保簿该载”的契约7份。 鱼鳞总图与分图“总、撒相合”,完善的地籍管理使得业户土地买卖规范有序。文献证明,明代鱼鳞总图并非孤例个案。元明两朝类似万历休宁县鱼鳞总图在浙江上虞县、淳安县均有实施,东南各地民间在绘图技术上或互有影响。海瑞在《量田则例》说“量田惟鱼鳞图最急,盖纸上所画即地形所至”。 可见鱼鳞图在地籍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清代鱼鳞总图考释
(一)清康熙长洲县鱼鳞总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影像数据库”收录清康熙官撰鱼鳞图册钞本20册,是考察清代鱼鳞图册的重要资料。清康熙长洲鱼鳞册首页载鱼鳞总图,登记“字圩”的田土丘块编号,书口版刻“抄录□□县康熙十五年分奉旨丈量鱼鳞清册”,未见县衙官印,应是“抄录”的副本。封面墨笔楷书“鱼鳞册”,版刻作“鱼鳞清册”。以广字圩第一丘、第二丘的鱼鳞分图为例,登记内容为:土名,四至,圩字,丘号,圩甲姓名,积步,田土类别,亩分,税则,税额,业户姓名,佃户姓名,同丘业户(分庄)。 广字圩在长洲县上二十五都副扇第十一图,雍正二年后属元和县,乾隆《元和县志》载,十一图所属有“鸭城村、琼姬墩、广字圩滩”。 图中二个土名均为“琼姬墩”,与之相合。
将康熙长洲鱼鳞册与清初徽州鱼鳞册相比较,有一些不同:一是徽州鱼鳞册有的每页登记4号田土,此为2个号;二是徽州鱼鳞册一般不登记税则、税额,或是有该项而实际未填写,而广字圩第一丘“三斗七升五合则”,按亩所得“平米五斗七升七合九勺”细数在册;三是长洲县鱼鳞册土地积步与税亩的换算按照每亩240步的标准,并无“折亩”,而徽州则把田土分成上中下几等,以大于或小于240步“折亩”。这些不同之处体现了实施鱼鳞图册的地方特点。
明宣德年间,周忱在苏松地区整顿税粮,编制鱼鳞图册:“凡由区以领图,图以领圩,圩以字拆,号以数编,赋以则定。其册曰流水,图曰鱼鳞”。 清康熙长洲鱼鳞图册编制仍以“圩”为单位,每圩编一字。清康熙抄本鱼鳞册中有“图”的土地示意图,把所属“圩字”标注其中,但不载丘块编号。从土地区划“图”的地形示意图到“圩形图”的田土详细编号,是清代苏州鱼鳞总图的两个不同层级。长洲县“中三十一都副扇三十三图”计四圩,总图中有阿沈字圩、朱家字圩、南江字圩、北江字圩,四个“字圩”分片清晰。  图中的浜、泾、港及义塚与地方志记载相同。 副扇三十三图的4个“字圩”均以总图标注土地丘块编号。其中“朱家字圩形”如下图。
  
图2 长洲县中三十一都副扇三十三图“朱家字圩形”图
图2“朱家字圩形”共田724亩,计176丘,田赋“平米四百六石八斗二升三合”。鱼鳞册中的每个土地丘块(分图)均在“圩形图”(总图)中有相应的位置和编号。而“朱家字圩形”在其上层“图”的示意图中,位置和形状也吻合无讹。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刻的《吴县啚图》,有“‘图’图三百四十二图,系遵照冯氏丈田法,用罗盘、弓尺节节实量,各按分率缩绘入图”。 其“图”图的范围与康熙时以“图”为单位的地形示意图基本相同,明清苏州以“图→圩”结构绘制鱼鳞总图的技术已较为成熟。
(二)清代休宁县鱼鳞总图
清代徽州鱼鳞总图原件遗存超过明代。据《徽州文书类目》著录,清代鱼鳞总图有《清代休宁县二十四都七图大字号鱼鳞总图》等18册。 安徽省档案馆、黄山市税文化博物馆均有收藏。 兹就安徽博物院藏清代休宁县鱼鳞总图3种考释如下。
1.清代休宁县一都四图鱼鳞总图
该图一册18幅,清康熙时绘制, 保存完整,最后一页写“铉字叁千壹百玖拾柒号止终”。清康熙鱼鳞图册编字号情况:“在城四隅以十干编号,乡都以‘千文’编号,起‘天’字止‘念’字。” 休宁县鱼鳞图册所编字号明清有所不同。明代城关“四隅”和“乡都”均以《千字文》编字。清康熙二年“四隅”改以“十干”编,而乡都仍以《千字文》编字,第一都以“天地玄黄宇宙洪”7字编图。康熙《休宁县志》“玄”作“伭”,道光《休宁县志》“玄”作“元”,此一都四图鱼鳞总图“玄”作“铉”,是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明代休宁县一都编八图,“缺三”, 一都四图实际排第三,编“玄”字。一都地处城乡结合部,总图所绘城门有玉宁门、启贤门、美俗门,街道有南街、断石街,村落有郁山、晓角、汶溪等。该总图第1幅2页如下。


图3  清代休宁县一都四图鱼鳞总图第1页

图4  清代休宁县一都四图鱼鳞总图第2页
图3编244号,均标明业主姓名,惟17号或遗漏,业主计272人,有的姓名后登记“等”,“分庄”人户不止此数。其中注明“挂”的25号。所谓“挂”为“挂当”,是指土地典当后的“佥挂”票据,表示该号土地已经出当,业主不能进行地权转移,以保护受当者的土地使用权。此清代鱼鳞总图与明万历总图有所不同,其在每号内标注了业主姓名,万历总图只登记土地序号而无业主姓名。这可能是一都四图地处城郊,土地价值高,图正与业户更为重视的缘故。该总图表明清代城镇地籍图登记的土地权属要素已较完备。
图4右上书“铉字壹号起至贰百肆拾肆号止”,在“壹”“贰”上有朱笔圈注,起止编号的数字醒目。左上注“北至渠及壹都二图界”,另外还有一都一图界、一都六图界、一都七图界、八都界等。清代鱼鳞总图编制以“图”为单位,所绘界址分明,这与明万历总图是一致的。封底墨笔竖写一行:“壹都四图图正汪子章耕布图形、细补册,计共壹拾玖叶,释义叁千壹百玖拾柒号止。”此总图由图正“汪子章耕”绘制。明清徽州“图正”负责清丈土地,签发土地归户票,管理土地册籍,其能写能算亦能画。
2.清代休宁县八都二图佥业总图
计24幅图,起“号”字1号至1910号。 首页竖写两行说明:
佥业姓名必书图内,或有图小不能书者,则另书空处,而图中有‘注外’两字可详之。此本图系庚寅春正册亩、步已定之后填注,更改者少,比别图详悉精工系。
以上“庚寅春正册亩、步已定之后”是在何时。清代“庚寅”纪年虽有四,但休宁县现存鱼鳞图册实物大多数是康熙年间攒造的,此图当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庚寅春之后。绘图者说此图“比别图详悉”,可见当时还有“别图”,此“佥业总图”并非孤例。绘制鱼鳞总图少则数月,多则以年计,攒造者在绘制技术和土地信息资料的采集上难以完全一致,因而绘图有详简之别。
总图第一图第一号填“号字一号,土名唐儿坞,山六分六厘七毫”:
  
图5  清代休宁县八都二图佥业总图第1号
图5“唐儿坞”二号地,左下竖写批注:“地是一块,照册原作五号,土名同。”土名相同的一块地分割为“五号”。鱼鳞图册登记土地,因为产权分割的原因,有的会把整块土地分割成几个小块登记。换言之,鱼鳞册登记土地一般是一丘一个号,但也有的是一丘几个号。所言“照册”是照官府鱼鳞清册。清代休宁县“号”字所编在八都二图,明万历编“李”字,清康熙二年新编“号”字。
图正注明了填写要求,“佥业姓名必书图内”,如果写不下,则“书空处”,以“注外”两字说明。如一千一百四十一号为例,可见其“注外”:


图6 清代休宁县八都二图佥业总图1141号“注外”
该号“众厅”基地分庄20人,图内写不下,只能“注外”而“书空处”;登记高氏家族公用建筑用地,计上地72.89步,“注外”分庄的积步之和与之相同。万历九年休宁县税亩等则,“上地”每亩为200步,72.89÷200=0.36445亩,20人分庄,每人平均只占0.0182225亩。此鱼鳞总图登记宗族公用建筑用地,分庄占有,地权分散,土地、业户信息精确。图正为了详细记注细分地权,创新设计了“注外”的登记形式。
3.清代休宁霞溪村鱼鳞总图
明清徽州鱼鳞图册以“图”为单位攒造,但里甲编制下的人户居住在自然村,村与村之间有“官路”连接,业户生活以“村”为中心,绘制“村”的鱼鳞总图便于经常性的地籍管理。清代休宁县霞溪村鱼鳞总图,计62页,组成9幅“全图”。 总图第5页“霞溪田地山塘全图”如下:

图7  清代休宁县“霞溪田地山塘全图”
“霞溪村鱼鳞总图”为私家摹本,“田地山塘”分布清晰,但所填注的编号、税亩、业户等信息具有选择性,有的田土丘块只标编号,而没有业户姓名。其中对标志性的村居建筑绘制图形并登记编号。图中“玉乳亭”地处“官路”,编588号,“汪氏宗祠”位于村中心,四周标注415、416、417、583、584等5个号地。霞溪村以汪姓居多。道光《休宁县志》载,乾隆三十八年建汪氏宗祠“祀迁霞溪始祖瑾”。 图7“汪氏宗祠”即是。汪瑾于宋元间“至休宁九都霞溪,见山川之胜,因卜居焉,是为霞溪迁祖也。” “霞溪”只是休宁九都所属的15个村落之一。霞溪村鱼鳞总图始于霞溪绿绕山,由官路连接八、九、十都,在土地区划上与以“图”为单位编制的鱼鳞总图不同。
明清鱼鳞图册由官府主持攒造,钤盖官印,由官库收藏。其登记的土地数据相对凝固。民间业主为了便于确认地权,私家抄录鱼鳞册、绘制鱼鳞图,有的在册记注地权变动,弥补了官册的不足。清乾隆十三年,广德州建平县(现郎溪县):“民间结讼,亦间有无印鳞册呈案。今以官册为主,访求民间所有之册,互相考核,补阙正讹,则鳞册犹为完物。” 徽州民间划分田地,常有“画图埋石为界”的事例。 嘉靖四年,祁门县谢氏兄弟订立土地标分合同,由县衙委派在城老人、里长等“眼同丈量,画图定界”。 通过鱼鳞图册实行地籍管理是明清基层行政和民间土地关系紧密结合的过程。
五、结  语
鱼鳞总图是总括单位面积内土地丘块的地形图。朱熹分层简化设计县、都两级总图,而以“保”的鱼鳞图登记人户、田宅内容,其制图技术为后世传承。史载“鱼鳞图”即鱼鳞总图,以标绘地形、确定位置;“流水册”(分图)登记业户独立的土地丘块。南宋“图帐”与明代“图册”形式相近,登记业户土地占有的内容略同。
《明太祖实录》所载“鱼鳞图册”,是对各地呈进鱼鳞图和鱼鳞册的统称。“图”是鱼鳞总图,“册”为鱼鳞册,二者形式有别、作用不同。鱼鳞总图挨次绘图编号,但不登记田土亩分。将“总图”上编号的每块土地绘为分图,登记都图、业户、田土四至、亩分等内容,编类为册,即是鱼鳞清册。明清县、乡、都的鱼鳞总图,虽属不同层级,但均为地形示意图,限于篇幅,总图无法登记大量土地数据和业户信息。
鱼鳞总图与鱼鳞分图的区别是:第一,登载土地数量不同。“总图”以图、圩为单位,编号成百上千,涵盖田土数百亩至千亩。“分图”每号登记独立地块,土地面积在亩、分、厘之间。第二,鱼鳞总图只载土地编号,不登记业户姓名,而分图详细登记土地占有情况。清代徽州鱼鳞清册还在册批注业户地权转移信息。第三,“图”与“册”形式不同。鱼鳞总图以“幅”计,有的一幅总图附在清册前,有的多幅总图装订成册。鱼鳞清册(分图)以“帙”计,每册数十百页,每页登记四号或二号田土,绘制独立地块的地形图,登记都图、业户、四至、亩分等内容。  
明清鱼鳞总图原件所见,徽州以“图”为单位分区段编制,苏州以图-圩结构绘制总图。徽州民间又以自然村为单元绘制总图,突破了都图土地区划。鱼鳞总图区划范围因时因地而异。晚清上海《法租界鱼鳞图》所绘“租界”地块编号数以百计, 传统鱼鳞总图在近代城市土地登记中仍然发挥作用。成都首创现代版土地鱼鳞图,以村民组的土地权属画界绘图。 鱼鳞总图标绘区划单位内各号田土的形状和位置,便于业户土地产权在田野的认定。鱼鳞总图与分图“总、撒相合”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鱼鳞图册是宋代文化精英所创,其起源应与《周礼》记载的土地“疆界”图有联系。 周朝“邦国本图”即总图。随着中国古代土地私有化的进程,登记业户独立地块的鱼鳞清册成为明清地籍的主要载体。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管理的最高水平,其以实名制登记土地,田土四至边界固化细化,业户的土地确权明晰,以此实现均平赋役的理念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汪庆元,安徽博物院研究员,合肥 230041)
(责任编辑:周群,吴四伍 责任编审:路育松)
发表于 2017-4-13 1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上传pdf格式的,这种文档不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0 15:27 , Processed in 0.0827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