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12|回复: 2

历史没有那么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9 2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2年4月14日,夜里11时40分,有号称“根本不可能沉默”的超豪华巨型客轮,奥林匹克级油轮“泰坦尼克号”在她的处女航中,在纽芬兰附近海域,船的右舷与冰山相撞,冰冷刺骨的海水无情的涌入船舱,第二天凌晨2时20分,船体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在海底昂着头,她的高贵被残破和污迹掩盖。这个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继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构造物就这样由历史变成了传奇。
    在电影《泰坦尼克》里,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幅充满人性,感人至深的温暖画面:老船长庄严地宣布让妇女儿童先上船,并平静地同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一对贵族老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紧紧相拥含笑而眠,把生存机会留给别人。一名法国商人把两个孩子送上救生艇,星光下诀别亲人的他泪流满面却拒绝上船......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动人的场景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出于善意的艺术创造,历史的真实远远没有那么温暖,相反却令人感概叹息,心生寒意。
    根据保留下来的乘客记录和一些学者计算,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最低票价30英镑,最高为870英镑)有乘客319人,200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63%;二等舱(最低票价12英镑)有乘客269人,117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43%;三等舱(最低票价3英镑)有乘客699人,172人幸存下来,幸存率为25%。
     三类舱位的幸存率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有两个原因:其一“泰坦尼克号”和别的客轮一样,将存放救生艇的区域安排在了头等舱和二等舱附近,以降低富人和中产阶级乘客对航海风险的担心,当时所有的轮船都是这样设计的;其二下水逃生的安排也保持了这个相同的逻辑,即头等舱、二等舱优先,而不是后来盛传的“妇女儿童优先”。就儿童而论,一、二等舱共有儿童32人,只有一人死亡,三等舱有儿童75人,死亡55人。毋庸讳言,作为社会等级标志的舱位成了生命的筹码。一、二等舱乘客中的遇难者有很多要么是盲目相信“泰坦尼克号”是“不沉之船”,要么是在等待家人时错过了逃生的机会,而幸存下来的三等舱乘客,大多数是在跳入水中之后才搭上救生艇。
     真实的泰坦尼克是冷酷的,但愿它会永远成为我们的历史;艺术的泰坦尼克号是温暖的,希望它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
发表于 2015-4-19 23:4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美的背后一定会有"残缺"
发表于 2015-4-22 1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希望你说的也不是历史的真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19 05:11 , Processed in 0.08053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