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术语的误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6 19: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理发术语错误
就身边的亲人而言,我的姐姐,也就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姐,她曾有过一段辍学打工的经历。那时的我似乎是到了上小学五年级的年龄。她为了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经济开支的“赤字”状况,于是她开始了学习理发的道路,学成后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在她的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店里新收了一个学员。依稀记得她和我姐的对话,学员说:“曾经听过有人把剪发说成‘掐山’是这样式吗”?于是在学习有关于语误知识后开始研究此类专业术语的用法及运用范围。其实,所谓剪发,就是使用削剪工具,辅以梳子,配合脸形,流行趋势及顾客意愿,创造一个明朗、清爽、美丽亦舒适的的发型。所以以上那位学员的‘掐山’是说将原本的毛糙头发剪去从而长出更优质的发丝。
二、法律术语误用
   1、我要上诉你
   两邻居之间因为通风、采光问题发生纠纷,经过多次交涉未果后,邻居甲愤怒地甩下一句话——“我要到法院上诉你!”同样,雇工刘某在向老板讨要工资受阻后,也撂下一句话——“我要上诉你,咱们法庭上见!”
生活中起诉、上诉、投诉、申诉不分的现象经常发生,实际上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法律含义。 
  起诉,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或者就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判的行为;以及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行为;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犯罪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行为。 
  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并缴纳上诉费要求予以纠正的行为。
   2、迟到一次罚款20元 
万达集团哈尔滨分部为了严肃集团管理,确保服务质量,制定了以下严格的管理制度:   (1)职工应按时上班,迟到或早退一次罚款20元。旷工一次罚款50元。
   (2)工作时间不允许串岗,违者每次罚款10元……
企业在规章制度中出现“罚款”的措辞是违法的,规章制度中罚款的规定对职工依法不具有约束力。
首先,企业不是行政机关,不具有罚款权,无权对职工进行罚款。《行政处罚法》第8条、第15条分别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企业并不属于行政机关,因而不具有罚款在内的行政处罚权,故企业在规章制度中出现“罚款”的表述,是错误的。其次,企业私自设定的罚款权,对职工依法不具有约束力。《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第80条分别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因此,企业建立的罚款制度是违法的,对职工依法不具有约束力,可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企业予以改正。
  三、新闻语误
  1、“间接”误为“直接”
来源:《百家讲坛》于丹
语误展示:于丹“那个时候的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结交一个广见博闻的好朋友,让他所读的书,让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
分析:所谓间接经验,是从书本或别人的经验中取得的经验;所谓直接经验,是亲自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你的朋友的经验,通过读书而得来的,是间接经验;通过亲身实践而得来的,是直接经验。朋友的直接经验传达到你这里,已经是间接经验了;朋友的间接经验被你吸收,就更属于“间接之间接经验”了。这些间接经验怎么会转化成直接经验呢?
   2、“势利”误为“势力”
来源:电视剧《奋斗》
语误展示:夏琳立马打断,说:“别老为了为了,干什么都有目的性,多势利呀!”字幕就把“势利”误成了“势力”。
分析:势,权力、权势。利,利益。“势利”本是名词,指权势和钱财,在感情色彩上属中性词。引申作形容词,指以权势的高低、钱财的多少分别待人的处世态度,在感情色彩上属贬义词。。“势力”只作名词用,是中性词,指权力,也就是处于高位而产生的威力,现在泛指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3、“化装“误为“化妆”
来源:电视剧《闯关东》
语误展示:《闯关东》第48集,尾崎告诉森田前几天发生的“中村事件”:“六月二十六日,中村君带了几个人,到兴安岭索伦山附近化妆侦察,被东北军抓住了,搜出了军用地图和调查笔记。”字幕把“化装侦察”打成了“化妆侦察”。
分析:“侦察”需要的是“化装”,而非“化妆”。 “化妆”与“化装”,两个词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修饰、打扮的意思,但是其目的和内容都有差异。第一,从内容上看,“化妆”一般只是涉及身体本身的局部的修饰改变,如头发、面容、手、脚、眼等;“化装”可以涉及身体本身的局部,如头发、面容等,也可以是全身装扮,包括服饰、身份等外在的东西。第二,从目的上看,“化妆”通常以修饰美化自己为目的,使自己仪表整洁,显得端庄、漂亮;“化装”则是假扮,目的是隐藏自己本来的面目和真实的身份,使别人把自己当成另外的人。常识告诉我们,侦察是为了弄清敌情、地形以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的活动,有一定的危险性,故而担任侦察任务的人员,常常需要“化装”,使敌方不容易识别自己的身份。
   四、宣传语误用
   1、旅游地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早些年,宜春旅游政务网在主页显眼的位置打出"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的广告语,一时各大论坛争相转发与评论,这条"雷人"宣传语让宜春红遍全国。据悉,某旅游专家的广告创意原是"宜春,一座叫做春的城市"。相关干部进行二次创作:前面"座"了后面还"做",实在拗口。于是只"叫"不"做"。宜春市旅游局相关人士表示,口号寓意宜春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能让更多的人记住宜春。而后又有网友开始恶搞简阳,将简阳宣传语误读为“简阳,一座壮阳的城市”。简阳相关负责人不得不出来为城市“躺枪”辟谣。
以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群为中心的景观,辐射外围。北有承德皇家狩猎名苑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夏可观赏茫茫林海和大草原,冬可饱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南有昔日皇家御苑、今日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西有京北第一草原度假区和白云古洞;东有朝阳洞、御泉行宫和辽河源度假区、潘家口水库世界世界奇观-水下长城游览区;在京承公路间还有巍峨群山之中雄伟峻峭的金山岭长城。全市景观密布,形成了著名的京北黄金旅游带……
虽然古时皇帝每年都会来到这里,但多半是为了展示狩猎技巧,树立国威。皇帝自己是不是想来我们不得而知。“游承德,皇帝的选择”而后又被网友戏称为房地产广告。
  五、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成语是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尽管个别成语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演变,但我们还是需要注意大多数成语的来源、典故、出处等,不能与其本意或者固定意义相违背。对下列成语就必须记清词意,不能望文生义。
    1、间不容发: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不 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3、拍手称快: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4、不足为训:足,值得。训,准则,典范。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5、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7、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8、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9、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在今天的教育模式中,作为未来讲台上的知识传授者,授课的重点,应是学生难以掌握或普遍没有掌握的内容。中文老师通过语误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如何学习语言的问题,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对哪些语法知识还没有掌握或较难掌握。这个时候,中文老师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专门讲授或多讲授有关的语法知识。如果中文老师不做好语误分析工作,在决定授课的重点时,也许会偏离航道,把一些难不倒学生的语法知识当作重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素质难免会受到影响。
萧炳基指出,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错词、错句,有两种作用:第一是了解学生在语文表达方面的问题;第二是诊断病源,对症下药。谢锡金等均认为,分析学生的语误是改善语法准确性的有效方法,能令教师及学生在运用语文时减少犯错。为此,中文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误分析能力,也就是判别、描述和修正学生作文语误的能力。不然,教学素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语感是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以及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感可判断语言的可接受性,并能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语言,按照交际需要而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语感具有以下四个心理特徵:
1、直觉性——对语言的一种本能反应,跨越了中间的分析、推断及验证等环节。语感的直觉性实际上是主体对语言的悟性。
2、同化性——意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用已形成的认知结构诠释与说明客体,亦即对客体进行整合、加工的机制。只有语用层面上的语言同化才是最快捷的语言过程,才能产生较强的语感。
3、整体性——由於语感是主体直接用於语用层面的语言同化,舍去对语音、词义、词汇、语法等具体的条理分析,因此,它以全方面的整体性掌握语言对象,并获得语言的表面意义、隐含意义、语素意义、非语素意义、内部语境意义及外部语境意义等的总和。
4、情感性——语感不仅停留在对语言现象及语文知识正误的简单判断上,更要对语言内容的真伪、语言形式的优劣作出迅速的感悟,从而引起主体情感的震荡。
    结语:普遍来说,中文教师都会依赖语感去判别语误;其实,运用语感识别含有语误的句子,并不等於语误分析的全部。亦认为,语文教师借重对母语语法的直觉以教授母语,但由於各人所采用的语法都与标准的母语目标语有异,因此这些直觉(语感)并不完全可靠。因为,这只能从表面上看到一个句子有没有错,但却看不到错误的本质是什麽,亦会出现判断失实的情形,都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把语误改正的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02:06 , Processed in 0.0787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