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27|回复: 0

《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评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8 04: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行远必自迩 于 2015-3-8 04:41 编辑

       《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评介
        程杰、纪永贵、丁小兵合著之《中国杏花审美文化研究》,2015年初由成都巴蜀书社正式出版面市,该书是该社“中国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书系”中的一种。全书分前言、上编、下编三大板块。前言是宏观通论,就杏的自然分布、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梳理勾勒和系统阐发,力求全面、简要地展示杏这一物种的自然、社会和文化价值,深入把握其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贡献和意义。上编为文学研究,共分三题,一就古代文学杏花意象和题材的创作历程、题材内容、审美表现及其文学意义梳理和阐发,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杏花意象和题材的创作特点、内容成就和文学史贡献。二就古代文学杏花意象和题材发生、发展、演变历程的纵向勾勒。三对“杏花春雨江南”这一名句的创作心理、审美内涵及其经典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以上三题纵横交叉,点、线、面有机结合,较为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杏花意象书写的丰富情趣、基本历史和深厚意义。下编为风景名胜研究,主要又分三个方面:一就唐长安(今西安)曲江杏园、唐宋徐州丰县朱陈村(亦名杏花村)、明清北京香山等著名杏花景点的具体地址、来龙去脉、风景状况、历史影响等进行详细考述。二对江苏南京、安徽贵池等地杏花村地址的详细考述,并进而就全国各地所谓“杏花村”各鸣其正、竞显风流的文化现象及其社会心理进行全面的总结梳理和深入的文化分析。三是对当代各地各类杏花节的全面综述和现实背景挖掘。风景名胜是杏花风景最为集中、丰盛之地,也是杏花观赏文化最为生动、活跃的场景,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和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通过上述跨越古今、有点有面的集锦式考论,广阔、深入地展示了我国杏花观赏历史的核心景象和杏花观赏文化的生动情趣,饱含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和文化生活启迪。总之,该书是对杏花进行审美文化学研究阐释的学术专著,文史兼融,考论并举,内容丰富,阐述深入,既是花卉文化研究的重要收获,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富有特色的开拓性成果。


目    录


前  言——杏及杏花的自然分布、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上 编  文学研究

一、论中国文学中的杏花题材和意象
第一节  杏花的文学地位
第二节  杏花题材创作的历程
第三节  杏花的物色美感
第四节  杏花的节令情韵
第五节  杏花的文化意蕴
二、论杏花意象和题材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杏花意象的发生和发展
第二节  唐五代咏杏文学的起步
第三节  宋代咏杏文学的繁荣
第四节  金元两代咏杏文学的成熟
第五节  明清咏杏文学发展中超越
三、论“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第一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原创意蕴
第二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杏花春雨江南”的经典意蕴

下 编  风景名胜研究

一、唐长安曲江杏园考
二、论朱陈村的地理信息和文化意义

第一节  朱陈村应在徐州丰县
第二节  朱陈村在萧县的说法当出苏轼一时意兴
第三节  清人始指朱陈村在丰县赵庄
第四节  杏花村与朱陈村应是一地
第五节  朱陈村的文化意义
三、金陵杏花村考
四、北京香山杏花考
五、贵池杏花村考

第一节  贵池杏花村景点
第二节  贵池杏花村文学
第三节  贵池杏花村文献
第四节  贵池杏花村复建
六、杏花村文化研究
第一节  杏花村文学考源
第二节  杜牧《清明》诗考
第三节  杏花村地理分布
第四节  杏花村文化内涵
七、当代全国各地杏花节综录
第一节  江南、西南地区
第二节  湖北、河南、山东地区
第三节  华北地区
第四节  东北地区
第五节  西北地区
第六结  总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7 05:12 , Processed in 0.0922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