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360|回复: 1

名医缪希雍与金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4 1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缪希雍,字仲淳,号慕台,又号觉休居士,是晚明时期响当当的医学大家。他生平好行走四方,交游广阔,治病患不论贫富贵贱,“重节气,娴经济”,多才多学,被东林党魁高攀龙誉为“天下奇士”。
缪希雍和江苏金坛人王肯堂都是明季江南地区一时瑜亮的名医,二人也因医而结缘,相互探讨医术,造福世人。他和另一位金坛人于玉立,因佛而结缘,共同拜在高僧紫柏门下,倡刻《大藏经》,为保存古代佛教典籍作出了重要贡献。
缪希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奔波,因为几个朋友的关系,时常寓居金坛。到了晚年,他索性迁居金坛,直到老死。缪希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又与金坛有着不解之缘。
久病成医
明嘉靖年间,缪希雍出生于苏州常熟,其父缪尚志,字行达,以举人官汉阳府通判,娶妻孙氏,久不育,续娶周氏,晚得子。
缪希雍7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周氏孤苦无依。缪母很注重儿子的教育,13岁时给他找了个私塾老师加以严教。但是,缪希雍十分顽皮,“负气喜任侠”,整天跟一帮混世少年在外生事。一次,缪母呵斥他:“你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做了一辈子的清官,你是他唯一的儿子,不能跟着先生长辈们好好学习,以图继承你父亲的志向,却整天和那些小痞子们瞎混,你就准备这样苟活在世上吗?”缪希雍如梦方醒,痛改前非,与那帮地痞少年断绝往来,重返学堂,专心读书。
缪希雍自小体弱多病,经常求医服药。17岁的时候,他染上了疟疾,吃遍了“汤液丸饮”,甚至请巫师作法,都不管用。于是,他就自己检读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等医书,弄清楚疟疾的病理,对症下药,没过十天,自治而愈。这个经历让缪希雍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之后,缪希雍参加了科举考试,一击不中,慨然弃去。其时,家道中落,门庭衰冷,为了生计,他便设馆授徒,教教小孩,同时,奋志读书,精求医道。离缪希雍家不远,有个叫赵用贤(字汝师)的人,官宦世家,建有私家藏书楼“脉望馆”,收藏了很多医书古籍。赵家与缪家为世交,缪希雍因此有机会经常去赵府看书。那时候的他,博览群书,兵农礼乐、天文地理之说无所不知。赵用贤后来考取了进士,成为著名的谏臣,因得罪张居正被杖责,史书上说他是晚明党争的始作俑者。
研读医书让缪希雍明白了做一个好医生的必备前提:“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文理不通,动成窒碍!”他认为,学医者应当“读书穷理,本之身心,验之事物,战战兢兢,求中于道。”
成年的缪希雍胸怀天下,难改任侠本色,“如干将莫邪,精色射人,不可抑遏”。于是,他决定行走四方,游寓行医,寻师访友,搜集药方,精求医道。万历三年(1575),而立之年的缪希雍拜别母亲,出门远行。

趣味相投
缪希雍在旅途中,不管遇到的是和尚道士还是乡野村夫,都“相与垂眄睐,披肝胆”,所以搜罗了很多民间偏方。偏方与古方结合,也成为日后缪氏医学的最大特色。
万历七年(1579)秋,34岁的缪希雍在留都南京遇见了31岁的王肯堂(字宇泰)。其时,王肯堂到南京参加乡试,考取了举人。王肯堂也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奇门遁甲、排兵布阵无所不涉,更重要的是,他也精通医术,而且,他学医的初衷是为母亲治病。这和缪希雍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二人始晤,相得甚欢,共谈医道。缪希雍毫无保留地传给了王肯堂两个秘方:一是治呕血,“补血须用酸枣仁”;二是缪氏独制的“资生丸”,常嚼可健脾胃。这两个方子后来都被王肯堂收进了自己的医书。王肯堂的父亲王樵“年高脾弱,食少痰多”,王肯堂就把“资生丸”加以改良给他服用,王樵顿觉“胃气渐实”。
认识了王肯堂,缪希雍就经常来金坛。万历十一年(1583)四月,缪希雍相约王樵、王肯堂父子共登茅山,王樵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游茅山记》。王樵对缪希雍也很佩服,称赞其“志行高洁,有学有文”,经常能告诉他们闻所未闻之事,“岂但吾辈之益友,实为今世之古人!”王家祖坟以及王肯堂的墓地都是请缪希雍勘察选址的。
王肯堂和缪希雍还联手会诊过一些病患。于玉立(字中甫)的长子出水痘,兼血热与气虚。医生给他服了解毒药,毒气作泄,一日数次不止,水痘平陷,正气不支,情况不妙。于玉立就找来缪希雍,缪希雍以鸦片加炒莲肉,用米汤送服,腹泻立止。随后,王肯堂又以人参、黄芪、鹿茸煎服,补其元气,孩子的身体很快就好了。
松江府云间(今属上海)人康孟修得了怪病,忽冷忽热,不思饮食,找了很多医生都无法医治,病情日危。缪希雍闻讯前往,望闻问切之后,他发现病情复杂,没有立即开方子,而是回去“遍检方书”,反复分析。觉得还不够透彻,就请王肯堂过来一起研究,最后,两人定下了一个方子“五饮丸”,主要成份有干姜、茯苓、白术等,专治体内留饮不去之症。康孟修服用后,很快痊愈了,他也因此跟缪希雍结为生死之交。
壮志难酬
缪希雍虽然善于医道,但治病救人不是他惟一的抱负,治国救天下才是他最大的理想。他常年奔波在外,风餐露宿,长得“电目戟髯”,一如图画中侠客的模样。“谭古今国事盛败、兵家胜负,风发泉涌,大声殷然,欲坏墙屋。”他曾经对后生钱谦益说:“传称上医医国,三代而下。诸葛亮之医蜀,王猛之医秦,繇此其选也。以宋事言之:熙宁之法,泥成方以致病者也;元祐之政,执古方以治病者也;绍述之小人,不诊视病状何如?而强投以乌头野狼毒
之剂,则见其立毙而已矣!”
缪希雍并非只通医道,高攀龙说:“仲淳又精形家,凡山川隐见向背,察之微茫渺忽无失;又能诗能大字,熟于古今治乱邪正消长之机,熟于两兵相临失败之算。”缪希雍是一名堪舆高手。堪舆之术不只是简单的看风水,还包括仰观天象星云、俯察山川水利,也就是“天时地利”两大要素,在古代的农田水利、军事战法中运用很广。
万历十四年(1586),缪希雍接到好友徐贞明(字孺东)的邀请,北上参加京东水利工程的建设。徐贞明与赵用贤为同年进士,是著名的水利专家。而据钱谦益说,建设京东水利最早还是由缪希雍提议的。
这是大展才华、实现梦想的机会,缪希雍将老母托付给好友康孟修,孤身北游。京东水利是个恢宏的计划,往日京都用粮皆从南方漕运,但河道时常淤塞,导致粮食供给不足, 不仅民用受影响,军用也困难,不利战事。若建成京东水利,可在京师附近种植水稻,问题迎刃而解,利国利民。
缪希雍和徐贞明满腔热情投入水利工程,可是,很快遭到许多官员、太监的反对,因为他们都在京郊有私田家业,京东水利对他们的利益有极大损害。官员们连章弹劾,不到一年,京东水利就停工了。缪希雍也一筹莫展,空有报国心,却无报国门。不过,缪仲淳关于招南方善耕者为农官的建议,后来还是被采用了。
就在同时,缪希雍的母亲在康孟修家里突然患了痢疾,大泻不止,不能进食。康孟修夫妻像亲生儿媳那样精心伺候缪母,无微不至。可是,老太太终究没能扛住,临终前,她对康孟修说道:“吾儿虽北游,有公在,如吾子,吾目瞑矣!”说罢溘然长逝。康孟修放声大哭,冲着北方跪下,祈求朋友的原谅,并以上好的棺木给缪母入殓。
缪希雍此出既未酬壮志,又痛失至亲,人生可悲,莫若如此。紫柏赠诗《送仲淳奔丧南还》有云:“风树萧萧千里归,两行血泪染麻衣。”其哀伤落寞之情可想而知。
缪母为缪家侧室,不能丈夫同穴。所以,缪希雍只得为母亲另择墓地。虽然他精通风水,但直到万历十七年(1589)腊月,才决定将母亲灵柩归葬宜兴阳羡山。

意气相合
缪希雍早年意气勃发,颇不可一世,直到他遇见了紫柏和尚。紫柏,法名达观真可,吴江人,居晚明四大高僧之首。其年少时性格刚猛,自言“吾本杀猪屠狗之人,惟知饮酒恃气而已。”17岁时,仗剑远游塞上,在苏州躲雨入虎丘寺,夜闻诵经,心忽开悦,剃度出家。晚明宗门寥落,法道陵迟,紫柏便立志重振佛法,辨明纲宗,遂云游四方,遍访高僧大德。从这点来看,缪希雍与紫柏在性格和经历上都有相似之处。
大约在万历十年(1582),缪希雍认识了从北方归来的紫柏。紫柏只比缪希雍大3岁,但是二人一交谈,缪希雍深为折服,顿时开窍,悔悟少年习气,并礼紫柏为师。之后,缪希雍还把许多“任侠血气”的朋友介绍到紫柏门下,个个痛改前非。
也就在这个时候,紫柏来到金坛,认识了于明照、于玉立,王樵、王肯堂这两对父子。两家人都信佛,对紫柏礼遇有加,缪希雍作为侍者紧随其后。紫柏门下多官绅居士,缪希雍以布衣之身显赫其中。他还和于玉立、丁元荐、沈应奎、贺学仁等人义结金兰,以节概意气相期许。
于玉立性格耿介,善结纳名流,熟谙政治运作,官至刑部郎中,抗疏忤大臣,几遭不测,罢归。“妖书案”中,他和紫柏都深陷囹圄,犹上疏力陈,为紫柏辩护脱罪。万历末,围绕东林党的门户之争,他也扮演了主要角色。
丁元荐,字长孺,浙江长兴(属湖州)人,和于玉立是至交好友,为人憨口直言,嫉恶如仇,官居内阁中书舍人。于玉立在风口浪尖之时,丁元荐挺身相助,被罢官。
沈应奎,字伯和,武进人,重然诺,好急难,“乡里侠少年皆附之”,官至光禄寺少卿。沈应奎的老丈人是丹阳人邵芳,世称“丹阳大侠”,为著名的政治掮客,曾经帮助高拱坐上内阁首辅(即宰相)的位子,随后高拱被张居正搞下台,张居正还派人追杀邵芳全家。沈应奎闻讯,夜奔丹阳,救出了邵芳的独生幼子。
贺学仁,字知忍,丹阳人,是汤显祖的门生,而汤显祖和于玉立又是同年进士兼好友。贺学仁的儿子贺世寿曾经为于玉立和东林党说话,被免职。贺学仁却不以为然地对朋友说:“吾喜吾儿之得与党人!”
由此可见,缪希雍结交之人,都是意气相合之辈,或者说是相互的气场吸引。缪希雍和于玉立拜到紫柏门下,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募刻《大藏经》,这是他们追求理想的另一种方式。《大藏经》即一切佛教典籍的总称,晚明之前,佛教典籍都是折叠式书册,不宜携带传播。而且木刻本多有毁坏,许多佛典都面临失传。
著名居士袁了凡首先倡议将佛典由折叠式改为方册。万历十年(1582),紫柏会同一帮居士,在浙江嘉兴筹划重刻《大藏经》。首批捐资唱缘者有于玉立、王肯堂、缪希雍、袁了凡、冯梦祯、陆光祖、管志道、王世贞等数十人。
《大藏经》初刻于五台山,因冰雪苦寒,移至浙江径山寂照庵续刻。当时,缪希雍在金坛,紫柏特地派了一名弟子与他商谈移址续刻的事宜。后来,这套《大藏经》被称作《径山藏》,又作《嘉兴藏》。整个工程却到清康熙年间才结束,这些人都没能看见。

急公好义
“仲淳义侠自喜,狥(同徇)人之急,不顾其身与家,交游几半天下。”“吾有布衣之友曰缪希雍仲醇,国之高义,不侵为然诺者也!”这是朋友们对缪希雍的一致评价。
缪希雍总是古道热肠,急公好义。杨涟(字应山,东林党人,后被魏忠贤所害)在常熟做县令时,当地曾经闹水灾,缪希雍就让自己的外甥女婿、缙绅毛清带头募捐赈灾,并加固塘坝。缪希雍自己行医则是医者仁心。他每每看好了垂危的病人,不求报酬,而是“攘臂自快不索谢”。他医治的病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小厮乞丐,他都平等视之,尽力而为。
古时医家有习俗,“医不叩门”,这是为主家避讳。但是,缪希雍却常常打破旧例,一听说哪家有难治之病,便会主动上门会诊。一年夏天,高攀龙的二儿子得异疾,高烧多日不退,眼看不行了。缪希雍突然来到高家,看了看病情,只用了一帖药,孩子就出汗退烧了。此前,缪希雍还治过高攀龙的内弟和大儿子,高攀龙因此激动地说:“天生仲淳为吾辈也!”
缪希雍在金坛,与王肯堂、于玉立聚到一起,“掀髯奋袂,上下古今,肝肠意气,相视莫逆”。有一个叫庄敛之的后生十分仰慕他们,时常跟在他们后面,执弟子礼。万历四十二年(1614),庄敛之的父亲病危,当时王肯堂已经去世,庄敛之找了很多医生都看不好父亲。只得托人去长兴请缪希雍。年近古稀的缪希雍立刻出发,马不停蹄,“三日夜驰”至金坛。一搭庄老爷的脉,发现给前面的医生开错了方子,反而加重了病情,无法医治。但缪希雍还是勉力为之,两天后,庄老爷去世了。缪希雍含泪而去。
万历四十五年(1617),缪希雍偶过金坛,正巧庄敛之腹泻不能食,痛苦不堪,庄母“朝夕相视,哀号冲天,恨不能以身代也”。缪希雍给他服用了三付药,腹泻就止住了。一个月后,缪希雍再过金坛,发现庄敛之居然“鸠形鹄面”。庄敛之告诉他,自己腹胀不能进水。缪希雍又给他开了个方子补气,并劝他暂时戒色。庄敛之很听话,一下子放走了所有的小妾。很快,他的身体也好了。这时,手下的仆人才告诉他,主人久病不愈是因为一个小妾暗地在药中下了巴豆。
也就在这一年,缪希雍正式移居金坛。之前,在长兴,略通医道的丁元荐已经把缪希雍的医案、医方汇编刻印了《先醒斋笔记》。天启元年(1621),庄敛之又将前书扩编,刻印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后来,庄敛之还协助缪希雍编纂了《炮灸大法》等书。
天启五年(1625),缪希雍的舅外孙、毛清之子毛晋为他刻印了《神农本草经疏》。毛晋此人在中国印刷史上大名鼎鼎。他当时在江西订制的宣纸,在边上都盖一个“毛”字,被称为“毛边纸”;他刊印的书籍被称为“毛刻本”;他抄写的那些珍贵古籍,被称为“毛钞”。
缪希雍生平好酒。钱谦益赞曰:“我友缪仲醇,别酒号渠帅。”万历三十三年(1605),缪希雍六十大寿,好友们为他庆祝,缪希雍与众人在水上聚船豪饮。客散,缪希雍从梦中醒来,又起哄邀饮,说道:“时清可待吾辈用事,有日得一当以报国也!”早晨起来,他略整胡须,又要招客设宴。当时,好友朱国祯(天启年间曾为内阁首辅)已经疲惫之极,闻言吓得立即解缆而逃。
缪希雍70岁的时候,于玉立的弟弟于玉德(字润甫)和朱国祯计划带他一去赏梅,可惜梅园主人已亡,未果。于玉德就对朱国祯说:“花可不看,言不可不文。”于是,朱国祯为缪希雍作寿序,以梅树的品节赞美好友:“先生不偏不倚得其骨,能歌能赋得其韵,多才多艺得其枝,行素行简得其余。”
缪希雍还跟于玉德一起研制了五加皮酒,钱谦益最喜饮此酒,还写过不少首祝酒诗,有云:“南酒推金坛,甘香比桑葚。”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极为推崇金坛于酒。这或许是金坛封缸酒的前身。
缪希雍年迈之时,犹是“酒后耳热,仰天叫呼,痛饮沾醉乃罢。”不改年轻时的豪迈本色。天启七年(1627),缪希雍在金坛去世,身后无子。于玉德出钱将他归葬到阳羡山,与缪母作伴。康熙四十年(1701),缪希雍的内侄孙王之麟将其灵柩归葬祖茔。
朱国祯的前任首辅叶向高曾经惋惜缪希雍一生没有功名,不得重用,朱国祯却说:“进乎道矣,岂在爵位?古云,英雄回首即神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19 10: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进乎道矣,岂在爵位?古云,英雄回首即神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7:35 , Processed in 0.0767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