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525|回复: 8

[经部] 周易注疏 [13卷](影南宋初年刊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7 07: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注疏 [13卷](影南宋初年刊本)孔颖达疏 ; 长泽规矩也解题

从数典搬来的。感谢原发布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1-5-30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感谢你辛苦。
发表于 2012-2-19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2-2-20 22: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樓主分享!
发表于 2012-3-8 1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楼主!
发表于 2012-5-28 13: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06: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
发表于 2012-7-2 10: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出版的易经书籍都是大同小异,看看宋朝时写的书籍怎么样,下载看看,谢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5-1-13 17: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书是直到南宋初年经注本与别行的单疏本的疏文,把经注本的底本的经注文分别插入,成为最初的合经注疏文绘本最早的版本。也是在越刊八行本中最早刊行的版本。由于避宋讳至构字缺末笔,而慎字不缺末笔,故初步推断本书刊行于高宗时期,最迟至孝宗初年刊行。非常可惜的是本书没有序目,也没有跋文。不是初印本,但属于早期印本。而且就本书的完备程度而言目前别无第二本。加之,在每卷末有陆子遹(陆游之子)于端平元年(1234)十二月至数年一月的“识语”,宋刊本、宋印本加之宋人点校,故而尤显贵重。据说也是在室町时代上杉宪实、宪忠父子使足利学校再度兴起。本书就是上杉父子向学校寄赠的古书之一。据考,公认以前,上杉父子陆续寄赠给学校书籍,直到今天,都全部传承下来了。

现存的汉籍北宋刊本及覆刻本,学校传存的大量宋元版书皆为上杉父子向学校寄进的,根据这一事实推测,产生了如此多数量的宋元版宪实是如何得到的问题。有一种说法是寄赠的这些古书是从金泽文库“持七出”的推测。后来金泽氏的藏书  据信用印章了。为了与室町中期以后在较有名的寺院相传的古籍加以区别,产生了“押捺”的臆说。在此书卷中、句读批点用朱笔,批点的涂抹用硃黄。

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现存在北京图书馆有与本书相同的版本,称为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该书序、表及卷一是以清代陈氏乡堂抄本配补,有清代藏书家陈鳣的跋文。亦即,后来为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收藏的版本。根据《瞿目》记载,首册失去、在周漪堂家、据钱孙保(求赤)(影)宋刊写本借抄补全。关于补抄部分,有唐代长孙无忌的《进五经正义表》。据瞿镛记载“此表为它本所无”。在南宋初年的覆宋刊单疏本里此表也冠于卷首。在我国(指日本),在冈正礼(玉河)的木活字印本单刊本里有此表,而且附载了天明八年(一七八八)的同人校语。结果是,在此版本中这份“上表”原来到底存在与否,实在无法确证。

在本馆(指足利学校遗迹图书馆)传下来的越刊八行本还有《尚书》和《礼记》。各覆刻文本同种版本的影印本尚未见到,前者属于元修本:后者有影印本,同样亦系后修,而且卷三十三至卷四十是根据十行本补写的。因此,此次在三书中间选择《易》刊行。幕府末期,大儒松崎慊堂向熊本藩细川侯进言,计划以本学校传下来的《易》、《书》的影写本覆刻,后来覆刻《书》的计划实现了,覆刻《易》的计划没有实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8:53 , Processed in 0.07965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