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5815|回复: 17

[今译] 史书不代表历史 历史也不能少了史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4 22: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书不代表历史  历史也不能少了史书,史书多是后代政权所编,其修撰根本目的在于对本朝的歌颂,对前朝的污蔑,为了可信,有可能对部分史实予以保留,但很多观点都是以后代政权的立政观点相符,即使后代很开明,但也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历史真实,因为我们所依据的史料永远不可能是完全与史实相符的,前朝所修必避其所讳,野史留言必有牵强猜想之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5 16: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您好


                           拙意又以爲:古人“信則傳信,疑則傳疑”,“不知蓋缺疑”這是吾國文化傳承的優秀傳統。《春秋》記有齊太史之簡,兄弟、父子相續,不屈於崔杼之殘殺,更有南史氏更亦願繼之;晉董狐之筆,正義凜然,弗懼於趙盾之權勢!此吾國古史所以爲信史也。
发表于 2010-3-15 14: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lilianjie 的帖子

标题颇有见地,但论述的过于片面。
发表于 2010-3-15 1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东北人,不爱整那些文绉绉的词,说句几大白话,楼主不看史书看啥啊?照你这么说,正史看不得,野史还是看不得,到底看啥啊?我们只能去刨古人的陵墓了,好歹能刨出点随葬品来,可以千年以后的人还能从实物上窥见我们的生活么?估计不大可能吧。
  记得纪录片《汉字五千年》中曾提到:一个汉代人假如能在唐朝复活,他人能很好的生活下去,因为信仰没变——还是孔孟之道,文字没变——还是方块字,可如果是一个欧洲人的话他就会发现,一切都变了。总之文字之于我们这个民族,承载的太多了!套用古人的一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切都要靠文字啊!无汉字,无史乘则无中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13 0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史书不代表历史,那么看来只有楼主的话代表历史了。
发表于 2011-8-15 21: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史书代表的是片段的真实,而能将这些片段连缀起来,则需要倚助研究者的努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8-16 1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四史----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发表于 2011-8-21 10: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之帖子

楼主之论有一定见地,二楼这位兄弟也说的颇为在理。二者兼顾,方为确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3 16: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里涉及历史研究的问题,看当今盛世:还有几人愿意、可能静下心来作些学问,写些东西。所谓专家学者,不过是高明的轿夫而已,或许生活使然,或许自己使然。总之,能留之于后世者无多,或许真让后人耻笑。留此存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10-4 10: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是后人写的,有的是钦定,当然与当朝利益相关。史又是人写的,与写作者的史德相关,如《史记》、《汉书》其始与官家无涉,且史德高尚;而《魏书》则受门阀影响极大,官办味特足,且写作者史德卑劣。因此高尚之史与秽史不可同日而语。我意,史不能尽信,然又不可不信,信与不信要全面分析,区别对待。万万不可如“古史辨”一派,将中国历史辨到无有!
发表于 2013-9-9 15: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lilianjie楼主说的很有见地,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了的。
楼主观点不在于谁好谁优,单只说一个读史的心地。
曹大家班昭的弟子--邓绥皇后,见汉代典籍多有错讹,乃召博士订正。
试想那时距春秋战国方数百年而已,脱错百出,何况千年。
且不说历代当权人事,只在信疑传抄中,错处已然不少。
发表于 2013-9-9 21: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如果要把全部的史实记载下来,人们如何能做到,即使做到了,我们又如何分辨得了。历史,只能是不断的积累下挑选出一些代表性的东西留下来。
发表于 2013-9-10 14: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靠这些史书那你观点有何实据能写出更靠历史除非你穿越吧
发表于 2013-10-11 21: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发生的一切,让史书来记载,其可信度,只能看史学家的素质了。他的信仰和性格往往能左右着史书的记载,从而导致历史有可能并没有真正地来反映历史真相,因此有时野史也是有可信度的。不能一刀切,要真真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发表于 2014-5-17 22: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史辨派的观点也不无道理,我们的历史是层累地造地不假,可千百年就这么传颂下来了,人们接受的也是这种历史史书(按楼主意)的历史,于是在大多数人那历史书中的历史即是历史,真真假假,不也是研究历史的痛苦快乐和动力所在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4 15:32 , Processed in 0.07904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