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250|回复: 3

[人文] 南海康先生传【张伯桢撰 北京沧海丛书社 1932年】大附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5: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记] 南海康先生传 一卷【张伯桢撰 北京沧海丛书社 1932年】

书名:南海康先生传
作者:张伯桢
出版时间:1932年
类型:传记
卷数:1卷(大附件)
注记:“沧海丛书”
形态:pdf 彩色,高清


[ 本帖最后由 ryyy 于 2010-1-15 16: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5: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以下两张样图为本人为方便上传而压缩过的(因为本人使用的电脑传送速度很慢很慢),不够清晰。其实该书为高清版本(全书本人未压缩),请放心下载。

[ 本帖最后由 ryyy 于 2010-1-15 16:2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5: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士在《亦佳庐小品》中有“读《南海康先生传》”一文:
    康有为以卓荦不群之资,高视阔步,倡维新最早。戊戌之事,虽以失败终,而中国风气之开,其力甚伟。晚年故步自封,不能顺应潮流,遂有顽旧之目。民六复辟一役,躬与其间,益为世论所讥。其最亲厚之弟子梁卓如,亦以宗旨不同,趋舍异致,而加遗一矢,斥为“大言不惭之书生”焉。然综其生平,自是一代人物,政见学术,均有其本色,固大有可传者,不当与草木同腐也。民十六卒于青岛。梁氏与同学诸子,设位公祭于北京畿辅先哲祠。祭文出梁手,绝沈痛。(此弟子公祭之文,而文中多专用梁氏个人口气,盖于文体稍乖。)于复辟事有云:复辟之役,世多以此为师诟病,虽我小子,亦不敢曲从而漫应。虽然,丈夫立身,各有本末。师之所以自处者,岂曰不得其正。
    又云:栖燕不以人去辞巢,贞松不以岁寒改性。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行吾心之所以自靖,斯正吾师之所以大过人,抑亦人纪之所攸托命。任少年之喜谤,今盖棺而论定。
    盖康氏早岁为立于时代之前者,而晚年则为时代之落伍者,前后均为举国所哗怪非笑。吾人尚论及彼,亦曰立身各有本末而已。梁氏《前清一代中国思想界之蜕变》谓:启超与康有为有最相反之一点,有为太有成见,启超太无成见。其应事也有然,其治学也亦有然。有为尝言:“吾学三十岁已成,此后不复有进,亦不必求进。”启超不然,常自觉其学未成,且忧其不成,数十年日在旁皇求索中。故有为之学,在今日可以论定,启超之学则未能。然启超以太无成见之故,往往徇物而夺其所守,其创造力不逮有为。殆可断言矣。(此文作于民九、十间)
    梁之善变,与康之不善变,师弟二人,洵适相反。而梁氏晚年,以新思潮推进之速,亦复苦于应接不及,而见讥落伍。师弟感情之恢复,盖亦与此有关。康氏既卒,梁以夙擅文事,且治史学,颇有志为其师撰传谱。而以资料不敷,逡巡未作,良以传康氏诚不易也。(梁出亡日本时,曾著《康南海》一书,惟重在议论,取便宣传,与史传异。)梁氏卒后,其友丁文江以语体文为撰年谱,闻已脱稿,行将出版。而康氏尚无传谱之属行世,实一憾事。(《清史稿》以之与张勋合传,限干体制,仅具概略。且史稿已禁止发行矣。)东莞张篁溪(伯桢) 于戊戌前一年从学于万木草堂,著籍为弟子。久闻绪论,拳拳服膺,于康氏著作,裒弆最多。尝为康氏刻万木草堂丛书若干种,其笃于师门可见。近所撰《南海康先生传》出版,凡数万言。(在北平烂缦胡同东莞会馆出售,每部定价二元。)卷后附有王树栅等跋语。
    王氏云:弟子述先生事,见闻较为真确,故能始末备举,巨细不遗。此书可作康先生年谱,并可为一朝史镜焉。
    吴闯生云:南海康先生,本一代伟人。此文洋洋数万言,综述其学术志行,略无遗蕴。自首至尾,如一笔书,波涛起伏,石破天惊。即以文论,亦古今有数之大文字也。南海身后得此,可以无憾。而作者亦可无愧于师门矣。
    宋伯鲁云:先生于是为不朽矣。
    杨圻云:记戊戌事者多矣,皆不得统系之记载。此作络脉分明,叙事翔实,可作维新史读。
    金梁云:皆事实,至沈痛,读之泣下。此必传之作,南海瞑矣。
    均甚推服。全书披读一过,觉其致力之勤,洵非苟作。于康氏身世志行,类能源源本本,道其终始;学术思想,则提要钩玄,煞费剪裁。文亦沈著遒整,与题称。自系研究康有为及近代史实有价值之参考书。
    以康氏之人物,为作传非易事,故疏脱之处,盖难尽免。光绪间之变法运动,以至戊戌维新,为康氏平生政治活动最有声色之举,亦近代史中关系重大之事。康氏鉴于国耻国难,发愤而以救国自誓,政治活动再接再厉,其意义尤足重视。书中于此,记述颇详,深便读者。惟戊戌康氏之蒙召见,由于先世父仅叟公之上疏论荐,于戊戌维新及康氏与光绪帝之关系上,亦一重要关键,传中漏未叙及,而召对乃若突如其来矣。康氏与先从兄由庵为癸巳乡试同年,以年家子视先世父,谈变法图强。先世父大器异之,目为国士,密疏请特旨宣召,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图自强。是疏所荐凡五人,康氏居首,以下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其称康氏云:忠肝热血,硕学通才。明历代因革之得失。知万国强弱之本源。当二十年前,即倡论变法,其所著述有《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记》等书,善能借镜外邦,取资法戒。其所论变法,皆有下手处。某事宜急,某事宜缓,先后次第,条理粲然。按日程功,确有把握。其才略足以肩艰巨,其忠诚可以托重任。并世人才,实罕其匹。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6: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伯桢(1877—1946),字子干,号沧海,又号篁溪,东莞篁村胜和村人。
  伯桢19岁在广州府学读书,21岁时成为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弟子,曾助康纂辑《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25岁始卒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和三十三年,两度赴日本留学,获东京法政大学法律专科毕业。在日期间,曾参加陈天华、秋瑾等发起的留日中国学生罢课运动。光绪三十四年回国,应聘为两广方言学堂教授。1910年,廷试中政法科举人,分派任刑部主事。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任司法部佥事,后应聘兼任清史馆名誉协修。民国17年(1928年),因政府南迁而解职,以著述鬻文为业。
  张伯桢先后捐资在北京左安门广东新义园建造袁督师(袁崇焕)庙,在北京广渠门内广东旧义园重修袁督师墓。1919年,又在袁督师庙南一里许修建袁督师故居,自建房屋于旁,时人称为“张园”。建国后,由其子张次溪捐献给北京市龙潭湖植物园。
  他一生致力于文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编著。著有《张篁溪遗稿》、《南海先生全书》、南海康先生传》、《焚余草》、《篁溪笔记》、《同盟会革命史料》、《兴中会革命史料》、《宗社党史料》等书。刊刻《沧海丛书》五辑,广收袁崇焕、张家玉等的文学史料。他晚年信奉佛教密宗。1946年在北京病逝,临终前,把珍藏康有为、梁启超的书牍墨迹以及有关袁督师的文物、齐白石等名人字画共1300余件,捐赠给北平历史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6 23:10 , Processed in 0.079914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