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6705|回复: 18

[点校] 朱元璋废除宰相的经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18: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宰相是辅佐专制君主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汉代名相陈平说宰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抚万民、明庶物;外镇四夷诸侯,内使卿大夫各尽职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上下内外的事都归宰相管辖,可见其权势是非常大的。由于宰相直接管理朝中百官,非常容易率领百官与皇帝对抗、架空君主甚至出现谋权篡位的严重后果。所以自从宰相制度设立以来,皇帝和宰相的斗争就从来没有间断过。随着中国古代政治日益走向高度专制集权,宰相也日益成为皇帝直接统命百官、掌控天下的绊脚石。明朝建立以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个人专制统治,防止大权旁落,无论政事大小,都亲自处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担心宰相始终在威胁着他和他的子孙后代的统治,经过多年的考虑和谋划,他终于下决心废除宰相制度。  
  大明天子之宝印朱元璋即位后立了两个丞相,就是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由于当时徐达经常在外面领兵作战,所以实权掌握在李善长之手。史称李善长“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朱元璋与李善长关系很好,彼此意气相投。朱元璋把李善长看做是萧何、张良式的人物,从指挥作战到军资供应,李善长经常参与。明朝建立后,许多政策、法规、制度、礼节和仪制等,也都是由李亲自制定,或者由他牵头完成。所以,在最初得以封公的六人中他居于最先的地位(其他五人是徐达、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然而,明朝建国以后,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权力过分膨胀,从而导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朱元璋也对李越来越不满意。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因为长期患病在家休息,很多天没有能够前往中书省处理政事,他心里感到不安,于是上疏恳请致仕(退休)。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表示未能尽职而有愧于朱元璋的信任;二是想借此试探一下朱元璋对他的态度,这是历代大臣惯用的一招。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像他设想的那样挽留他,而是马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回家去了。李善长退休后,由于徐达仍然在进行北伐,中书省的工作不能没有人主持,朱元璋于是提拔了追随自己多年的汪广洋为丞相。汪广洋为人小心谨慎,廉明持重,所以朱元璋对他放心。但是汪广洋能力一般,办事乏力,事事请示,又令朱元璋十分失望。李善长趁机将自己的亲信胡惟庸推荐进入了中书省。胡惟庸精明强干,又得到李的指点和他的旧部支持,加上胡惟庸善于逢迎,很得朱元璋的欢心,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升胡惟庸为左相,而汪广洋被降为右相。不久,汪广洋被朱元璋以“无所建白”贬到了广东,不久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于是胡惟庸大权独掌,飞扬跋扈,专擅朝政,独断专行,趾高气扬,权倾一时。官员向皇帝上疏奏事,必先经他审阅,只要是对自己不利的他便扣留下来,同时他还大肆收受贿赂、卖官鬻爵。大将军徐达深恶其奸,将他的不法之事上告朱元璋,胡惟庸得知后,企图陷害徐达。后来朱元璋的重臣刘基(伯温)暴病而死,于是朝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胡惟庸的传言,这更加坚定了朱元璋除掉胡惟庸的决心,不久,有人上告胡结党谋反,朱元璋立即下令严格追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胡惟庸,十年后,又以“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大逆不道”为名,杀死李善长及其家人70余口,并下令肃清逆党,前后受到牵连被杀的人多达三万,至此,淮西集团被一网打尽。洪武二十六年,又大兴蓝玉党案,再次屠杀一万五千多人。胡蓝之狱使开国功臣几乎被杀得一干二净。
  另外一个丞相徐达也没有能够善终。洪武十八年,徐达生背疽,忌吃蒸鹅,病重的时候,朱元璋故意赐以蒸鹅派人送去,徐达含泪吃下,不久死去。至此,明朝初年所任命的几个丞相全部被杀。
  胡惟庸、蓝玉被杀固然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受到牵连的人很多是无辜的。究其原因,就是朱元璋为了消除潜在威胁,强化皇权。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了一道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明代官吏常服这显然是在为废除中书省和左右丞相寻找借口,他废除丞相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由于设置丞相就会“不旋踵而亡”,而是在于丞相权力过大,容易造成皇权的削弱。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事皆朝廷总之”,就是为了使皇权兼并相权,以便大权独揽,威临天下。
  著名明史专家吴晗早在1934年曾经撰文《胡惟庸党案考》,指出朱元璋兴胡蓝之狱的原因:“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以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是不能相处在一起。一方面深虑身后子孙懦弱,生怕和他自己并肩起事的一般功臣宿将不受制驭,因示意廷臣,有主张的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杀,胡案先起,继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复继以蓝案。胡惟庸的被诛,不过是这一大屠杀的开端。”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相沿一千余年的宰相制度至此销声匿迹,君权、相权合二为一,使封建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到了最顶峰。从唐代中期以后君主集权和分割相权的总的趋势来看,明代最终废除宰相制度,也是宰相制度的必然归宿。而权力的高度集中也使朱元璋成为历史上空前忙碌的皇帝,后人据史书记载统计,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00多件。这使他感到十分劳累,所以他对身边的侍从说:“朕自即位以来,尝以勤励自勉,未旦即临朝,晡时而后还宫,夜卧不能安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10 2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朱的个性、素质使然。不停的寻找不利于朱家的各种因素,然后随便找理由就连人带因素给咔嚓了。朱家的天下和这些臣民,孰轻孰重?老朱会手软吗?
发表于 2009-10-22 12: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朱鞭挞士大夫,裁撤宰相。把读书人的气节全打没了。临到了崇祯朝,终于自食了恶果:满朝没个有骨气的士人!!
所以说,天道报应,有不可测的玄妙。哈哈.......
发表于 2009-11-11 10: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朱明王朝还是没有解决宰相的问题。没有几个皇帝能够象朱元璋这样勤勉,于是借助周边的人治理国家是必然的事情。周边的人,无外乎宦官、内阁,于是这两者的争斗,此起彼伏,始终没有消停过。而内阁之首辅,虽无宰相之名,而行宰相之实,到徐阶、高拱、张居正等强人手里,甚至可以说皇权都受到了很大的牵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11 10: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多闻阙疑 于 2009-10-22 12:43 发表
老朱鞭挞士大夫,裁撤宰相。把读书人的气节全打没了。临到了崇祯朝,终于自食了恶果:满朝没个有骨气的士人!!
所以说,天道报应,有不可测的玄妙。哈哈....... ...

这还不完全是这样。明朝的言官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其中有相当多人还是很有气节的。如明末的东林党。
读书人的气节,在清朝受打击最大,至清末民初而复兴,至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又受打压,至今还没有抬起头来。现在的读书人,气节两字是不能论的,大多是犬儒……
发表于 2009-12-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官本应受宰相统管。唐故事:谏官可随宰相入宫听议事,驳议皇命。御史监察百官,亦受宰相统管。谏官、御史本是宰相左右手,一负责讽谏皇帝;一负责弹劾官员。这样可保证政府权在相府。入宋,宰相与枢密院平分权力,分司文武事。谏官与御史合并,不受宰相约束,至此,谏官立意全坏,皇帝老儿少了个紧箍咒。反过来与宰相为敌体。范、王变法失败,这也是一个原因。入明,太祖皇帝集权中央,裁撤宰相,使政府百官失却首脑。政体完全败坏,所以台谏、百官或附权宦;或以党争,议政几近儿戏。东林在下野而操议政之权,本是乱象,不关风骨。复社为东林余绪,真有风骨者不过寥寥几人。钱牧斋领袖东南,前之慷慨激昂后之竞作贰臣,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所以,南宋偏安之局不复见于明末,实因政体已坏,无可奈何。

[ 本帖最后由 多闻阙疑 于 2009-12-4 13: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2-3 14: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多闻阙疑 于 2009-12-3 12:33 发表
言官本应受宰相统管。唐故事:谏官可随宰相入宫听议事,驳议皇命。御史监察百官,亦受宰相统管。谏官、御史本是宰相左右手,一负责讽谏皇帝;一负责弹劾官员。这样可保证政府权在相府。入宋,宰相与枢密院平分权力,分司文武事。谏 ...


受教了。千余年政府体制变化条理清晰,尽收眼底。尤其是东林党人,一语中的。谢谢。

不过,即使是在唐朝,政治体制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几千年来皇朝更替,只是换姓,政治体制上始终没有突破性的发展,而中央集权反而到是越来越厉害。最苦的,还是老百姓。

从这个角度讲,西方建立在平等理念基础上的三权分立,尽管并不是最好的制度,尽管还有许多虚假和政治经济寡头控制,但起码可以避免封建王朝发生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发表于 2009-12-3 15: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您的讨论。与您共同学习。
西方政体我不是佷懂。但我知道西方重契约,从圣经故事开始,便是讲立约、守约的重要。西方几千年的寡头政权也植根于此。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但西方政权不是只有欧美这样的富国,也包括拉美、印度、东欧等穷国。这样,我们才能看到西方民主政治所需的成本。(欧美富裕国家掌握着全世界80%的财富,人口却只占世界人口8%)
另我不是佷清楚我国历史上发生了哪些匪夷所思的事情。谈西方史,战争屠城比比皆是。假上帝的公义,西方人把征伐遍及世界。裁判公所把异见者钉上十字架,插满道路两旁。现在又用全球化的名义,摧残全球各国的金融、经济,掠夺资源。这样的事,我国历史俱在,可以按察,从古至今鲜有可比拟的例子。像罗马尼亚德拉库拉那样喜欢看着把人剁去四肢并用铁钎穿起来痛苦而死的君王,我国历史上有吗?
但愿我们可以看清历史真相。
发表于 2009-12-6 22: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多闻阙疑 的帖子

谢谢楼上老师的鼓励。其实对于您所说的问题,我还都只是一知半解。不过,这里既然不是写论文,谈些个人的见解想法也无不可。只是不当和疏漏之处,还望谅解,并敬请批评指正。

我用匪夷所思这个成语,确实有不当之处。中外历史,都充满了血腥和丑陋。至于现代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则需要在更高一层的层面上来对人类文明历史进行批判性改造。——现在还没有一个自觉的理论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保证人类走向真正的平等、自由、幸福。从这个角度讲,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试验田。中国5000千文明史,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

其它文明也值得我们学习。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将成熟的人类文明概括为21种,西方文明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当前面临相当多的问题。不过,从古希腊文明中孕育的民主理论和共和思想,在古罗马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挥,并进而形成了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而基督教本身是独断论者,现代文明是从宗教中杀出重围才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的。

对于中国文化,最令人心痛的,是中国人当初元气淋漓、自强不息、坚定自信而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性格的逐渐丧失与扼杀!而被扼杀的理由,仅仅只是王朝稳定统治的需要。
发表于 2009-12-8 14: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敢称老师。希望我们可以抛却思维的枷锁,共同学习。
西方重法律,是因为他们的传统来自于“守契约”的宗教。现代西方文明的根在这儿,它没有被割裂。可那不是我们的传统,拿来主义是不能救中国的。起码因为我们佷穷。按成本论,西方倡导的民主制度在我们这儿行不通。我们要着眼自身想办法,取法古代政治的智慧(因为它廉价而且管用)。研究历史,我们要知道我们的优点和缺点,但绝不可因为缺点而把优点也一并抹杀。研究它、继而解决它;可以不使我们重蹈覆辙。换副洋面目的做法是不是可以,我表示怀疑。(其实洋面目根本不止一副,我们不能想当然。)
另:世上永远不会有一个自觉的理论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保证人类走向真正的平等、自由、幸福。这是常识。就好象永动机一样。寄希望于某个制度、理论一次性解决人类社会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已经吃过亏了。我们应该牢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2-28 21: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元璋废除功臣勋旧,至少也和反贪污和腐化堕落有关,作为小农成长为帝王,他的心理也是希望个个皆为圣贤,不贪不占,兢兢业业,但人性就是自私与贪婪,只是我们并不承认而已。朱反贪时已贵为帝王,废除丞相职位,无人敢逆其龙鳞,杀人无数,而后来杀人成性,晚年又担心江山万世传承,自然是随意杀人。但政权体制变化,以杀人为事,实为清代丑化朱元璋的笔法,评论其好评坏,只是看其进步与落后,两者相比而已。不能随时以道德评价。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2-11 17: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做法,即使设立宰相,他们(君主)都不愿意真正放下手中的皇权,这也许就是自从始皇帝设立宰相制度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消弱宰相权利的原因吧。明王朝是中国的小农自然经济高峰期,为了适应这种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就有废宰相的事件了。到了清王朝,为了更适应这种经济的发展,就有军机处了。
发表于 2013-4-23 10: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多闻阙疑 的帖子

我国历史上以杀人为乐的君主,好像不少啊
发表于 2014-4-26 08: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五千年文明,却抵不过三百年历史。

中国五千年文明,却抵不过三百年历史。何也?
国人皆言“帝制”恶,然英、日、泰等国,以帝制运行,国仍强。国之代表耳。原帝制之国,废帝制而从国政者,多动乱之国,如俄、埃诸国,盖文化之传,人皆欲为主,无主而行,如群龙无无首,乱矣!
德、日、米、英诸国,制不同,而基础同,民无政府仍有道,强国之本也。

反观我国,以政强国、民体强国、实业强国、医术救国、教育强国……,诸术皆未强国,盖吾国之史多书恶事为快,御龙之术、强民之术皆为不传“秘”“绝”之术,终“秘”“绝”之,后世无方,从始求索,无巨人之肩可站,终无大成。

国之治如人之生,先天不足,后天补之。先天不足,后天不补,何以强生!

一故事结束:
秦始皇招天下儒生,
曰:吾欲以善恶之事传之后世,诸生请言之。
诸生曰:言善,妙不可言也。
曰:言恶如何
诸生曰:君有多竹乎?罄竹难书之!
始皇怒:吾欲传后人善恶之事,君等仅善言恶之事,何用!焚书坑汝等。
后儒生为史,多恶而少善。

[ 本帖最后由 纪周 于 2014-4-26 08:50 编辑 ]
发表于 2014-4-26 09: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之教育

吾国之教育,以人才为要。
然国之根本,以民为要。
民之需者,字不过千字、数不过比例,却需为人之道、为生之术,若农、工、商、士、艺诸术,皆反之大学学之。
国之教育,初中为基础,习无实用之术多,无快乐之道。人才为“人残”、“人菜”、“人豺”乎?快乐多术之“人才”少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8 20:38 , Processed in 0.08177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