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784|回复: 0

南社郭爱棠事略(原创非首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7 06:5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4月,国际南社学会第三套南社丛书最后一辑《陈去病诗文集》正式付梓。在庆祝南社成立百年之际,《陈去病诗文集》的出版,也宣告南社三大发起人的文集全部面世,实在可喜可贺。《陈去病诗文集》下编收录先生1929年的著作《南社杂佩》,辑录南社社友630名。在丙编感逝录里,收录了两位睢宁籍的南社社员,一为周祥骏,一为郭爱棠。
周祥骏先生1914516日被张勋杀害于徐州,多有传略行世,包括第三套南社丛书《南社人物传》。1929年,于右任、胡汉民、邵力子、柳亚子等四十二名南社社员为追怀周祥骏先生,曾向全国联合发布二道征文启事,征集千余篇纪念周祥骏先生的文章,陈去病先生列名四十二位南社社友。19508月顾颉刚在《先烈周仲穆先生纪念碑》文中,推举周为“一代宗师”,于右任挽联题为“横经针孔孟,沥血铸淮徐”。郭爱棠是周祥骏高足,字茇南,睢宁县涧堂营人,今为该县姚集镇锅山村人。郭是光绪年间拔贡,入社号37号,但在南社研究资料中,似乎没有专门篇章研究其人其事。而且他为什么寂寂无名,以至于被列入感逝名录,实在让人有点费解。况且周祥骏先生二子一女以及长媳都曾加入南社,而不见《南社杂佩》名录,殊感奇怪。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苏购得一本清末线装版《徐州续命饮》,该书系自印本,中间缺两页,郭爱棠著。《徐州续命饮》的发现,似乎可以为寂寂无闻的郭爱棠正正名,弥补郭爱棠研究史料不足的缺憾。笔者所购的《徐州续命饮》一书出版于光绪三十三(1907)年七月,定价大洋二角,版权页印刷所为睢宁县西北乡马浅集更生斋,为周祥骏先生书斋名,发卖所是铜山县东南界双沟镇(即今天睢宁县双沟镇)义立店。封面似乎为购买者重新装订,书名也为购买者毛笔重书。购书者为邳县(今邳州市)德星堂陈哲民,购于193935日。封三有“募集宿迁旅京同乡会馆捐启”及印章,估计原书书页磨损后,购书者又为这本书加上了封面、封底,可见其对此书的珍视。
《徐州续命饮》包括绪论、结论共分八节,主体内容依次为徐州之历史、徐州之情况、徐州之阻力、徐州之权利、徐州之建设、徐州之将来等。该书分析的虽然是当时徐州的现状,反映的却是贫病中国的积弱与蒙昧。在绪论中,作者开篇就语出惊人,振聋发聩,“四万万黄色之种,同为抱疴人;二万万方里之区,久成养病身”。作为率先清醒的知识分子,作者对家乡现状哀其不幸,恨其不争,决心“投之猛厉之剂”,为徐州开一剂续命的药方,“播火以引人心之火种”。指出求保国之急效莫捷于学,欲普及国民教育,振兴军事、法律、政治、农学。与此同时,作者通过研读大量的中外著作,深深看穿了列强侵吞中国、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不捧献于欧洲,即并吞于日本也!”呼吁“男执干戈,女亲桴鼓”,不做亡国奴。周祥骏先生在序言中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不然,信五六年后,津镇铁路一成,外人将制吾死命,而徐州非吾有矣。”
序言为周祥骏先生在光绪三十年甲辰冬十二月五日(1905110日)亲笔手手书,弥足珍贵。书末还收录了更生斋编撰丛书:其中有已出版的《瀛寰志略节注》、《少年中国唱新歌》,另外还有七种分别为《更生斋诗》、《更生斋文》、《更生斋琐语》、《更生斋诗话》、《更生斋学说》、《列国古今图略》和《四书韵补》。其中《更生斋学说》、《少年中国唱新歌》两书为研究辛亥革命烈士周祥骏文集中多未提及。周祥骏先生遇害后,郭爱棠曾撰写了《周风山先生行述》等文,文章中也不见《少年中国唱新歌》的只言片语,尚待有关专家考证。
郭爱棠生于清同治七(1868)年,光绪十八(1892)年受业于周祥骏门下,前后和周祥骏相伴十年。当时的同学中,还有后来成为佛学大师、哲学家的刘仁航。郭爱棠岁与周祥骏名为师徒,实则长祥骏二岁,两人亦师亦友,相互砥砺,教学相长。光绪二十三(1897)年,郭爱棠设馆授徒,一边教育周祥骏先生的大儿子周公权,一边继续跟从先生学习。师生二人“每于深夜中互发疑案,冥搜穷辨”。睢宁留日学生、同盟会会员张含章后在《周风山先生传》中提及:“延郭君茇南教嗣衡伯句读,先生复授茇南凡五年,故先生之学茇南所学最多。光绪二十七年(1901)即注《瀛寰志略》,命茇南续命饮,及选《四书义》,均有版本行世。”1902年,郭爱棠准备把自己与老师合编的《瀛寰志略节注》以及《列国古今图略》送江苏学政李殿林处备案以备出版,遭周祥骏制止。1907年前后,郭爱棠曾在山西太原一带谋生。当他得悉老师被视学推荐为县学教习遭谗不遂,写信劝慰周祥骏说:“吾道遭遇既如此,责人何必太烦苛!”是以周祥骏在答诗中有言:“太原郭生遗书劝,援引天命相调和。”光绪末年睢宁县古敦集西农民发现阎山古墓,该墓为砖砌,高二米,为正方形。中间是甬道,左右各分六个格子,每格各堆放一具尸骨,格子前有块砖头,丹书死者之名。郭爱棠亲往考察,经鉴定推知墓葬约在北宋年间,为双亲替自家十二子拾骨下葬,因无棺木,谨留其名,非常奇怪。因为随葬古钱、砚台、石罐被农民拿走,郭爱棠谨记其事略,“以俟博学者资考焉。”
19091113,南社在苏州正式成立,随后高旭着手编辑《南社丛刻》第一集,并于19101月在上海出版。此前高旭、柳亚子曾向周祥骏约稿,周祥骏在附稿致信柳亚子时,专门言及“茇南自入社后,并未曾寄文来,故未获有只字登载”,因此特意代寄一篇,推荐郭爱棠的作品,并叮嘱柳亚子:“惟其中有《与郭茇南书》并《茇南答书》二篇,若选则必并录,否则显茇南之短,决非弟所当为,毋宁全不录之为愈也。恩谊所关,伏祈求注意!”。不知道什么原因,当时这两篇文章并没有选录。后来郭爱棠的两篇作品经柳亚子选编在191210月出版的第六期《南社丛刻》上。宣统二(1910)年,郭爱棠在睢宁戴德学堂教书,同期还与周祥骏一起在张含章创办的潼北师范传习所任教。师生二人编写了大量的内容进步的讲义,宣传科学批判封建礼教,反对私恩轻生隐逸等等。当年11月,郭爱棠与周祥骏一起填补入社书,入社号排名紧随周祥骏之后。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119,在周祥骏先生的指示下,郭爱棠又积极参与陈兴芝收抚清江十三协炸营溃兵工作,收抚士兵1200余人,又联合地方兵勇、民众数千人,号称“国民军”在睢宁起兵。可惜的是,这次起义仅20天即宣告失败,陈兴芝壮烈牺牲。《南社丛刻》曾收录郭爱棠撰写的《祭陈烈士兴之文并序》。
民国初期郭爱棠曾一度在沭阳任职,因为清正廉洁,得罪小人,虽遭抄家,但一无所获,颇得乡人赞誉。1914516日周祥骏先生遇害后,周公权避祸到淮阴,郭爱棠又成为周家与南社联系的“联络站”。他不仅代为转交柳亚子、高旭等人寄来的社刊、书籍,还帮助校订整理老师的一些旧作,发表到《南社丛刻》上;后与同学张仁序(祥骏先生婿,南社社员周道芬夫)、周公权等人积极奔走为烈士建立纪念碑,整理遗著争取出版。1915年他为编订的《周风山先生全集》作序,并陆续撰写了《周风山先生行述》,《更生斋琐语序》等。
郭爱棠后在睢宁、铜山、沛县、邳县等徐州周边设馆任教,教读一生,学生遍布海内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北京卿云诗书画联谊社原社长冯亦吾(号逸翁)曾多次撰文回忆,他在1916年秋考入沛县县立高等小学就读时,“最钦佩和尊敬”的就是一年级国文教师郭茇南,认为自己在旧体诗词方面的一点旧学基础就是在那时建立的,对郭爱棠不遗余力奖掖后进的授业之情至今念念不忘。需要指明的是,冯亦吾误记郭为邳县(今邳州市)人,在年龄上也有很大出入,当时郭爱棠只有48岁,冯记为60多岁。所以《逸翁生平》中载,冯氏族叔国香至邳县任教,冯亦吾托他打听郭老师,自然没有任何消息了。冯亦吾1931年后到北京发展,在徐州会馆遇邳县同乡,说郭爱棠已经八十多岁依然健在云云,也是记忆上的差错延续的。其实,冯亦吾19331935年曾任北京徐州会馆管理委员会委员,当时主持会馆工作的即为睢宁人王玉树。郭爱棠曾与张含章、王玉树一起协助陈兴芝收抚清江十三协溃兵。郭爱棠“集合同志,郭与张王”即此谓也。郭爱棠在西涧堂营教书时,在教室上方的墙上横了“知难行易”四个大字,其中“难”字写得特别大。他的学生回忆说,郭爱棠在这时期著有《知难》一书,总计四册,蓝色封面,可惜在动乱年代焚毁了。
在教学之余,郭爱棠热心为地方、徐州周边县市“流血以庄严国土”的志士、英烈撰写碑文、传记,积极搜寻地方史料。在一篇传记中,作者记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位仁人志士,35岁就为共和捐躯睢宁籍烈士李安国。当时李担任南京江南省模范监狱看守,因响应辛亥革命起义失败被杀。李安国,字心一,在南洋做巡警时,他“见中外交涉屡失败,戚然存忧国之心”。后到南京任监狱看守,武昌起义,李安国和同事投奔未果。民军进攻南京时,李安国积极与新军第九镇联络,约定作为内应,于117日下午4时起义。因为把时间记错,凌晨4时,李安国与18名狱警一道打开牢房,还没赶到南门就被逮捕,当时有46人被害。李安国就义时已经35岁,但却没有子女。他认为腐败的满清政府无药可救,将来必为外国人奴隶。为了不使自己的子孙后代奴役于异族,遂抱定死国之心,自绝妻嗣,至今读来仍撼人心魄。郭爱棠把他与另外两位烈士陈兴芝、陈兴芸兄弟并称三志士。
郭与南社的最后联系,从《南社史长编》来看,当是19171017日《民国日报》公布南社书记部公告。在377张选票中,柳亚子以362票当选,郭爱棠投票名次靠前。周公权夫妇、弟、妹选的都是柳亚子。其时,南社由唐宋诗之争引发内讧,柳亚子盛怒之下开除朱鸳雏及成舍我出社,南社“分裂”,蔡守、闻宥等搞鬼,联名推举高燮任南社主任。
1922年元旦,时在古邳峄阳小学任教的郭爱棠感慨时艰民困,感慨万千,作《十字紧歌》发表于古邳《孤桐报》,一针见血地刻画了当时的纷乱复杂的社会现状。
立宪
气象变
新旧交欢
国家仍缭乱
土匪横军阀健
国困民穷没法办
演说登坛大声呼唤
总统总裁总事事不干
庆什么新年贺什么元旦
抗日战争期间,周祥骏先生少子周扬季(名道銮,南社社员)在苏塘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开辟了邳睢铜抗日根据地。19405月,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郭爱棠与周扬季一起为抗战牺牲的李氏兄弟撰写碑文、挽联,“以俟异日采风者收入信史”。1944年周祥骏著作《更生斋全集》出版,郭爱棠与柳亚子先生同时作为文集的审订者,二人当有联系。所以194936日柳亚子在《赠郭子化》一诗中这样一句:“旧雨睢宁未寂寥,远追周郭近张姚。”并专门注解如下:周仲穆、郭茇南均为南社旧友。仲穆在民初,遭辫贼张勋毒手,茇南为仲穆弟子,亦下世矣……眷念之情,跃然纸上。
1943年,作为爱国民主人士,郭爱棠曾受邀出席邳睢铜灵地区参议会,1947年后病逝于家中,享年79岁。(注:本文为发表于200873《人民政协报》《不该被遗忘的南社元老郭爱棠》的修订版)



参考文献:
《睢宁文史资料》1-11期 政协睢宁文史委
《南社丛刻》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6.4
《睢宁县志》睢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0
《古邳志》睢宁县古邳镇编史修志组,1989.1
《冯亦吾文集》《冯亦吾文集》编委会,测绘出版社,1993.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5 23:07 , Processed in 0.08930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