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5207|回复: 6

[文学] 点石斋丛钞(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11: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石斋丛钞

该套图书我没有找到介绍,不知道那位版主可以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6-7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吴友如著:点石斋丛钞(点石斋画报 1887),DJVU
【作 者】(清)吴友如
【丛书名】晚清上海点石斋画报几种增刊
【出版项】点石斋画报, 1887
《点石斋画报》与《点石斋丛钞》——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终刊于1898年8月(光绪二十四年六七月间)[1]。旬刊,连史纸石印,每号售价5分。共计发行528号,总计4200多幅图。借助《申报》的发行网络,也可以通过邮政系统订阅。最初每号3000-4000份,到1890年达到约7000份(据瓦格纳文,存疑)。
画貌:常规每号9幅画,7幅整页2幅半页。画题以四字居多,亦有二三字或六七字。说明文字一般二三百字,位于上方。在配文之后印上一方刻有箴言或俗语的小章,是关于所画故事的评论或从中得到的教训。廖廖数字,画龙点睛。画师名与章一般位于图下角落。
有些画是围绕具体事件之进展,其间有连续关系。如甲二“行窃寻欢”(豆卖行学徒偷主人钱去妓院寻欢,被人发现,送至官府),紧接的一幅是“圭玷须磨”,画的是父亲去公堂之上领子:“其窃洋之计之得售也,乃父实有应得之疚也。子弟习业之年,正情窦初开之日,世不乏质实地方,见闻不奢思念自不乱。乃所习既非丝茶,又非洋货,而必置之通商巨埠,则所以染如其耳目与夫摇荡其心神者,已非朝夕矣。……”利九连续四则“方敏恪公逸事”,辰七“新婚三则”等。
两套编次系统:一是每期封面上印着序号和出版日期;另一种则是从读者装订成册的角度来编排。在后者中,基本单位是集,每集下又有12号,分别以“甲一”“甲二”“甲三”等表示。每号8页,每集共96页。画报出版时在页缝中印有“甲一”“甲二”“甲三”等区别期号,再辅以连贯的页数。每集最后一号中又会附上本集全部画的目录。这样读者每集齐一集,便可装订成书籍样。集的排序按照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再到文人的四德(“文行忠信”)以及周易(“元亨利贞”),依次下来,至终刊,共有44集(528号)。这两套排序法实际上体现出编者的期待:《画报》既能满足即时阅读的需要,而一旦新闻背景消失,也能作为值得欣赏的书籍被保存。
创办者:美查(Ernest Major)。1841年2月15日出于伦敦,1861年来到中国,1865年在宁波开设了他自己的商店,最初从事的是茶业和丝绸的贸易。1872年与3名英国人合股创办《申报》,主持报务。重视商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刊发;采用西方通讯,刊登国内外大事等,在中国报界引起广泛的反响。陆续建立起申报馆、申昌书局和申昌书画室。1878年他购买了手动石版印刷机,成立“点石斋石印书局”。1879年5月开始以复制的绘画和书籍进入市场,并且最终于1884年推出了《点石斋画报》。从技术和管理上的革新,画师的引进和付酬,画报与报纸、书籍的勾连和呼应,全国性的流通网络的建立,拟想读者的定位,受众心理的揣摩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美查确实既有敏锐的商业眼光,又有精准的文化感觉。《点石斋画报》的成功,美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甚至直接撰述了大量文字(署名“尊闻阁主人”),交代宗旨,宣传画报。1889年美查卖掉了手中股份,离开申报馆。1908年3月在英国逝世。
画师:作画者的名字出现在每幅画上。按照广告所述每幅画酬价两元。
吴友如:(1841年左右?—1894)名猷,一字嘉猷(在画作上署名:吴友如、友如、吴猷等)。江苏吴县人。幼年失怙,随伯父居无锡,喜绘画,稍长,入苏州山塘画铺,得以接触改琦、沙馥、任熊等名家作品及民间木版年画,画艺大进,尝为桃花坞、吴太元等画铺出稿。后到上海旧校场一带鬻画售稿。他自述:“弱冠后遭赭寇之乱,避难来沪,始习丹青。每观名家真迹,辄为目热心存。至废寝食,探索久之,似有会悟,于是出而问世,藉以资生。”(《飞影阁画册小启》)在加入点石斋以前,他已经是一位职业画师[2],不过,凭借《点石斋画报》,吴的声名才得以传播开来。截至1886年5月庚集第6号吴友如暂时离开,其画作占此间作品的40%,奠定了画报的主导画风。他工写人物肖像,特别擅长战争画[3]。画作大多融入民间年画线描技巧与西洋画透视、解剖之术,擅作层次丰富之大场景铺陈,线条简洁生动,构图新颖。1886年5月,吴应曾国荃的要求,去创作清政府战胜太平军的绘画,至1888年7月方才回沪。1890年11月,吴友如离开点石斋,自己创办《飞影阁画报》,“但‘飞影阁’究不如‘点石斋’”,原因是“着意刻画仕女人物,新闻则止于一般社会现象”。[4] 1893年春,《飞影阁画报》出至百期后易主。同年秋改出《飞影阁画册》,每逢朔望出版,出至第十期时,吴因病去世。有《吴友如画宝》传世。
此外还有:金蟾香(又叫金桂(生),第2号新加入),张志瀛(第5号新加入)、马子明(第5号新加入)、吴子美(第5号新加入)、顾月洲(第6号新加入)、贾醒卿(第6号新加入)、田子琳(第8号新加入)。第一集以后加入的有:周慕桥(又叫慕乔,乙集中首次出现)、符节(又叫艮心,在吴北上后,他逐渐顶替了吴友如原来的位置)、何元俊(明甫)、葛龙芝、戴子谦、李焕尧、沈梅波、王剑、管劬安、金庸伯等。他们构成了画报的固定画师群体,使得刊物能保持一种稳定的特征。
文字作者:绘图与撰文应该是有所分工,但文字作者皆无署名。
办刊宗旨:
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或新出一器,乍见一物,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而中国则未之前闻。同治初,上海始有华字新闻纸,厥后《申报》继之,周谘博采,赏奇析疑,其体例乃渐备,而记载事实,必精必详。十余年来,海内知名,日售万纸,犹不暇给,而画独阙如,旁询粤港各报馆亦然。于此见华人之好尚,皆喜因文见事,不必拘形迹以求之也。仆尝揣知其故。大抵泰西之画,不与中国同。盖西法娴绘事者,务使逼肖,且十九以药水照成,毫发之细,层叠之多,不少缺漏。以镜显微,能得远近深浅之致。其傅色之妙,虽云影水痕,烛光月魄,晴雨昼夜之殊,无不显豁呈露。故平视则模糊不可辨,窥以仪器,如身入其境中。而人物之生动,犹觉栩栩叫欲活。中国画家拘于成法,有一定之格局,先事布置,然后穿插以取势,而结构之疏密,气韵之厚薄,则视其人学力之高下,与胸次之宽狭,以判等差。要之,西画以能肖为上,中画以能工为贵,肖者真,工者不必真也,既不皆真,则记其事又胡取其有形乎哉? 然而如《图书集成》、《三才图会》,与夫器用之制,名物之繁,凡诸书之以图传者,征之古今,不胜枚举。顾其用意所在,容虑夫见闻混淆,名称参错,抑仅以文字传之而不能曲达其委折纤悉之致,则有不得已于画者,而皆非可以例新闻也。虽然,世运所至,风会渐开,乃者泰西文字,中土人士颇有识其体例者,习处既久,好尚亦移。近以法越构仇,中朝决意用兵,敌忾之忱,薄海同具。其好事者绘为战捷之图,市井购观,恣为谈助,于以知风气使然,不仅新闻,即画报亦从此可类推矣。爰倩精于绘事者,择新奇可喜之事,摹而为图,月出三次,次凡八帧,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倘为本馆利市计,必谓斯图一出,定将不翼而飞,不胫而走,则余岂敢。
光绪十年暮春之月尊闻阁主人识
    ——尊闻阁主人(美查):《点石斋画报缘启》[5]
“发刊词”大致表达出三层宗旨:(1)比较了中西画法,认为“泰西之画”在传达信息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中国应该有借鉴“泰西之画”的画报出现,以便更好传播“新知”。(2)满足民众了解战事的兴趣,关注“时事”。(3)“展卷玩赏”的娱乐功能。
见所见斋的《阅画报书后》中更进一步发挥:
所以须图画者,圣贤诱人为善,无间贤愚,文字所不达者,以象示之而已。……
今此报既行,俾天下皆恍然于国家之取法西人者,固自有急其当务者在也。……岂非民间未有之观,乍见之而可惊可喜哉。则又不徒以劝戒为事,而欲扩天下人之识见,将遍乎穷乡僻壤而无乎不知也。然则是书之用意,不更深且远耶![6]
无疑是侧重于强调画报的“启蒙”立意和图像的“开愚”效果,特别是要扩展至“民间”和下层社会。耐人寻味的在于,在后来的一些交代中,编者却又偏向于强调画报的教化功能:
书画,韵事也;果报,天理也;劝惩,人力也。本馆印行画报,非徒以笔墨供人玩好。盖寓果报于书画,借书画为劝惩。其事信而有徵,其文浅而易晓,故士夫可读也,下而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之倾谈。男子可观也,内而螓首娥眉,自必添妆罢针馀之雅谑。可以陶情淑性,可以触目惊心,事必新奇,意归忠厚。而且外洋新出一器,乍创一物,凡有利于国计民生者,立即绘图译说,以备官商采用。既扩见闻,亦资利益,故自开印以至今日,销售日盛一日。
——申报馆主:《第六号画报出售》[7]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春秋》之律也。画报虽小道,而凡事之可喜可惊,足以备遗闻而昭法戒者,无不随时采入。……绘图演说,惩首恶也,虽不必据以为实录,而大略具备于是。
——尊闻阁主人:《〈朝鲜乱略〉跋》[8]
虽然“劝惩”、“意归忠厚”之类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为体现“政治正确”,接续上一般中国人的习惯认识而加上的套话。可是,到底也暗示出美查创办《点石斋画报》首先还是基于商业上的考虑。既然以营利为目的,扩大读者市场便是首要的诉求。因此,编者的文化理想和编辑策略,绝对不会脱离拟想读者的类型和趣味,而是有所妥协,试图靠拢。这与教会创办的画报(如《画图新报》)有着根本差异。试图吸引各个阶层、类型的读者,如此,宗旨上的新旧混杂,暧昧不明,乃至于宗旨和实践之间往往存在不小的缝隙,便也就不难理解。不过,创办之初,的确较为明显地以传播“新知”,关注“时事”为主导倾向。

[1] 对终刊时间,陈平原在《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中有详细的考证,特别对彭永祥《中国近代画报简介》中“终刊于1896年底”的说法作了辨证。按:瓦格纳更具体到8月16日。
[2] 比如1880年上海道台在豫园设宴招待德国皇孙,他被要求作画纪念此事。
[3] 据瓦格纳的统计,1885年7月“中法条约”签订前他在《点石斋画报》上发表的138幅画作中,至少有42幅描绘的是战斗(24幅)或者高级将领及其庆功场面(18幅)。
[4] 阿英:《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晚清文艺报刊述略》,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5] 《点石斋画报》第1号,1884年5月8日。
[6] 《申报》,1884年6月19日。
[7] 《申报》,1884年6月26日。
[8] 《点石斋画报》第31号,1885年2月28日。
增刊:广告、连载的配插图的书籍和折起来、可被取出的插页画。可看作是为提升《点石斋画报》文化品位而采取的策略。
附录书籍地图:从第6号(1884年6月底)到第122号(1887年10月),附录了第一部书,即王韬作的《淞隐漫录》,由吴友如和田子琳配图。此后,《淞隐续录》(王韬),《漫游随录》(王韬),《风筝误》(李渔),《闺媛丛录》(一个女性作品的合集),《蔼园谜胜》(徐家礼),《皇朝直省地舆全图》(25幅相当精致的中国各省地图,首次勾勒了中国进入现代以来的国家版图),《乘龙佳话》(何桂笙(墉)),《点石斋丛钞》(唐朝以来传奇故事的一个合集,共有约300个故事,从1892年7月到1895年6月中旬),等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21 0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十分感谢!!!
发表于 2011-6-22 17: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樓的好像是點石齋方面研究的專家呀

2樓的好像是點石齋方面研究的專家呀
发表于 2011-9-23 1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
发表于 2011-10-19 23: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

點石齊是永遠的經典~感謝版主的分享!
发表于 2013-9-2 16: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

早就想读《点石斋画报》,欣闻有了电子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0 01:00 , Processed in 0.08763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