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819|回复: 5

国朝宫史正续编【清庆桂等.学生书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21: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  名】国朝宫史
【作  者】(清)庆桂等编纂
【版  本】学生书局
【格  式】DJVU
【清晰度】清晰
【大  小】44MB
【书  影】如下

《国朝宫史》·三十六卷
       乾隆七年奉敕撰。乾隆二十四年以原书简略,复命增修。越两载而告成。凡六门:首曰《训谕》,恭载列朝圣训、皇上谕旨,以昭垂家法。次曰《典礼》,备著内廷仪节、规制、冠服、舆卫之度,其外朝诸大礼详於《会典》者则略之。次曰《宫殿》,按次方位,详列规模。凡御笔榜书楹帖,及诸题咏,并一一恭录。次曰《经费》,凡献赉、礼宴、服食、器用之数,纤悉必载。次曰《官制》,具载内臣员品,及其职掌与其功罪赏罚之等。次曰《书籍》,部分录略,编目提要,皆穷理致治之作,而梵文贝筴,庋藏净域者,不与焉。伏读谕旨,申明编辑是书之意。拳拳於立纲陈纪,聪听明训,为万万世遵循之本。盖修齐治平之道,并具於斯矣。

《国朝宫史续编》(以下简称《宫史续编》),是清入关後的第五代皇帝顒琰於嘉庆五年(一八○○年)命大学士庆桂、王杰、董诘、朱珪、彭元瑞、纪昀等编纂,十一年十二月书成。在此之前的《国朝宫史》(以下简称《宫史》),系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乾隆帝弘历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三十四年十二月方始告成,分为六门:『训谕』、『典礼』、『官殿』、『经费』、『官制』、『书籍』,共三十六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这部清代中叶以前的宫廷史,将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二十六年以前有关官廷的各种资料汇集在一起,内容包括宫闱禁令、宫殿苑囿建置、内廷各项事务和典章制度、官修重要书籍概况等,对研究清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北京古籍出版社已於一九八七年出版。)《宫史续编》是其延伸。
从编纂《宫史》完成到编纂《宫史续编》,相隔四十馀年,其间最重要的政治事件莫过於『内禅』。乾隆六十年,弘历宣布将皇位授与皇十五子永琰(即位後改为顒琰),自己当了太上皇。弘历在位期间,清王朝经顺、康、雍三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繁荣,达到鼎盛时期。弘历作为鼎盛局面下的最高统治者,功业煊赫,国威远震,称得上是清王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但是他骄侈偏私,荒於游宴,且连年用兵,费繁役困,吏治腐败,致使社会危机四伏。弘历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正月,带著未能将川楚白莲教大起义镇压下去的遗憾死去。嗣皇帝显璞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力求清除乾隆朝的各种积弊,希望保持前期的国势。《宫史续编》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命文臣编纂的。当然,顒琰後来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王朝中衰之势。
《宫史续编》的编纂者考虑到这四十馀年间应当收录编入的内容很多,如果逐门补入《宫史》,体例安排比较繁难,『盛事钜典前所未有者,无可承接附丽,难於编纂』,因此,拟照康熙年间钦定《律吕正义》一书的成例,於《宫史》之外另为後编。经顒琰批准,将乾隆二十七年以後的内容编为《宫史续编》。仍按《宫史》的六大门,子目略有增加。(见本书卷首『进书表』)书成凡一百卷,篇幅增加了近一倍,堪称乾嘉时期清官史料集大成之书。

[ 本帖最后由 46802 于 2008-12-11 22:3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7-5 11: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朝宫史续编》(以下简称《宫史续编》),是清入关後的第五代皇帝顒琰於嘉庆五年(一八○○年)命大学士庆桂、王杰、董诘、朱珪、彭元瑞、纪昀等编纂,十一年十二月书成。在此之前的《国朝宫史》(以下简称《宫史》),系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乾隆帝弘历命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编纂,三十四年十二月方始告成,分为六门:『训谕』、『典礼』、『官殿』、『经费』、『官制』、『书籍』,共三十六卷,收入《四库全书》史部。
庆桂  1735-1816 姓章佳氏,镶黄旗满洲人。尹继善第4子。乾隆二十年(1755),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历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按擢工部,调兵部尚书,署理甘肃总督。五十七年,击退廓尔喀人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办安。嘉庆四年(1799),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寻,授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晋太子太师。十五年,纂辑《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告成。十八年,年老,原品休致,谥“文恪”。
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王杰八岁丧父,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曾在江苏巡抚陈宏谋门下当幕僚,被陈器重,最后以陕西会考第一(解元)会试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进呈乾隆皇帝殿试。当时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选拨人才,又见王杰字迹(书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拨为第一,成为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据传说王杰中状元后,山东学士很不服气,认为选拨不公,便出对联考王杰,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立即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山东举子由此态度一变,对他十分尊敬,反映了王杰的文才确有过人之处。王杰中状元后,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崐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
  王杰性格耿直,他在上书房任总师傅时,在教皇子颙琰读书时,严加教训,并罚跪罚站。有一次乾隆碰见皇子被罚跪,即令站起,并说:“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见状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此事虽不见史传,但却表现了人们对王杰耿直刚正的美誉之称。
  王杰在朝身担要职十余年,为官清正,敢于直言。是当时统治集团中一名难得的廉洁之士,特别是在与奸贪之臣和珅的斗争中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经常与和珅在朝中争得面红耳赤。嘉庆帝即位后,宣布了和珅二十大罪状,王杰参与了和珅一案的审理,查明了和珅贪污纳贿的种种罪状。清政府年税收银七千余万两,而和珅家产折银竟达八亿余两,相当于朝廷十余年税收的总合。案毕嘉庆帝责令和砷自杀,并抄没其家产。当时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见影响和震动之大,在反对和珅的斗争中王杰起了重要作用。
  嘉庆皇帝前后,川陕豫楚土地兼并和剥削十分严重,百姓生活困苦不甚,豫陕、川、暴发了白莲教起义,清军派兵围剿,久久不能平息,王杰时值因病免官,但他密切关注白莲教起义,立即上书嘉庆帝,主张实行怀柔政策,优待“归顺”的起义群众,并认为起义的根源在于地方史治黑暗、官逼民反所造成。主张用募兵的方法把乡勇和起义人员改编为正式军队。
  王杰历乾隆和嘉庆两朝。青年时期,正值理学衰落,朴学兴起,他生在关中,十分崇拜关学创始人张载的实学风格,乾隆二十七年(1762)即王杰中状元的第二年,时值张子祠再次修善告竣,故乡去函请他撰写楹联,王杰欣然命笔两联:第一联:道学振关中,十六字渊源摇接,教译留梓里千百年俎豆常馨。第二联: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以表明他愿意继承张崐的治世之道,他所著《惺园易说》便是他的代表作。“关学续编”、“关学宗传”没有载录王杰,今列篇章,予以介绍。
  嘉庆五年(1800)七十六岁高令的王杰以年老体衰乞请解职,嘉庆帝下诏挽留,并特许他拄杖入朝。三年后,他辞职还乡,临行前还专门上书请求解决政治上的腐败问题,并提出通过吏治整顿堵塞国家财政上的漏洞。王杰辞职离京之日,嘉庆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过的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尊敬和器重。诗中有“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
  嘉庆九年(1804),王杰八十岁生日,巡抚方维甸带着皇帝专制的贺诗,题匾和所赐珍宝登门拜贺,他赴京答谢,不久即病逝于北京。其主要著作有《惺园易说》、《葆醇阁集》等。
  [关于王杰的补充资料]
  《嘉庆的家教》 作者:刘三疯
  嘉庆年间,陕西韩城乡下有个80岁的老头儿想做家教。老头儿很严厉,他以前曾经教过一个孩子,让那个孩子罚跪,使孩子的父亲很不高兴。本县熟人没人敢请他,他只好换个名字跑到邻县,在一个乡绅家坐馆,老头儿挺认真、勤恳,数月之间,宾主相得。
  如果没有那次意外,他会一直当家教,当到死。当地知县下乡,乡绅在家宴请父母官,请老头儿作陪。老规矩,席前首先真的假的要让一让,让来让去,谁的位置该在哪儿彼此心里都很清楚。先生请,老父台请,先生请,老父台请。大概是老头儿年龄大了吧,一不小心屁股就落在了上席的椅子上。乡绅十分尴尬,老父台也很不爽,心想我也就是虚让你一下,你也太拿我不当干部了。一旦坐下去,再起来重让也不是那么回事了——吃饭。
  知县是读书人,雅,酒过三巡,便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牡丹梅花图画”说,咱们以此联句吧。说完吟出第一句:“牡丹花下一枝梅。”乡绅称赏,接着吟道:“富贵寒酸共一堆。”言外之意很明显。老头儿也读过些书,稍一思索,接着吟出:“莫道梅花不富贵,梅花曾占百花魁。”
  知县和乡绅觉得老头儿出语不俗,便略带讥讽地问:先生一生坐过几次上席啊?老头儿似乎也感到了一种羞辱,想了想,但还是谦逊地说,两……噢,三次吧,呵呵,三次。哪三次?老头儿说:“第一次婚宴。”二人大笑,觉得此叟愚不可及,因为结婚时新郎是最重要的人,自然要坐上席。“第二次是琼林宴。”二人一愣,这是考中进士后朝廷举办的宴会,状元才能坐首席。“第三次是功臣宴。”这种宴会是清代边疆立功将领回朝时皇帝的赐宴,一般是军机大臣代表皇帝出席——老头儿知道自己的家庭教师做不下去了,干脆亮了底牌,老夫叫王杰。此言一出,二人别说坐,站都站不住了。
  现在知道王杰的并不多,但在乾嘉年间,他的知名度比现在这个唱“一场游戏一场梦”的王杰要高得多了。
  王杰,字伟人,生于雍正三年(1725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历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端。王杰是乾隆26年恩科状元,这个状元是地域平衡的结果,本来他考的是第三名。江苏人赵翼是第一名,乾隆皇帝考虑到本朝自入关以来陕西还没有状元,江苏已有二十几个,就把王杰和赵翼调了个个儿。后来赵翼以六品官终老,以著名学者广为人知。王杰官居一品,位极人臣,此是后话。有感于乾隆皇帝知遇之恩,王杰一生忠心耿耿,数十年来身居高位,兢兢业业,老成持重。他曾督浙学三任,督闽学两任,乾隆丁未、己酉、庚戌四年之间,三充会试正总裁,然而持心自重,其清贫有如秀才。
  王杰的儿子写字很好,常常为他代笔,乾隆皇帝知道后问起过,他只说,犬子不才。他的儿子要参加科举考试,每次他都预先通知主考不要让他考中,他儿子回陕西参加乡试,他又通知陕西巡抚——他的门生——不予录取,似乎严厉得有些不近人情。他最早教过的那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当时还是太子,不好好读书——被罚跪,乾隆皇帝见了很生气,让太子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叹服,令太子复跪。
  一天清晨,在朝房等候陛见,王杰坐在一个角落里搓手自暖,有个大员走过来握着他的手开玩笑说,王大人手好白啊。本来是开玩笑的一句话,他却一本正经地说,王杰手虽好,但不会要钱。那人的脸“腾”就红了,他就是当时炙手可热的满洲大员和珅。读书到这里,有些感慨,据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口是心非,说不要钱的人很多,能够毫无愧色地去照那面镜子的恐怕只有王杰了。他的学生做官回来送给他一些钱,他不要,说,以前我跟你们说什么来着?我要是要钱我说过的话成什么了?王杰生逢盛世,并没有成就什么伟业,但这句话,足以使我辈肃然起敬了。
  在和珅一手遮天的时候,同为军机大臣的王杰对他一直是不冷不热,《清史稿》说“王杰持正,恒与(和珅)忤”,但由于他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珅也无可奈何(这也许是乾隆皇帝的一种制衡策略吧)。王杰很谨慎,大概怕自己太过豪爽贪杯的儿子招架不住和珅这样的人,所以不欲让他进官场吧。不知公子是否明白老父亲的一番苦心。
  王杰70余岁,多次上书要求致仕还乡,嘉庆皇帝再三挽留,最后终于在他79岁时批准。临行,嘉庆皇帝派皇次子送至城外,并亲自作了两首诗为之送行。有句云“直道一身立廊庙,两袖清风返韩城。”王杰身为首辅40载,所有的家当就一车。做文官的,一定有很大一部分是书吧。那辆车一路上丁丁当当的,因为后面载的是吃饭用的锅碗瓢盆。
  嘉庆八年,一辆不起眼的大车,吱吱嘎嘎地走在京师至韩城的官道上。从此,朝廷里少了一位清廉耿介的高官,韩城乡下多了一个踏踏实实的老农民。
  王杰回到家乡,身子闲了,便想到给家乡做点贡献,本地没人敢请他,最后他跑到邻县当了家教。
  岳飞说的吧,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能太平。
  乾隆年间,有这样的人,是百姓的福气。
  无论什么年代,有这样的人,都是百姓的福气。
发表于 2009-8-28 00: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用的东西,谢谢
发表于 2009-10-9 18: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书店买过国朝宫史,再加上这个,呵呵,谢谢您了。
发表于 2010-1-18 1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下载不了国朝宫史正续编.part1.rar?烦请指教,多谢多谢
发表于 2010-11-27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下载了。但还缺一卷,无法打开,能否补上?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7 00:46 , Processed in 0.090308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