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039|回复: 0

浅析《紫钗记》之“柳”意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8 16: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紫钗记》之“柳”意象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的重要关目。一直作为辞采华美、情致惆怅的生旦戏在舞台上长演不衰。“折柳送别”在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的传统习俗,霍小玉阳关送别所折之柳与《牡丹亭》中柳梦梅手执之柳在意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折柳》阳关》是《紫钗记》流传至今还能演出的几折之一。梁谷音老师、岳美缇老师都有这两折演出音像资料。浙昆王奉梅、陶铁斧演出的就是合并版《折柳阳关》。
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习俗。送别时折一条柳枝赠给远行之人,以表惜别与祝愿。柳树属杨柳科,产于中国南方,有着很强的适应性,柳树众多须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伸向四面八方,紧紧拥抱着大地。柳树没有松树的伟岸挺拔,主干通常在二三米处就长出分枝,光滑柔软的枝条状若丝绦,纷披下垂。柳叶片狭长但宽窄相宜,形如少女细长的眉毛芙蓉如面柳如眉,也如恋人相依相偎、不离不弃。《诗经》中《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表示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而柳又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因而古人历来喜欢折柳赠别。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传为“百代词祖”李白所作的《忆秦娥》有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可以想象,据《西安府志》记载:当年的长安“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的《青门柳》云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可见折柳赠别既蕴含着一种对离别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离别友人就象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了新的地方,能很快适应,生活顺利美好。就象柳枝那样可以插地存活、随处生根、可喜发芽。难怪古人在离别时折柳相送,文人雅士常常为此吟咏
在《紫钗记·折柳阳关》中小玉的第一支曲【北寄生草】中就以柳(色)为中心,桃叶碧草等都是衬托用的。一般折柳送别都因柳枝长而软,依依可人,似有挽留之意。而小玉的唱词“这柳呵,纤腰倩作绾人丝,可笑他自家飞絮浑难住。”则说柳絮纷飞留不住。从中也可看出小玉对李益的离别以及自己今后的未来是没有信心的。像柳絮一样随风而飘,无从留驻。此也暗示小玉今后将命途多舛,剧情节将一波三折。

古人折柳送别的诗词很多,如张九龄《横吹曲辞·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19 15:34 , Processed in 0.099171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