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4107|回复: 20

[编年] 资治通鉴附通鉴前编【世界書店影印胡三省音注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8 0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書名:資治通鑒
版本:出版社:世界書店
大小:419MB
格式:djvu


簡介:


     《資治通鑒》:簡稱通鑒,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2年。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鑒》是繼《春秋》後的一部以編年體的史學巨著,司馬光自幼好讀《左氏春秋》,喜歡編輯舊事以成編。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呈《歷年圖》五卷,治平三年(1066年),又呈《通志》八卷,作品涵蓋周、秦二朝,當時的皇帝宋英宗看了很滿意,於是下令在崇文院內設置書局,將穎邸舊書3400卷,賞賜給司馬光參考,並供給筆墨、繒帛、費用、餐點、果物等服務,要他繼續寫下去,並准許他借閱皇家龍圖閣、天章閣、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秘閣的藏書。



      於是司馬光就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居家極其簡陋,夏天悶熱難堪,汗水常滴在草稿上,請匠人另辟一地下室,常讀書於其中日力不足,繼之以夜,每夜秉燭著書,生病時亦不休息。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說:先王曰,死生命也。就這樣過了15年不問政事的著書歲月。



      書名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鑒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資治兩字意謂著説明。則意謂著博通古今,則有引為借鏡之意。宋神宗親自作了一篇序,賜給司馬光。這篇序後來保護《通鑒》免遭毀版的災難。


[ 本帖最后由 yaosj06 于 2008-7-28 15:1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05: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資治通鑒》編修工作艱巨,先由助手搜集資料和編寫初稿,然後由司馬光綜合全書,加以增刪,再由司馬光檢訂文字。首先,在資料搜集方面,單是正史有十七種,參考的野史,譜錄,別集,碑誌等雜史有三百多種,加上龍圖閣等藏書,可以想見當時資料之豐富。南宋洪邁《考證》言:
   
      “如《資治通鑒》則不然,以唐朝一代言之:敘王世充、李密事,用《河洛記》;魏鄭公諫爭,用《諫錄》;李絳議奏,用《李司空論事》;睢陽事,用《張中丞傳》;淮西事,用《涼公平蔡錄》;李泌事,用《鄴侯家傳》;李德裕太原、澤潞、回鶻事,用《兩朝獻替記》;大中吐蕃尚婢婢等事,用林恩《後史補》;韓偓鳳翔謀畫,用《金鑾密記》;平龐勳,用《彭門紀亂》;討裘甫,用《平剡錄》;記畢師鋒、呂用之事,用《廣陵妖亂志》。皆本末粲然,然則雜史、瑣說、家傳,豈可盡廢也!”
   
       《資治通鑒》在撰寫前先由天文學家劉羲叟編訂正確年曆,以夏曆為主,作為全書的骨幹,若同年有二年號以上,則以後來者為定。首先把史料摘錄下來,按年代順序,編成“叢目”,各人先修“長編”,編寫“長編”時常在每一事中間空一行以備剪貼,務求其詳盡,“甯失于繁,毋失於略”,接下來由司馬光就長編所載,考其同異,刪其繁冗,如范祖禹的〈唐紀〉成書六百餘卷,經司馬光剪裁、編定為八十一卷。如果發現彙集的史料互有出入,便要進行“考異”工作,最後方能定稿。司馬光一生不寫草字,《資治通鑒》草稿全部以正楷寫成,史載:“張新甫見洛陽有資治通鑒草稿,盈兩屋。”
     
       《資治通鑒》寫作時間據資料記載一共花了19年,從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開始一直到宋神宗元豐七年(西元1084年)才完成。由於過度勞累,元豐五年秋天,司馬光已罹患“語澀疾”(清朝陳宏謀謂“疑當中風”),乃預作遺表,內容提及反對變法事。元豐七年十一月司馬光《進通鑒表》自敍曰:“臣今骸骨臒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書成之後,只有他的朋友王勝之看過一遍,其他的人只翻一頁,就哈欠連連,欠伸思睡。此書完成後兩年,司馬光逝世。
   
       此書引起司馬光之後許多史學家的醒思,史學家面臨改朝換代,君臣異位的尷尬時期時,往往以資治通鑒的撰寫精神為原則,強調君臣處理事情與一般人處理事情有所不同與學習思考。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4-18 21:2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点评

为何只有《资治通鉴》1——163卷,第二个压缩包就成了《资治通鉴外纪》了,不知何故?  发表于 2015-5-28 09:4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06: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馬光:《資治通鑒》殘二卷 宋刊本[13.6M],PDF
存卷第一百四十九第一百五十

陸唐老:增修陸狀元集百家註《資治通鑒詳節》殘六卷 宋刊元修本[22.4M],PDF
宋刊元修本  存卷第一至第六
以上二殘本《通鑒》皆現藏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

       關於陸唐老《資治通鑒詳節》,《郘亭知見傳本書目》言:

        《陸狀元集百家注資治通鑒詳節》二百八十八卷,宋陸唐老編。 汲古閣有刊本。 《四庫》入《存目》,中有《舉要歷》。陸清獻《日記》云,未知即溫公原本否。 昭文張氏目有此書宋刊一百二十卷,謂《集注》姓氏後有“蔡氏家塾校正”六字,以《百宋一廛內簡尺牘目》後所題相同例之,蓋甯宗時蔡建侯刊也。首有神宗《御序》、溫公《親節資治通鑒序》、劉《外紀序》、溫公《外紀序》、《釋文序》。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4-18 12: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8: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樓上師友您好  

           愚見以爲網絡還是需“沉迷”的!尤其是電子版的圖書閱讀起來更“省錢過隱”!由此點看來那個“金幣”、“阿堵物”蓋物超所値!匪真實之貨幣可比 因有些紙本書不是太貴!!就是版本不佳!!!對於《資治通鑒》版本來說,鄙以爲在沒見到那個“手稿本”之前,當是以本網一齋先生上傳的宋刻版最好

      見:http://forum.er07.com/viewthread.php?tid=4260&extra=page%3D2

國學數典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p;page=1&extra=上傳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殘宋本《資治通鑒》版面中的3樓網友guqing先生言殘宋本《通鑒》書曰:

        拼接有误;但价值甚大
        卷一四九首页拼接错了,左右版页难以衔接。
        不过,真是劳烦楼主了。仅仅这一四九卷残存的部分,就有多处与胡克家覆元本异,如“既得志,遂自骄慢”,此残宋本作“骄愎”;“凡用十八万二千馀工”,此本“工”作“功”;“当时以为雅谈”,此本作“当世”;结尾处,“民间私用女钱交易,禁之不能止,乃议尽罢铜钱。”此本“女钱”作“古钱”,无“尽”字。

        龖案:在下把宋紹興二年至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配其他五種宋本)《資治通鑒》本相關圖版貼此: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4-20 09: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9: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補續guqing先生意共校宋刻本

      以下頁碼爲宋紹興二年至三年兩浙東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配其他五種宋本)《資治通鑒》   

     卷一四九第1094頁:
    胡註本:“既得志,遂自驕慢”,殘宋本與此宋本同作“驕愎”!

         第1095頁:
     宋本、胡註本:“凡用十八萬二千餘工而未成”,殘宋本“工”作“功”!龖案:當以作“工”字爲正!!!

      第1096頁:
    胡註本“當時以為雅談”,宋本、“殘宋本”作“當世”!龖案:作“世”字義長!!!

     胡註本“民間私用女錢交易,禁之不能止,乃議盡罷銅錢。”宋本、“殘宋本”之“女錢”作“古錢”,“殘宋本”無“盡”字。龖案:作“古錢”有“盡”字最恰當!!!

       需要補加說明的是:四部叢刊本、以四部叢刊本爲底本的嶽麓1990年5月出版的白文橫排本與此宋本同!

      東洋文化研究所收藏的所謂殘宋本相關圖版貼此!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4-20 09: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4-20 09: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註本加考異《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四十九


     初,元叉既幽胡太后,常入直于魏主所居殿側,曲盡佞媚,帝由是寵信之。叉出入禁中,恒令勇士持兵以自先後。〔恒,戶登翻。先,悉薦翻。後,胡茂翻。〕時出休於千秋門外,施木欄楯,欄,檻也。楯,食尹翻。〕使腹心防守以備竊發,士民求見者,遙對之而已。其始執政之時,矯情自飾,以謙勤接物,時事得失,頗以關懷。既得志,遂自驕慢,嗜酒好色,貪吝寶賄,與奪任情,紀綱壞亂。父京兆王繼尤貪縱,與其妻子各受賂遺,請屬有司,〔好,呼到翻。遺,于季翻。屬,之欲翻。〕莫敢違者。乃至郡縣小吏亦不得公選,牧、守、令、長率皆貪污之人。〔守,式又翻。令,郎定翻。長,知兩翻。〕由是百姓困窮,人人思亂。

     武衛將軍于景,忠之弟也,謀廢叉,叉黜為懷荒鎮將。〔將,即亮翻。宋白曰:後魏懷荒、禦夷一鎮皆在蔚州界。〕及柔然入寇,鎮民請糧,景不肯給,鎮民不勝忿,遂反,執景,殺之。未幾,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聚眾反,殺鎮將,改元真王,〔勝,音升。幾,居豈翻。魏收曰:破六韓,單于之苗裔也。初,呼廚泉入朝於漢,為魏武所留,遣其叔父右賢王去卑監本國戶。魏氏方興,率部南轉,去卑遣弟右谷蠡王潘六奚帥軍北禦,軍敗,奚及五子俱沒于魏,其子孫遂以潘六奚為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又曰破洛汗。考異曰:魏帝紀:「正光五年破落汗拔陵反,詔臨淮王或討之,五月,或敗,削官。」按令狐德棻周書賀拔勝傳:「衛可孤圍懷朔經年,勝乃告急於或。」然則拔陵反當在四年。蓋帝紀因詔或討拔陵而言之,非拔陵于時始反也。周書作「破六韓」,今從之。〕諸鎮華、夷之民往往回應,拔陵引兵南侵,遣別帥衛可孤圍武川鎮,〔考異曰:北史「孤」作「緕」,今從周書。〕又攻懷朔鎮。尖山賀拔度拔及其三子允、勝、嶽皆有材勇,〔魏收志,尖山縣屬神武郡。薛居正五代史周密傳,神武川屬應州。令狐德棻曰:賀拔之先,與魏氏同出陰山。魏書官氏志,內入諸姓有賀拔氏。〕懷朔鎮將楊擢度拔為統軍,三子為軍主以拒之。

     魏景明之初,世宗命宦者白整為高祖及文昭高後鑿二佛龕于龍門山,〔龕,口含翻。此龍門山即伊闕山也。為,於偽翻;下複為同。〕皆高百尺。〔高,居報翻。〕永平中,劉騰複為世宗鑿一龕,〔復,扶又翻。〕至是二十四年,凡用十八萬二千餘工而未成。

     秋,七月,辛亥,魏詔:「見在朝官,依令七十合解者,〔見,賢遍翻。七十而致事,合解所任。〕可給本官半祿,以終其身。」

     九月,魏詔侍中、太尉汝南王悅入居門下,與丞相高陽王雍參決尚書奏事。

     冬,十月,庚午,以中書監、中衛將軍袁昂為尚書令,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本號,中衛將軍號。〕

     魏平恩文宣公崔光疾篤,魏主親撫視之,拜其子勵為齊州刺史,為之撤樂,罷遊眺。丁酉,光卒,帝臨,哭之慟,為減常膳。〔以光擁立之功也。為,於偽翻。〕

     光寬和樂善,〔樂,音洛。〕終日怡怡,未嘗忿恚。〔恚,於避翻。〕於忠、元叉用事,以光舊德,皆尊敬之,事多咨決,而不能救裴、郭、清河之死,〔裴,郭死見上卷天監十四年。清河王懌死見上元年。〕時人比之張禹、胡廣。

     光且死,薦都官尚書賈思伯為侍講。帝從思伯受春秋,思伯雖貴,傾身下士。〔下,遐稼翻。〕或問思伯曰:「公何以能不驕﹖」思伯曰「衰至便驕,何常之有!」當時以為雅談。

     十一月,癸未朔,日有食之。

     甲辰,尚書左僕射王暕卒。〔暕,古限翻。〕

     梁初唯揚、荊、郢、江、湘、梁、益七州用錢,交、廣用金銀,餘州雜以穀帛交易。上乃鑄五銖錢,肉好周郭皆備。〔韋昭曰:肉,錢形也。好,孔也。杜佑曰:內郭為肉,外郭為好。孟康曰:周郭,周鬩為郭也。肉,疾僦翻。好,呼到翻。〕別鑄無肉郭者,謂之「女錢」。民間私用女【章:十二行本「女」作「古」;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錢交易,禁之不能止,乃議盡罷銅錢。十二月,戊午,始鑄鐵錢。

      魏以汝南王悅為太保。

      龖案:弱弱並大膽的說一句!這個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的所謂宋刊殘本,有可能是明嘉靖中福建仿刻的“宋本”
发表于 2008-10-18 15: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司马光撰,元胡三省音注。光以治平二年受诏撰《通鉴》,以元丰七年十二月戊辰书成奏上,凡越十九年而後毕。光《进表》称精力尽於此书。其采用之书,正史之外,杂史至三百二十二种。其残稿在洛阳者尚盈两屋。既非掇拾残剩者可比。又助其事者,《史记》、前《後汉书》属刘;三国、南北朝属刘恕;唐、五代属范祖禹。又皆通儒硕学,非空谈性命之流。故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而名物训诂,浩博奥衍,亦非浅学所能通。光门人刘安世尝撰《音义》十卷,世已无传。南渡後注者纷纷,而乖谬弥甚。至三省乃汇合群书,订讹补漏,以成此注。元袁桷《清容集》载先友《渊源录》,称三省天台人,宝进士,贾相馆之。释《通鉴》三十年,兵难稿三失。乙酉岁,留袁氏家塾,日手抄《定注》。己丑寇作,以书藏窖中得免。案:三省《自序》,称乙酉彻编,与桷所记正合。惟桷称《定注》,而今本题作《音注》,疑出三省所自改。三省又称,初依经典释文例,为广注九十七卷。後失其书,复为之注。始以考异及所注者散入《通鉴》各文之下。历法、天文则随《目录》所书而附注焉。此本惟《考异》散入各文下,而《目录》所有之历法、天文书中并未附注一条。当为後人所删削,或三省有此意而未及为欤。《通鉴》文繁义博,贯穿最难。三省所释,於象纬推测,地形建置,制度沿革诸大端,极为赅备。故《唐纪》开元十二年内注云:“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於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盖本其命意所在,而於此特发其凡,可谓能见其大矣。至《通鉴》中或小有牾,亦必明著其故。如《周显王纪》“秦大良造伐魏”条注云“大良造下当有‘卫鞅’二字”。《唐代宗纪》“董晋使回纥”条注云“此韩愈状晋之辞,容有溢美”。又“严武三镇剑南”条注云“武只再镇剑南,盖因杜甫诗语致误”。《唐穆宗纪》“册回鹘嗣君”条注云“《通鉴》例,回鹘新可汗未尝称嗣君”。《文宗纪》“郑注代杜镇凤翔”条注云“如上卷所书杜镇忠武,不在凤翔”。凡若此类,并能参证明确,而不附会以求其合,深得注书之体。较尹起莘《纲目发明》附和回护,如谐臣媚子所为者,心术之公私,学术之真伪,尤相去九牛毛也。虽徵摭既广,不免检点偶疏。如景延广之名,出师表败军之事,庾亮此手何可著贼之语,沈怀珍之军洋水,阿那瑰之趋下口,乌丸轨宇文孝伯之误句,周太祖诏今兄之作“令兄”,顾炎武《日知录》并纠其失。近时陈景亦摘地理讹舛者作《举正》数十条。然以二三百卷之书,而蹉失者仅止於此,则其大体之精密,益可概见。黄溥《简籍遗闻》称是书元末刊於临海,洪武初取其版藏南京国学。其见重於後来,固非偶矣。
发表于 2009-1-20 23: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书 楼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22 15: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了!版主辛苦了!
发表于 2009-1-31 1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这么大附件!下起来爽快多了!
下完后粗粗检看,发现最后《通鉴释文辨误》第12卷的内容没完!请楼主明察!

[ 本帖最后由 昨天的心情 于 2009-1-31 20:48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0 2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通鉴前编,是通鉴前纪
发表于 2009-4-17 11: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y谢谢!不错是的版本
发表于 2009-4-21 2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版本

找了很久終於找到一個版本比較好的通鑒,上傳辛苦了
发表于 2009-5-8 16: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是不错,但是字太小,本来就是在计算机上读的电子版,字小看起来很累。

楼主能否弄到中华书局1956年的版本?
发表于 2013-5-8 19: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失望了

书不错,就是残本。下载来看后,不全,仅一百六十三卷,缺一百三十一卷,望楼主不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13:58 , Processed in 0.08563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