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217|回复: 7

随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8 12: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陽 qie 藍記
【僧伽蓝摩】Sam gha ra ma,本意是丛林。又作僧伽罗磨。略曰僧伽蓝伽蓝等。译曰众园、丛林。僧众所住之园林也。玄应音义一曰:伽蓝,旧译云村,此应讹也。正言僧伽罗磨,此云众园也。《大智度论》卷三说: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树丛聚,是名为林。……僧聚处得名丛林。
:^'dag6W6}@12061046社区门户@B&i\hL^1v
字主要用作外语的音译,一般的情况读作jia。如著名的天文学家伽利略。但此字在佛经中不读jia,梵音应读作qie(二声)。如很多寺庙里都供有一个菩萨,名字叫伽蓝菩萨,那个殿叫伽蓝殿。所谓伽蓝,意译就是指佛教寺庙,是梵文伽蓝摩(samgharama的简称。所谓僧伽就是指僧人,即和尚。所以伽蓝就是指和尚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寺庙。伽蓝菩萨也就是专门守护寺庙的菩萨。再有如印度的瑜伽,也不读yujia,梵音应读作yuqie。另外,此字也经常出现在佛经的咒语当中。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人集十种 眷數

元人集十种五十三卷
n?E5mY12061046明毛晋编 明末汲古阁刊本 十二册社区门户gI1n*ikO)s
  汲古阁刊元十家集最为难得,商务印书馆曾影印之,今并此影印本亦遍 觅无有。富晋书社为余得此原刊初印本,为海丰吴氏旧藏,亟收之。价四十 五金。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九日,西谛。



元人集十種五十四卷[明毛晋編 明崇禎十一年毛氏汲古閣刻本 九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鎸汲古閣]



元人集十種六十二卷[明毛晋編 明崇禎十一年毛氏汲古閣刻清初增刻本 九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下鎸汲古閣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世說新語之六卷、八卷本

图书馆杂志
Xz"@E$?12061046LIBRARY JOURNAL
mb2q g"Ue-{120610462002 Vol.21 No.11 P.70-76,49

古籍版本中的剜改旧版现象(下)

郭立暄 




  1.9 剜改卷第
:y8dVCq4K h,j,`12061046  出版者利用旧版改易卷第,以充新刻.如明吴兴凌氏四色印本《世说新语》有六卷本与八卷本之分,所谓八卷本实不过利用六卷本旧版剜改卷第而成,非有二刻.八卷本重新排定卷第,凡增出之卷,必须空出书题一行,类目标题一行…………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書的版本

《景岳全书》是张景岳晚年著作,成书后景岳去世,原稿于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由其外孙林日蔚带到广东,经广东布政使鲁超主持刊行于世,这是《景岳全书》的始刊本,或称“鲁本”。十年后,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两广转运使贾棠青南因其流传不广,这就是贾棠本,简称“贾本”。三年后,康熙五十二年癸已,查礼南再次在广东锓版摹发,简称“查本”。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橋集 翻刻

板桥诗抄最早应在雍正时期就开始刊刻,成书在乾隆,而原刻为其门徒司徒文膏.原刻出版后,坊间效仿者多,但神韵均无原刻奕彩,

原刻本诗抄中第42、43页惟有初印本才有,后来的都被抽去(包括民国石印本都没有).原因是中有诗的后两句是:”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得长“(因为清字是水字旁,这诗是在咒骂清政府,而版子都是正反两面刻字的,所以一块版子抽去也就抽去了两页).

翻刻本,詩鈔中第四十葉後一葉版心標“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 。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荀子》 桐陰書屋本

從館藏世德堂本《荀子》試論世德堂刊刻《荀子》的次數

http://www.lib.thu.edu.tw/~lidato/56-200605/PG5.2.htm

特藏組  謝鶯興

本館典藏《荀子》二十卷十冊,舊題「世德堂刊本」。其板式行款如下:四邊雙欄,單白魚尾。半葉八行,行十七字;小字雙行,行十七字。板框14.0×20.4公分。板心上方題「世德堂刊」,魚尾下題「荀子卷○」及葉碼,板心下方間見刻工姓名。卷二十末葉題「纂圖互註荀子卷第二十」。

是書僅收錄唐元和十三年(818)楊倞<荀子序>、<荀子新目錄>,未見其它牌記或序跋。由於板心上方題「世德堂刊」,理應是世德堂刊本,但其各卷之首尾大都題「荀子卷第○」,惟卷二十末葉題「纂圖互註荀子卷第二十」。此一現象引起筆者好奇,是書究竟是世德堂刊本?還是據世德堂本配補而成?或是世德堂據「纂圖互註」本刊刻而刪削未盡之遺跡?

透過「台灣地區善本古籍聯合目錄」系統查詢,知道國家圖書館典藏《荀子》二十卷,題「明嘉靖庚寅(九年,1530)顧氏世德堂刊六子本」,並記其板式行款為:「8行,行17字,夾註雙行字數同,雙欄,版心黑口,下方記刻工名『宅』、『儒』、『久』等人名」,板框:「20×14.2公分」,正文卷端題「唐大理評事楊倞註」。此一板本之板心下方記刻工名,部份亦見於東海藏本。

另藏《六子全書》六十卷,題「明顧春編,明嘉靖9年至12年(1530~1533)吳郡顧氏世德堂刊本」,其板式行款為:「8行,行17字,夾註雙行字數同,雙欄,版心白口,單魚尾,上方記『世德堂刊』」,板框「19.3×14.2公分」。

則同為明嘉靖年間顧氏世德堂刊刻之《荀子》(或《六子全書》),雖同是「8行,行17字,夾註雙行字數同,雙欄」,但一為「版心黑口,下方記刻工名『宅』、『儒』、『久』等人名」,一為「上方記『世德堂刊』」未注明下方是否有刻工名。顯示已有兩種不同的「世德堂刊」《荀子》。

試從歷代藏書目的記載來瞭解「世德堂刊」《荀子》歷來收藏的概況,傅增湘《雙鑑樓善本書目》著錄:

《荀子》二十卷,明世德堂刊本,八行十七字。[1]

所云「明世德堂刊本,八行十七字」,與國圖藏本(白口或黑口)及本館所藏行款相符合。惟記載太簡略,未能知其詳。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

《荀子》二十卷,明世德堂刻本。唐大理評事楊倞注。周荀況撰。前有元和十三年倞<序>,版心上方標「世德堂刊」四字。顧千里云:即從元纂圖互注本出,惟刪其重意。然<修身篇>「邱山崇成」句,<王制篇>「何獨後世也」句下兩條,猶未盡刪。其二十卷尾葉尚刻「纂圖互注」四字。盧抱經曰:雖有脫譌差舛,其本終未盡失。世德堂原刊《老》、《莊》、《列》、《荀》、《楊》、《文中》六子,此其分出單行之本,版刻印手極工。[2]

丁氏雖未注明其板式行款,但指出該書有唐元和十三年(818)楊倞<序>,版心上方標有「世德堂刊」四字,並引顧千里之說:「即從元纂圖互注本出,惟刪其重意」,惟「猶未盡刪」,故「二十卷尾葉尚刻『纂圖互注』四字」。核顧千里《思適齋書跋》「荀子二十卷,景宋呂夏卿本」條著錄:

《荀子》向唯「明世德堂本」最行於世,乃其本即從「元纂圖互注本」,故重意刪而未盡者,猶存兩條於楊注中(雙行小字云:一<修身篇>「邱山崇成」句下,一<王制篇>「何獨後我也」句下)。[3]

二文在引文之「邱」、「丘」,「世」、「我」等字不同外,餘大致相同,惟丁氏進一步指出「其二十卷尾葉尚刻『纂圖互注』四字」。提供明確的線索,讓後人得以追尋考索。

《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子部.儒家類」著錄《荀子》有十八種,其一云:

《荀子》二十卷,唐楊倞注,明嘉靖十二年(1533)顧春世德堂刻《六子書》本,傅增湘校,六冊,八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4]

此一板式行款與國圖本(白口本)及本館藏本相同,但同為「八行十七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雙邊」者,尚有一「明桐陰書屋刻《六子書》本」,[5]若能再標明其板框大小,則可據以判斷與國圖本(白口本)及本館藏「世德堂本」是否相同。

按,高正《「荀子」版本源流考》「十三明世德堂刊《六子書》本系統」首先記載「世德堂刊顧春輯《六子書》本」,云:

《荀子》二十卷,唐楊倞注,明嘉靖十二年(1533)世德堂刊顧春輯《六書本》,北京圖書館藏。半頁8行,行17字,小字雙行,行字同;白口,四周雙邊,版心上鎸「世德堂刊」四字;卷尾版心有「陸奎刻」三字。世德堂刊《六子書》,仿宋版風格,蓋取元刻《纂圖互注六子》,刪去「纂圖互注重言重意」,僅存楊倞注文,文據錢佃本略加校改,刊刻而成。……此本民國甲寅(3年,1914)中夏右文社有影印本,內封面題「世德堂刊本《荀子》,率宭署面」,有小篆長方牌記「民或甲寅中夏右文社景石」。[6]

高氏所見係「北京圖書館藏」本,故著錄的板式行款與《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基本相同,惟進一步指出「卷尾版心有『陸奎刻』三字」,是上列諸書所未提及者。此外,並指出民國三年(1914)右文社,曾據此書石印行世的另一出處。

查館藏《無求備齋荀子集成》,收錄一書之扉葉題「校刻楊注荀子,顧春撰,據明嘉靖九年(1530)世德堂刊『六子』本影印」,另一扉葉所載,則與高氏所云:「內封面題『世德堂刊本《荀子》,率宭署面』,有小篆長方牌記『民或甲寅中夏右文社景石』」[7]相同。但細閱「右文社石印本」,卻無高氏所云:「卷尾版心有『陸奎刻』三字」的現象,全書僅在卷七之葉十四的板心下方有「儒」字,似乎是兩種不同的板本。

此種板心下方間見刻工人名的現象,館藏「世德堂本」分別在:1.卷一葉一之板心下方題「宅」,2.卷一葉十五之板心下方題「鉦」,3.卷七葉十四之板心下方題「儒」,4.卷九葉十四之板心下方題「又」,5.卷十葉四之板心下方題「中」,6.卷十葉十三之板心下方題「王」,7.卷十一葉十八之板心下方題「周齊」,8.卷十六葉一之板心下方題「受」,9.卷十六葉八題「方」,1.卷十八葉十八之板心下方題「六」。共有十處出現刻工人名,而國圖本(黑口本)雖亦在板心下方出現「宅」、「儒」、「久」等字,惜未注明出現在何卷之何葉,單就板心之黑口、白口及板心下方刻工人名之有無來看,已有國圖本黑口本、白口本,右文社本及東海藏本等四種「世德堂本」的《荀子》。

仔細核對右文社本及東海藏本,僅在<勸學篇第一>,1.卷一第三葉第六行之「群」字的寫法就不同:「右文社」下邊之「羊」字未伸出腳,東海藏本則有。2.卷一葉四第八行,「右文社」作「爾雅云回」,東海藏本則作「爾雅云四」。3.卷一葉八第七行,「右文社」「不自檢」之「檢」字右邊的「僉」下邊作「从」東海藏本作「灬」。

如果「右文社」本誠如高正所說,是據「世德堂」本石印者,則與東海的「世德堂本」明顯地有所不同:板式行款雖然大致相同,但在內文的筆劃與板心下方的刻工人名不同的情況而言,其中有一本應是覆刻本。

至於國圖本(白口本)有無刻工人名,因未見著錄,尚無法知其詳。若能現存所謂「世德堂本」或據「世德堂本」翻刻者,如日本平安書林翻刻世德堂本[8]等,羅致眼前,逐一比對,或可知孰先孰後?僅將東海館藏所見,與所查得之資料陳述如上,以供好事者追索。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板橋集 刊刻時間

1742 七年壬戌,五十岁。

是年春,为范县令,始订定诗、词集,并手写付梓。刘柳村册子云:「四十四岁成进士,五十岁为范县令,乃刻拙集。是时乾隆七年也。」社区门户,DO^Q0nf~ M2^
将之任,与慎郡王允禧相唱和,作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允禧亦有送板桥郑燮为范县令诗。先生为紫琼道人写刻之随猎诗草、花间堂诗草完成,并为撰跋。见与紫琼道人书。

1743 八年癸亥,五十一岁。

道情十首,几经更定,至是方付梓。刻者上元司徒文膏。
,d~%u9W\ i6kob9I(GF12061046作止足诗。有跋临兰亭序。

1744 九年甲子,五十二岁。

有范县诗、送陈坤秀才入都、赠二生、登二生、登范县东城楼、音布诸诗。
(x7VzB4cgXM.hN8C12061046作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寄弟墨第二书、寄舍弟墨第三书、寄舍弟墨第四书。
nb~3I0[JyW,`j12061046是年妾饶氏生子。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云:「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1745 十年乙丑,五十三岁。

有范县呈姚太守兴滇、怀扬州旧居、怀江七姜七、姑恶、怀李三鳟、署中示舍弟墨诸诗。
2c[~FII12061046先生从祖福国和尚至范县见访,为作扬州福国和尚至范赋二诗赠行。
a%a0u*QVSo!I12061046作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1746 十一年丙寅,五十四岁。

先生自范县调署潍县。社区门户%gDW6aA
是岁山东大饥,人相食,先生开仓赈贷,令民具领券借给。社区门户/mxI/g,Q
又大兴工役,修城凿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饲之。尽封积粟之家,责其平粜,活万余人。秋又歉,捐廉代输,活民无算。
#R$?+Yr+L!V5@qf+q!f12061046潍县饥民出关觅食,先生有感而赋逃荒行。

1747 十二年丁卯,五十五岁。

有词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
c Ntn:e x wZW12061046是年饥荒未已,先生随高斌放赈,有和高相公给赈山东道中并五日自寿之作。社区门户k4mKB1A5]
德保主试山东,先生同试院,相与唱和。先生有济南试院奉和宫詹德大主师枉赠之作,德保亦有赠郑大尹板桥诗。
/G$vWM"Ye3n X5o{o12061046中秋日山左闱中招同事诸公小酌,即席赠郑大尹板桥。诗云平分秋色玉轮清,照耀奎垣影倍明。好客弥惭孔北海,论诗偏爱郑康成。不因佳节生乡感,惟以冰心见物情。料得三条椽烛尽,几人翘望蓬瀛。「乐贤堂诗钞」。社区门户 Q"q6wu&B!G
有和学使者于殿元敏中枉赠之作、御史沈椒园先生新修南池建少陵书院并作杂剧侑神令岁时歌舞以祀诸诗。

1748 十三年戊辰,五十六岁。

乾隆东巡,先生为书画史,治顿所,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社区门户/lLE&i7~t)N m4V
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东封书画史。」社区门户*ue"WK3R4_i$s6h
潍县饥民由关外络续返乡,先生为撰还家行以纪其事。
r"u N8Q(jc12061046有与江宾谷江禹九书,畅论为文应自树旗帜,有关于民生日用;并对当时趋风气、讲词藻之文风予以评击。

1749 十四年已已,五十七岁。

予入塾就师。
C$Q[bys7Q'y12061046有潍县与舍弟墨等家书五通。按:潍县与舍弟墨弟一书、第二书未署年月,姑与后三通一并系于是年。社区门户Z5fz h0O5j gR.W
重订家书十六通、诗钞,并手写付梓。社区门户(T1ESiG?
撰板桥自叙,述已之生平志趣颇详。社区门户b,Q|.t d{1M
子于兴化病殁。
e$`6^)M_~ I e-XH12061046与御史沈延芳椒园同游郭氏园,沈有过潍县郑令板桥招同朱天门孝廉家房仲 兄纳凉郭氏园诗赠板桥。
d/z~,F-r2C l3FTj12061046乾隆已已月夏五,郑君邀我过花圃。是时炎暑气郁蒸,连日川途走澍雨。汗脚不袜衣不船,喜得凉泾觏贤主。入门一围青雪林,森然迮地多嘉树.苍苔小径蜗庐盘,绀石幽洞董堵.高高亭子冷冷风,漱玉麓台近堪睹。缅惟尚书昔构此,(郭尚书尚友,万历进士,善居乡。)告归娱老门尝杜。即今云能世家,百年东
saJ Cw@#H12061046第存堂庑。我来消夏兴独豪,朗吟恍梦游天姥。请君图书发秘藏,少连康乐争摩 拊。老砚名印钿匣罗,岐鼓秦碑墨香吐。最后触鼻还流胪,禹书神迹伟岣嵝。况君三绝过台州,草圣仙芝得黠。
aAeni%? [a12061046诗题剡纸点筠兰,先辈青藤安足数?郑君郑君尔才奇特风义古,为政岂在守文簿?一官樗散如丝,万事苍茫心独苦。人生作达在当前,惟有清游豁灵府。酒酣勿起商瞿悲,生子还应胜贾虎。(板桥方抱西河之痛。)「潍县志」。
f!oRT1Z"f12061046高凤翰卒,寿六十七。

1750 十五年庚午,五十八岁。

二月十日,撰潍县文昌祠记。社区门户V0o7Vz4T^)G
于板桥自叙后又缀附记数十言。

1751 十六年辛未,五十九岁。

先生服官十年,对官场黑暗多致不满,乃有归田之意,撰诗思归行、词满江红.思家、唐多令.思归等述志。

1752 十七年壬申,六十岁。

潍县诸绅修城隍庙,先生主其事,并为撰城隍庙碑记。

1753 十八年癸酉,六十一岁

是年春,先生终以请赈忤大吏罢官。据郑氏墨迹怀潍县送郭伦归里诗后附跋云:「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夏四月,板桥郑燮去官十载,寿七十有一。」知郑氏去官之日在乾隆十八年。画竹别潍县绅民,并系以诗。社区门户i:Zv nT _
先生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讼事则右窭子而左富商。官东省先后十二年,无留牍,无冤民。在潍县曾开仓捐廉以赈饥民,活人无算,故潍县人民极为感戴。先生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建生祠,与赖光表等同祀。
7aL5{[b$eL12061046先生在潍任中颇多著述,所为诗词小曲,在民间广泛流传。社区门户"H-\"}/v%p'[_
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描摹潍县风土人情及民生疾苦,曲尽委宛,尤为脍炙人口。

1754 十九年甲戌,六十二岁。

是年春,游杭州。又应乌程知县孙扩图邀至湖州匝月。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自云为平生快举。五月,返兴化。有与墨弟书、赠济宁乌程知县孙扩图二首。社区门户 ~,zu*eD-fD%}Z2v
秋,与汪仲升堂、药根上人等集百尺楼,分韵赋诗。见李福祚昭阳述旧编。

1755 二十年乙亥,六十三岁。

与李复堂、李方膺合作岁寒三友图,先生并题诗。

1756 二十一年丙子,六十四岁。

与程绵庄等九人聚饮扬州,并作九畹芳兰图以纪其盛。
*q2YD6T0IC,I0X e12061046跋兴化王李四贤手卷。

1757 二十二年丁丑,六十五岁。

乾隆乙亥,卢雅雨再为两淮运使。是年红桥修禊甚盛。扬州画舫录卷十:「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山东德州人。公工诗文,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形貌矮瘦,时人谓之矮卢。辛卯举人,历官至两淮转运使。丁丑修禊虹桥,作七言律诗四首云。其时和修禊韵者七千余人,编次得三百余卷。」先生亦预其会,有和雅雨山人红桥修禊诗四首、再和卢雅雨四首。社区门户y f$h2_]W5ID
游高邮,作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1758 二十三年戊寅,六十六岁。

五月,友人慎郡王卒。社区门户Z$R#H!wD] uD
作词西村感旧调寄贺新郎。社区门户;Rh|`LQcG6i
有真州八首并及左右江县、真州八首属和纷纷皆可不辞老丑再叠前韵诸诗。

1759 二十四年已卯,六十七岁。

从拙公和尚议,自定书画润格。社区门户}0\Jv/V#{1q
撰兴化城北平望铺自在庵记。

1760 二十五年庚辰,六十八岁。

撰板桥自序及刘柳村册子于扬州汪氏之文园,叙已之生平志趣颇详。

1761 二十六年辛已,六十九岁。

题高凤翰画册。

1762 二十七年壬午,七十岁。

画兰竹石,并题云:「.....今年七十,兰竹益进, 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也。」扬州客斋写兰竹石赠六源同学,并题二十八字见志。

1763 二十八年癸未,七十一岁

卢雅雨官两淮都转,清明日招先生及诸名人泛舟红桥,各纪以诗。社区门户+E7{zmF
与袁枚相晤于卢雅雨席上,袁枚有诗投板桥明府。社区门户;K fr*?-iF|7Q}MZ
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遇晚共怜双鬃短,才难不觉九州宽。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 费君老泪竟虚弹。「兴化县志」。社区门户*D5B$Nq5b/c6Y^
作怀潍县二首送郭伦归里。

1764 二十九年甲申,七十二岁

为人题画册,有萱猫、八哥、鹌鹑、鹭鸶、菊花、芙蓉等六诗。

1765 三十年乙酉,七十三岁。

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三。葬于兴化县城东管阮庄。有二子均早卒,以弟子田(字砚耕)嗣。
}}4a:Zn,@5EX12061046女二,长适赵,次适袁。孙镩(字范金),曾孙国璋(字文址)。 清代学者像传
3[9IxI Ei/b6D12061046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南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潍县知县,有政声。在任十二年,囹圄囚空者数次。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先生为人疏宕洒脱,天性独挚。工画兰竹,兰叶用焦墨挥毫,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有别致,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圆润古秀;楷书尤精,惟不多作。诗近香山放翁,吊古诸篇,激昂慷慨。词亦不肯作熟语。时有「郑虔三绝」之目。所著有板桥诗钞,手书刊刻行于世。集后附刻家书数篇,情真语挚,悱恻动人。

“题画”部分已非板橋親自定稿,乃其卒後靳佘根據所見板橋題句編成,
 楼主| 发表于 2008-4-8 12: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碗碗腔

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又名“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击节乐器小铜碗和演皮影需用灯盏照亮子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即月琴)而得名。l958年易名“华剧”,一般仍称“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相区别,关中东府人又称其为“时腔”。主要盛行于陕西大荔、朝邑、渭南、西安、户县、绥德、米脂、洋县、西乡等地。山西晋南及晋中的孝义,河南西部的灵宝、陕县、卢氏,甘肃的兰州等地也有流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0 05:18 , Processed in 0.08558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