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859|回复: 3

周易兼义【王弼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7 22: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易兼义【王弼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

【书  名】周易兼义九卷 略例一卷 音义一卷
【作  者】魏王弼注 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 魏王弼撰略例 唐陆德明撰音义
【版  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藏
【大  小】109M
【格  式】PDF
【清晰度】清晰
按:下载自<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以老马利器制作。

档名太长而错乱,重传一次,请重新下载

[ 本帖最后由 dao 于 2008-3-8 15:2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8 07: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京都大學藏《周易兼義》非宋陸遊之子陆子遹手標校本乃明嘉靖刊本證補日本或有陸子遹標閱本

     [转贴]国学相关资源链接
本帖网址: http://club.bandao.cn/forum.asp?boardid=133&id=614984
京都大學——東方學デジタル圖書館
http://kanji.zinbun.kyoto-u.ac.jp/db-machine/toho/html/top.html
http://www.ywsl.com/bbs/bbsshow.aspx?id=26352
也可以。龖案:就是dao兄上傳的此書!

          作者: Gossudar 發佈日期: 2006-3-10

      《周易注疏》十三卷,共十三冊,每一冊的末尾都有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第六子──陸子的手識。其第一冊寫道:其月二十一日,陸子三山東窗傳標。第二冊寫道: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陸子三山寫易東窗標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最末一冊,即第十三冊的手識: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鏡陽嗣隱陸子,遵先君手標,以朱點傳之。時大雪初晴,謹記。從這些手澤中我們不難看出:這部《周易注疏》是陸遊讀過的,陸遊不僅讀過,還作了句讀。陸子所標,系遵先君手標,也就是他僅僅用朱點重復了一下他父親陸游所作的句讀。陸子稱鏡陽嗣隱,並且是在三山東窗完成讀易的。考三山在浙江山陰縣的鏡湖之中,陸游中年以後即卜居於此。而所謂東窗,即陸宅龜堂的東窗,這是陸游與家人聚坐和讀書的地方。陸游《劍南詩稿》卷三七有《與子虞、子坦坐龜堂後東窗偶書》一詩,卷三六又有《龜堂東窗戲弄筆墨偶得絕句》一詩,其中有北庵睡起坐東廂一句,知所謂龜堂是陸宅中的東廂房。卷三十三有一首詩叫《讀易》,陸遊寫道:
  羸軀抱疾時時劇,
  白髮乘衰日日增。
  淨掃東窗讀《周易》,
  笑人投老欲依僧。
  陸遊十分重視六經,他在《六經示兒子》一詩中(詩見《劍南詩稿》卷三八),說六經如日月,萬世固長懸。並且說我老空追悔,兒無奈壯年。趁著年富力強,好好讀六經。顯然陸子遵從了其父的這一教導,而且還按著陸家的傳統,在東窗讀易。不用說,陸遊詩中的《周易》,就是現藏日本的這部《周易注疏》,而陸子的十三條手澤,又每一條都可和陸詩相印證。這部書無論從文物角度(名人讀閱本),還是從實用角度(宋本、且有句讀),都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1955年該書被定為日本國寶
傻按:上文中《周易注疏》被此日人網站名之為周易兼義九卷坿略例一卷音義一卷。此十三經圖片即約2.6G
作者: 瘋言瘋語
發佈日期: 2006-3-10
http://www.readfree.net/viewarticle.php?id=148295

     龖案:Gossudar 所言有誤,陸子遹的手識見dao兄所傳第三張圖版,統書在第一冊(封二)序前書首處。(遹即子聿,放翁第七子也。)



Dao兄所傳第三張圖版題標爲:


周易注疏卷第一其月二十一日陸子遹三山東窗傳標

           二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陸子遹三山寫易東牎標閱


           三卄四日子遹標閱三山寫易東牎


           四甲午歲未盡五日子遹東窗標閱


           五甲午十二月癸巳子遹三山東窗標閱


           六端平甲午歲除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七乙未天基節三山東窗子遹標閱


           八乙未開歲五日子遹三山東牎標閱


           九端平乙未正月六日陸子遹閱且標于三山東牎


           十乙未人日子遹標於三山東窗


           十一乙未正月八日子遹三山東窗標閱


           十二乙未立春日子遹三山東窗標

    周易注疏卷第十三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鏡陽嗣隱陸子遹遵先君手標以朱點傳之時大雪初晴謹記


    龖再案:端平爲南宋理宗趙昀年號,端平改元十二月,即1234年(甲午年),端平二年爲乙未年,即1235年。



    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越州山陰人。祖佃,官至尚書左丞。父宰,京西路轉運副使。生於父進京覲見途中,因名遊。幼年便逢金兵入侵,襁褓時即在父母懷抱中逃難,9歲隨父回鄉。目睹父輩憂憤國事、議論時政“裂眥嚼齒”或“悲憤出涕”之情景。十二歲能詩文,18歲從江西派詩人曾畿學詩,弱冠已有詩名。紹興二十三年(1153)應禮部試,主考擢為第一,秦檜怒孫秦塤名在陸遊下,誣貶考官,黜陸遊。

    紹興二十八年,秦檜死,纔出任福州寧德主簿。三十一年遷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因直言諫爭,主張抗戰而罷職還鄉。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除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因力主“親賢遠佞”和“出兵抗金”,為當權者厭惡,被外放,除左通直郎通判鎮江、隆興府。乾道二年(1166),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而免職。五年,復任夔州(今奉節)通判。後為四川宣撫使王炎幕賓,協助王炎抗金。不久,又任職於蜀州、嘉州、榮州(今崇慶、東山、自貢),繼在四川置制使范成大幕任參議官。因唱和飲宴,時人譏其頹放,不拘禮法,乃自號“放翁”。淳熙五年(1178)春東歸,任福建路提舉常平鹽茶公事。六年秋,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次年,江西災荒,陸遊急於救災,未經朝廷同意即開義倉賑濟,以“擅權”罪罷官。淳熙十三年,起用為朝清大夫知嚴州,紹熙元年(1190)奉召回京任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編修《高宗實錄》。同年,以“嘲詠風月”罪被斥歸。嘉泰二年(1202),以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及三朝史未就,詔遊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三年,書成,遂升寶謨閣待制,致仕。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日(公元為1210)卒,年八十五。臨終留“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反映其愛國、愛民之崇高精神。生平作詩萬餘首,現存9300多首,其中近5000首為愛國、愛鄉之作。《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等,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之璀燦明珠。《南唐書》也堪稱史學佳品。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之《苦寒帖》等五帖墨跡,更彌足珍貴。



     現在紹興尚存吼山、三山故裡遺址。城內之“瀋園”經1987年重建後,闢為陸遊紀念館,列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宋史》有傳。http://www.shaoxing.gov.cn/big5/030702/11152.htm
   
          陆子遹,南宋绍兴山阴人。陆游子。嘉定(12081224)间曾任溧阳令。俗习巫觋害人。子遹至,擒诛其魁,尽革陋习,兴办学校,习行礼仪,习俗顿革,民赖以安。淳祐中卒。《中国人名大辞典》有录。

私人藏書

      紹興私人藏書,始於南朝梁代。時有山陰人孔休源,“聚書七千卷,手自校練”。唐代,越州創辦書院用以刻書、藏書。開元十一年(723),州城設麗正書院;中和元年(881),吳文簡之孫吳少圭奏改舊廬,于諸暨設溪山書院。至五代,南唐會稽人徐鍇,酷嗜讀書,致力收藏,《南唐書》稱:“江南藏書之盛,為天下冠,鍇力居多。”吳越時,“越州有裴氏書樓”。入宋,紹興成為刻書名區,藏書宏富者首推山陰左丞陸宰,藏書“萬三千卷有奇”。宰子陸游,“曾宦西川,出峽不載一物,盡買蜀書以歸,其編目日益巨”,乃以“書巢”命室,並作《書巢記》,以志藏書之富。遊子子遹,亦喜蓄書,“至輟衣食,不少吝也”。
http://www.sx.gov.cn:82/gate/big5/www.sx.gov.cn/portal/main/sxsz_msg_list.jsp?catalog_id=20050411001995


      陸游《渭南文集》可以確定為其晚年手訂。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陸遊作《長短句序》,嘉定十三年(1220)其子陸遹《渭南文集跋》云:“(陸遊)嘗謂子遹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于文,故別謂“渭南”。如《入蜀記》、《牡丹譜》、樂府詞,本當別行,而異時或至散失,宜用盧陵所刊歐陽公集例,附於集後。”


     可見陸遊是模仿《歐陽文忠公集》之例,而將自己的詞附于《渭南文集》中。詞在宋代被視為小道,將其與詩文這種高雅文體合編,似顯不類,故“本當別行”。只因將詞別出單行容易散失,出於這種考慮,陸遊才把詞編入自己的文集。《歐陽文忠公集》已開先例,陸遊跟著做,便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但《歐陽文忠公集》並非歐陽修自編,“活人自己把自己的詞編進(全集或文集)去,是從陸遊開始的”,這句話並沒說錯。自http://www.housebook.com.cn/200611/16.htm


     陸遊《示子遹》/《劍南詩稿》卷七十八“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鄶。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陸遊《冬夜讀書示子聿》http://blog.113e.com/186828.shtml


宦途至老無餘俸,貧悴還如筮仕初。賴有一籌勝富貴,小兒讀遍舊藏書。
易經獨不遭秦火,字字皆如見聖人。汝始弱齡吾已耄,要當致力各終身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簡斷編殘字欲無,吾兒不負乃翁書。絕勝鎖向朱門裏,整整牙籤飽蠹魚。
聖師雖遠有遺經,萬世猶傳舊典刑。白首自憐心未死,夜窗風雪一燈青。
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吾曹舌本能知此,古學工夫始可言。
讀書萬卷不謀食,脫粟在傍書在前。要識從來會心處,曲肱飲水亦欣然。
世間萬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餘。布被藜羹緣未盡,閉門更讀數年書。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3-8 08:1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8 07: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兼義九卷坿略例一卷音義一卷》    半頁九行十八字  繫辭九行卄一字(說明:下載並讀閱是書時,鄙當時是以該書最起碼也是個北宋版的書來讀的!!!所以除特殊標記外,皆是以先後順序所記的。剛下載閱讀時鄙很興奮,以爲真的見到寶了,所以一面下載此書,一面收集陸氏父子相關資料!注意:此書乃由一頁一頁的圖版而成下載相當耗費時間!)

          龖案:卷第五(A0010298左半頁至A0010300)漸九五象傳至歸妹彖傳爲手抄補寫。是書“貞”字不避諱,但避“恒”爲“ ”而缺末筆。難道說是北宋真宗(趙光義子998---1024年在位)刻本?2007年6月22日上午記

       第七冊卷八A0010429繫下“恒”字不避。第八冊釋文A0010483豫卦“殷”字不避,第八冊釋文A0010489恒卦“恒”字不避,龖案:“殷”,趙匡胤父弘殷諱。“恒”爲真宗趙恒諱。“貞”,仁宗趙禎諱。

       此書一套八冊

        此書中也有題識見圖版二左言:山井鼎君不理會此書之題記錄!事實上是山井鼎君蓋當年沒好意思直說而已!!!

        龖案:我從2007年6月21日下載始粗看一遍,參由上述綜合考慮,從避諱字看決非宋本,連帶可能陸子遹題標也是僞造的!況由A0010474所言山重(當爲井)鼎事及可能原書有牌記印頁是被被扯下的。估計乃是由元、明刻本所造假宋本!!!!!!             2007年6月23日上午記

        是日午後查與http://shanben.ioc.u-tokyo.ac.jp/list.php [东洋文化研究所]嘉靖中福建刊本。嘉靖明朱厚熜年號1522---1566年在位。與此書全同!!!予留了幾張圖板作笑談對比用外,氣的我費三天勁讀閱並下載的是書皆刪除了!另上午我寫的“原書有牌記印頁是被被扯下的”不確,蓋爲故意造成舊的殘本形式。龖案:從此所謂“陸子遹”標閱本,可看出日本朋友研我文化之細並重視程度!!!!!
   
        龖案:http://forum.er07.com/viewthread.php?tid=553&extra=page%3D1上的北京图书馆藏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周易注疏》。此書應該說是最早、最好的《周易注疏》合刻本!日本山井重鼎君《七經孟子考文》所據宋本,與此本爲同一刻本。鄙之恢復的漢熹平石經就多從此本!
該書中华书局1988年8月印刷影印過一次分爲上下冊。續修四庫全書第一冊所收也是此本。鄙在此抄版本學家李致忠先生的話對此書簡單作個介紹:
   
       《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疏     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序、表、卷一配清陳氏士鄉堂抄本)清陳鳣跋。每半葉八行,行十九字,注文雙行,行字同,白口,左右雙邊。
   
        李致忠先生言:“此本《周易注疏》未受宋儒影響,保留了唐以前人釋《經》的原貌。此其珍貴處之一。”
   
        李致忠先生還言:“此書文字凡遇敬、桓、貞、恒、構字等,皆缺末筆,以示避諱。‘慎’字有避有不避,凡所避者,細審皆修版時所爲,非初刻時所避。這表明此書避諱只到高宗止。高宗趙構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他執政共三十六年,前後行用過 ‘建炎’、 ‘紹興’兩個年號。則此書之刻當在這三十六年中,即1127年至1162年之年。”
   
        另李致忠先生還說:“此書明朝蓋爲孫景芳藏書,清朝又爲陳仲魚(鳣)珍藏,最後成了瞿氏鐵琴銅劍樓的插架秘籍。書中諸家藏印宛然,可以爲證。新中國建國之初,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由瞿鳳起,瞿濟蒼二先生經手,悉數捐給了北京圖書館,此書亦隨之入藏於北圖。”
                             李先生文摘自《宋版書敘錄》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6月版。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3-8 09:2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3-8 09: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足利學校或真有陸遊之子陸子遹手標閱本

     龖案:鄙近日從沈陽市圖書館借來一本嚴紹先生著的《漢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一書,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6月第120001月第2次印刷。

     是書P257--259頁介紹“日本國寶”宋刊本《周易注疏》

     嚴先生言:『足利學校藏漢籍,當以宋刊本《周易注疏》爲首。此本十三卷,每半葉有界八行(龖案:京都大學——東方學デジタル圖書館藏本半頁九行十八字,與此不同,行十六字至二十一字不等,注文雙行,每行十八字或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版心題“易注疏幾”,下方記刻工姓名,如丁珪、毛昌、王彌、朱明、李秀、孫沖、徐亮、高畋等共十八人。卷中避宋諱,缺筆至“構”字。

     此《周易注疏》原系宋代大家陸游舊藏。今每卷末仍保全有陸游的第六子陸子遹(龖案:當爲第七子。)親筆所題“識語”,字體行楷,筆力遒勁墨色亦精:
卷一末題曰:“其月二十一日,陸子遹三山東窗傳標。”
卷二末題曰:“端平改元冬十二月二十三日,陸子遹三山寫易東窗標。”
卷三末題曰:“廿四日,子標閱於三山寫易東牎。


卷四末題曰:“甲午歲未冬五日,東窗標閱。
卷五末題曰:“甲午十二月癸巳,子三山東窗閱標。

卷六末題曰:“端平甲午歲除日,三山東標閱。

卷七末題曰:“乙未天基節,三山東窗子標閱。

卷八末題曰:“乙未開歲五日,三山東標閱。
卷九末題曰:“端平乙未正月六日,陸閱,且標于三山之牎。
卷十末題曰:“乙未人日,標於三山東牎。

卷十一末題曰:“乙未正月八日三山東標閱。

卷十二末題曰:“乙未立春,三山東標閱。
卷十三末題曰:“端平二年正月十日,鏡陽嗣隱陸子遹,遵先君手標,以朱點傳之。時大雪始晴謹記。(龖案:京都大學藏本手識見前文鄙所貼圖版及介紹,與嚴先生所記不同,而統書在第一冊(封二)序前書首處。

    陸遹此“識語”中所謂“三山”,在山陰縣的鏡湖中,系陸游中年卜居之地。放翁詩中屢有“東偏得山多”者即是。此本卷中句讀及段落標點,皆用朱筆,其塗抺文字,則用雌黃,亦具見陸氏治學之謹嚴。

     此本不知何時由陸家傳出。今卷一末第七行界內,有上杉憲實之子憲忠贈書題識,文曰“上杉右京亮藤原憲忠寄進(龖案:京都大學藏本此處無!)”,下有花押,並親筆墨書“足利學校公用”六字。蓋上杉憲忠遵父囑,將遺書贈足利學校,與學子共用也。

     足利學校第一代庠主快元(龖案:庠主,類似現在所稱的校長。),曾於他的老師喜禪處受業《易》學,故該校有研討漢唐《易》學之傳統。快元之講課筆記,由其學生整理而成《周易抄》,今存日本國會圖書館。今此本《周易注疏》卷十三末第七行界內,有九華手題“識語”,記講授《易》學事曰:

     “囗化大隅産九華叟,《周易》傳授之徒百人,百日講席十有六度,行年六十一書之。”(龖案:京都大學藏本總計十一卷,無十三卷。而鄙遍查是書它處也無此“識語”。)

      此“九華叟”即足利學校第七代庠主,於百日講《易》十六堂,類似今日每週一課,授徒百人,亦可窺見當年《易》學傳授之風貌。然九華主校政時,學生逾千人,此“傳授之徒百人”,不知是屬學子自選之課程,抑或如今日之講習班?則不得而知了。

     此本卷十三末第四行界內,有墨書“永祿庚申六月七日平氏政朝囗”一行。(龖案:永祿庚申爲永祿三年屬日本戰國時代之室町後期。即1560年,當吾邦大明嘉靖39年。京都大學藏本總計十一卷,無十三卷。鄙遍查是書它處也無此“墨書”。)有人據此以爲此本曾於1560年歸北條氏所有。此說似不妥。以墨迹而言,此行仍爲上杉九華所書,此年月日正與九華於相州(今神奈川縣)向北條氏講授《周易》合,則此本定爲當年九華講授《易》學之教本無疑。

     傳統經書“注疏本”的刻刊,在北宋時期,“經注”與“正義” (即“疏”)都是別行的。自南宋初年以降,爲了便於學者使用,刻家方始把“正義”配於“經注本”的相當部分。此本《周易注疏》實是最初的“注疏”合刊本之一,目前不僅日本無第二本收藏,國內原鐵琴銅劍樓藏本,亦系後印本(龖案:詳鄙前文介紹。),故於漢籍史上至爲貴重。此本於19556月,被指定為“日本國寶”。

     龖案:上述嚴紹先生介紹《周易注疏》本,由於相關資料圖版等鄙一直無緣得見,實乃憾事!類似此本的原鐵琴銅劍樓本圖版詳下,乃本論壇一齋先生上傳!http://forum.er07.com/viewthread.php?tid=5020&extra=page%3D6參考日本山井鼎君及物觀先生所著《七經孟子考文並補遺》可略見足利學校是書藏本梗概。而此《周易注疏》本爲當年山井鼎君撰寫《考文》時所參校本,爲之所曾親見!是以有亨保八年即1723山重鼎君見“京都大學——東方學デジタル圖書館周易兼義九卷坿略例一卷音義一卷”而不屑之事,見前圖版。事實上肯定爲山井重鼎君不願直說而已!dao兄上傳此“京都大學藏本”爲足利學校《周易注疏》本的仿照抄本是也!!!


      
      關於足利學校所藏陸子遹標閱本宋本《周易注疏繫辭》”是否作“無”向網上諸師友求助!

    龖案:北圖藏宋本《周易注疏繫辭》”作“無”字!《宋本周易注疏》中華書局19888月第1版第1次印刷影印北京圖書館藏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宋元遞修本。

    宋本“大衍之數章”前,詳見下附圖版。在恢復石經第4行“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至第8行“盜之招也”一段中六個“无”字與前後文不同,皆作“無”,且前後文刻字體例全同而無異,並非補刻。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繫》此段第1356個“無”作“无”第2個作“毋”,第4個磨損不見。宋本《經典釋文》在此第1個“无”字後注言:“无咎,或以爲此爲別章,今不用。”龖案:唐代前陸德明所見本此處作“无咎”並有此說,此處由帛《繫》可證知此爲“拼湊”之痕迹,另此宋本《周易注疏》存“古本”之舊也???(李致忠在《宋版書叙錄》中所云:“此八行本《周易注疏》未受宋儒影響,保留了唐以前人釋經的原貌。”)

     日本山井鼎及物觀先生《七經孟子考文並補遺》對宋板此”作“無”字未曾言及!難道足利學校所藏本“”還作“”? 此陸子遹標閱本書鄙無緣得見,實乃憾事!!!鄙極盼有此足利學校所藏陸子遹標閱本資料的諸師友給予提供方便。謝謝大家!


[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08-3-8 11:5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3-29 02:52 , Processed in 0.08292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