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2675|回复: 1

[杂家] 梅叟闲评四卷【清·郝培元撰,光绪十年东路厅署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 1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ile:///C:/DOCUME%7E1/zxy/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jpg【书名】梅叟闲评四卷(此书亦有归于小说家类者,然细读此书,归于杂家更恰当)
【作者】(清)郝培元撰
【版本】光绪十年(1884)东路厅署刊
【格式】djvu,9.86M
【书影】如图

[ 本帖最后由 诗言志 于 2008-1-27 19: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5 16: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郝培元之子——郝懿行

在清代,栖霞郝懿行、王照圆是一对学界伉俪,当时文坛把郝氏夫妇与江苏高邮著名的经学世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相相提并论,《清史列传》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誉,他们的艺文轶事为后人津津乐道……


  郝懿行(1757年至1825年),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年间进士,为清代著名学者。据《清史列传》记载,郝懿行为人廉政自守,朴讷少言,非素知老友,常相对终日不发一语;若遇同好,谈经论义,则喋喋终日不倦。其住宅简陋,生活俭朴,把一生精力耗于研读和著述中。“得来俸钱,辄以买书”,“展篇执笔,恒自深夜过四更”。夫人王照圆说他:“兰皋君子,考订篇籍,日月浸寻,著作等身。”

  晒书堂主人

  郝懿行幼年时并不聪敏,长到10岁尚不能背诵毛诗,因此挨过父亲的巴掌。但到后来,心窦顿开,全力攻读经书,寒暑不停,达到了心醉的程度,学业飞速长进。
  郝家在栖霞算得上名门旺族。远在晋朝时候,就出过名叫郝隆的大官。郝隆是饱读经书之人,谈起学问,满腹经纶,满口珠玑,但他生性怪僻,让人莫测高深。一日,正值阳春时节,丽日和风,百花盛开,处处蝶飞燕舞,又是一年好光景,家家户户忙耕种,妇女们则倾箱倒柜,把大人孩子的衣服摆到太阳下晒,读书人更忙,此时书可以不读,文章可以不写,也要抓住时机把书籍抱到太阳底下好好晒一晒。所以有这样一句民谣:阳春四月人人忙,念书的秀才忙断肠。郝隆在此一方,算得上大读书人了,但他却不忙,放着一架一架经书不动,只搬出一把椅子,放到太阳底下,自己从容地解开衣襟,露出油光光的肚子,悠然地往椅子中间一坐,两眼一眯,晒起肚皮来。大家觉得奇怪,忙问:“大人如此模样,是在做什么?”郝隆闭目答道:“晒书。”
  这段佳话在古书中有详细记述,恰恰被好读书的郝懿行看到了,他大为震动:这分明是说祖上的书全装在肚子里了。由此郝懿行悟出了一个道理:家有藏书固然重要,若能把书读到肚子里方可成为大学问家。从此,郝懿行把自己的堂号叫做“晒书堂”,以此牢记先人的治学精神,并勉励自己和后代,不图空有书籍,但求有学问。
  据记载,郝懿行曾经与其父郝培元谈及“命运之说”,郝懿行说:“命不可强,许多事很无奈,何如安心读书,新奇之书悦目,义理之味养心,不奔走而劳形,不忧戚而役志,面拥百城,心醉六经亦云乐矣。”可见,作为学问家的郝懿行,读书对他来说是至上的乐事!

  名副其实的“双莲书屋”

  郝懿行读书和教授弟子的书屋叫“丸啸斋”。丸啸斋不大,却处处窗明几净,经籍满堂。几个弟子个个眉清目秀,勤于攻读。郝懿行师徒在一起或授课,或诵读,或玩棋,或练字,高情雅志,意趣无穷。丸啸斋外另有一番情趣,冬有竹梅相映,春有桃李盛开,最有趣的还是院中养着的一缸荷花,每当夏天来临,它则冒出箭叶,待其于叶丛中擎出粉蕾,一朵朵开放的时候,错错落落,仪态万方,让师徒们甚是喜爱。一年夏天,这缸荷花早早地张开了碧叶,绽放了花蕾,然而这次却与往年不同,在数朵荷花中,有一支是两朵连在一起的,分明是一朵“并蒂莲”。并蒂莲在栖霞这样的北方山区十分少见,丸啸斋开了并蒂莲,在郝家上上下下引起了轰动,郝懿行更觉得是个吉祥之兆,他心中藏着激动,挥笔写下了“双莲书屋”四个大字,从此,“丸啸斋”改成了“双莲书屋”。
  从古以来,人们就把并蒂莲比作美满婚姻,加以描画和歌颂,常常被绣在枕头上,或描于纱帐上,以寄托人们的愿望。这并蒂莲的开放,果然是个好兆头,不久,郝懿行便与福山才女王照圆成了婚,真正圆了“并蒂”梦,“双莲书屋”更有意义了。

  挑灯最喜亲风雅

  王照圆并非郝懿行原配夫人,郝懿行原配林夫人去世后的次年,即1787年冬,郝、王成婚。王照圆(1763年至1851年)从小聪慧过人有文才,曾同郝懿行同师于福山名士王古村先生,是志同道合的“同学”。
  郝懿行与王照圆成婚这一天,佳宾云集,高朋满座,好不热闹,那些闹洞房的直到夜阑更深还潜于窗外,等着听新郎新娘的悄悄话。大家等了好久,首先听到了王照圆的声音,她笑眯眯地看着新郎吟道:“千里良缘彩线牵,三冬谷旦结团圆,挑灯最喜亲风雅,先说周南第一篇。”四句诗吟罢,令郝懿行激赏不已,连忙以四句相和。谁想新娘此刻更是兴致上来,马上又是四句送来,新郎连忙答还。这样一来一往,字字句句如同金石珠玉,二人笑声阵阵,直把那些听房的给听呆了。半天,见新娘站起来拿起酒杯,满满斟了一杯酒,放到碗中的热水中,对丈夫说:“愿与夫君赛诗,酒热诗成,否则,罚酒一杯。”说完,愿自己先吟。她沉吟片刻,一首立就。而郝懿行却推敲未稳,被罚了一杯。此招,着实令郝懿行吃了苦头,最后不得不发出“自惭钝拙”的感叹。此后五日,郝懿行出于对妻子的佩服,拿出所辑八世祖郝晋的《丸啸斋集》,请为校对。妻子并不推让,展卷校阅,“辄为更定八字”,从此,一对新人,析难解疑,如师如友。

  “生有书”而“死无钱”

  郝懿行虽中过进士,但宦途不显,以户部主事这样一小京官终其身。郝懿行一生治学,著作甚丰,计有三十余种之多,均收在《郝氏遗书》里,流行于世。其心力尤瘁于《尔雅义疏》一书,直至临终前才完成。道光五年郝懿行在京师寓所病逝,其子郝云鹄扶柩将其归葬于栖霞祖茔中。郝懿行一生著述虽多,身后却很凄凉。同乡牟庭在为他写的《墓志铭》里说,郝懿行“死后无钱举葬,夫人欲归原籍不能,羁留京邸,不知所依”,境况凄苦如此,故牟庭的感叹多激愤之辞,曰:“古云金满籝,不如遗一经;今日报书编,不如一囊钱。半生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无书,那可死无钱。”
  王照圆在丈夫病故后鲜于外界交往,归故里闭户终日埋首整理丈夫的遗书,事迹无从稽考。据《郝兰皋夫妇年谱》记载,卒于咸丰元年,享年颇高。郝懿行、王照圆的遗书由他们的孙子郝联薇陆续付梓,使郝、王夫妇的著作彰显于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4-27 00:11 , Processed in 0.07738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